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防苑》2006,(1)
巴西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平原为亚马孙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冲击平原,地形起伏很小,大部分在海拔300米以下。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那广袤无垠遮天蔽日的热带丛林,俨然是一座庞大的自然物种博物馆。这里生活着万千种珍贵的动植物,蕴藏着自然界的无数奥秘,让无数探险旅游爱好者、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等心想神往。自上世纪初以来,已有数不清的探险旅游团队和生物研究考察队组来到亚马孙平原。离奇的遭遇沿亚马孙河有宽数十公里的泛滥平原,地势较低,洪水期那里的大地被亚马  相似文献   

2.
消失的马帮     
山子 《防灾博览》2009,(5):66-77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3.
坐在旧居的门槛上,看门前的小河依旧平静地流淌。承载过无数蝉鸣的老柳树,只剩下半截树干埋在土里,可怜的身子在水面印上一个孤独的影子。树干旁的一丛宝贵竹热烈地长着枝枝叶叶,恣意地向那枯死的邻居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一棵弯下高贵的腰把一身的绿叶探进水里,仿佛一枝绿色的长笛吹皱了一池春水。并不年轻  相似文献   

4.
一 在唐山市中心区,有一个占地5.4万平方米的特殊场地,这就是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吸引人们去瞻仰这座碑的,是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坐南朝北、高达30多米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碑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料贴面的梯形碑柱组成,象征着拔地而起的新唐山,预示着新唐山的欣欣向荣;碑柱上端伸向天际的四只巨手,蕴含着人定胜天的亘古哲理;下部四面八块紫褐色花岗岩浮雕,象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北面(正面)的一组浮雕是:震灾发生时刻。人们酣睡之时,地震灾难突然降临,摧毁唐山的惨痛瞬间;瓦砾堆上,活下来的人顽强地站起来,开展自救、互救,与灾难抗争的场景。 东面的一组浮雕是:协力抗震救灾。通往唐山的条条道路上车轮滚滚,各路救灾队伍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当年底,完成排险救人、外转伤员、清尸防疫等艰巨任务,解决了灾民的衣、食、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与中国比邻而居,自古互通商贸文化。目前同为新兴国家,世界人口大国,亚洲格局的重要一员。然而,印度却拥有与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古老的恒河水养育出悠久的印度文明,也给印度蒙上一层云雾似的神秘面纱。这个谜一样的国度,让人产生无数的疑问,吸引着满怀好奇的人们前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正>恢复灾害影响生计和生活条件社区的恢复重建及设施改善,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后果。评论: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和重建任务开始,根据已存在的战略和政策,明确体制上的责任,促进公众参与的复原方案和行动,提高公众参与救灾的意识,这是制订和执行减少灾害风险措施的一个宝贵机会,并适用"重建得更好"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来各地持续暴雨,横扫多个省份,令数千万人受灾、百万公顷农田被淹没,无数房屋损毁,数千人无家可归。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对"2012特大洪水"紧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以下为国家减灾委公布的灾情信息:内蒙古2012年6月20日以来的风雹、洪涝灾害已造成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等9盟(市)34旗(县、区)5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9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21.1万人,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300间,损坏房屋37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相似文献   

8.
多日气温都在摄氏30度以上。当人们舒服地躺在空调房里酣睡时,空调室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夏夜的城市街区,犹如蒸笼般的闷热。千家万户空调器散发的废热已明显地加剧了街区夜间的热岛效应。由于城市高楼众多,楼宇密集,夜晚人们活动少,空气流动比白天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无数空调器不断排放其积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社会进入以工程建设为文明发展基础的时代以来,地震灾害就成为对人类社会安全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数千年来,已有无数的城市和建筑物毁于地震灾害。近代以来,由于全球城市化迅速发展,老城市改造扩建,新城市如雨后春笋,大量的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高楼大厦纷纷兴建起来,人类社会文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态势。然而,地震灾害相应也以更大的规模,更惨烈的态势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大得多,海洋中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人类虽然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向大风大浪的海洋进军了。最初只是独木舟,在近海航行,登上沿海的岛屿活动。人类大规模地为征服海洋而与风浪作斗争、搏击于浩瀚的大洋巨浪间,应该是始于1405年我国明朝的郑和率舰队通使“西洋”。郑和舰队遍历南亚各地,此后的28年间,七下“西洋”,曾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洋舰队。  相似文献   

11.
李良勇 《民防苑》2009,(5):10-13
“5.12”四川8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夺去了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令世界震惊、举国同悲。但我们的国家没有被震倒,人民没有被压垮,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下的全民抗震救灾行动,惊天地、泣鬼神,生动体现了新时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非凡的执政能力和空前的民族团结精神。根据市政府指令,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07,(4):F0002-F0002
2007年7月6日,云南省召开宁洱"6.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国家和云南省计划安排6.317亿元资金,用于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以确保2008年春节前全部灾民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一家系统研究灾害问题的自然科学季刊——《灾害学》杂志正式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是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我谨表示祝贺。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的大敌。灾害常常依仗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向人类发动一场又一场严竣的挑战和无情的攻击,把无尽的灾难肆意地扫向人间。人们为了繁衍生息、发展生产,一直和灾害进行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谱写了无数战天斗地、征山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地震灾害频发,云南、日本、缅甸都发生了强震.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附近海域发生的特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电视台和报纸也对灾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每天傍晚.家人都会一起看电视新闻,了解灾情的最新状况。一天,全家如往常一样正专注地看着新闻报道,我突然发现三岁多的女儿独自一人蜷缩在沙发的一角,神情有点哀伤。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8·16"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到底怎样? 分类指导 明确灾后重建原则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旗委、旗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灾后重建几项原则,即:在保证基本生活条件下,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购料、分户施工的"四统两分"原则;灾后重建与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为确保受灾农房建  相似文献   

16.
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过后,这座城市的恢复,是在原地呢,还是在异地呢?制定重建规划时,首先要考虑这一问题。这是城市建设历史性的重大选择。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大地震,使冀东工业重镇唐山毁于一旦。新唐山建设的选址,一开始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想:一种是,将原有的城市放弃,异地进行建设;另一种是,立足于原有城市,在原地进行建设。 放弃唐山,异地建设,就是把原来市内的企事业单位全部迁出去,划归原唐山地区所属各县分别进行建设。这种设想主要考虑:唐山市区地下有活动断裂带,存在引发大地震的危险性;这次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就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 人们如往常一样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着:工厂里工人师傅们正热火朝天地生产着,田间里农民兄弟们正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着.学校里上课的铃声早已敲响不时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幼儿园里可爱的宝宝们正午睡中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而有谁能想到,几秒钟之后,巴蜀大地刹那间发生了天崩地裂的撼动,甚至连整个中国大地都在随之震颤.曾经美丽的家园刹那间夷为了一片废墟,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倏然间悄然逝去,历史的时钟永远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18.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19.
赵亮  王伟  孔锋  张磊 《灾害学》2024,(2):185-191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3)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足迹     
《防灾博览》2009,(5):20-21
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走过了无数风雨历程.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