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多人心里,秋天不冷不热,是个很惬意的季节。可俗话说“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秋燥症,它说病不是病,却又能让绝大多数人都“难逃罗网”、难受不已。  相似文献   

2.
正秋高气爽,这个季节景色虽好,也是门诊接诊胃肠病患者的高发期。为何胃肠病与秋天总有"不解之缘"?原因之一是原有胃肠病易在秋天加重或复发,其二是因为秋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患胃肠病。季节变化影响消化系统旧病加重。秋天光照时间的变化及昼夜温差的变化导致人的身体做出重大调整,包括人体的生物钟及各种激素的调节,这一系列过程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影响至关重要。调节不良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胃炎等胃肠病的加重及恶化。  相似文献   

3.
取经 九月,当夏日的花楸果,从星星点点的绿色变成串串红色的时候,瑞典的秋天就真的到了。瑞典的秋天是个见仁见智的季节:连绵的阴雨,总有一丝伤春悲秋的意味而雨后蓝天,黄昏夕阳,多彩树木……却又美得让人窒息。  相似文献   

4.
秋分养生     
《江苏劳动保护》2009,(9):44-44
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5.
夏天是烧烫伤的多发季节,夏季为何多发烧烫伤?如何预防?烧烫伤也是一个“季节病”,一进入五六月份,烧烫伤科的“生意”马上就好起来了,其中尤以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烧烫伤居多。天气热、睡眠少,衣着少、多暴露,人的情绪比较烦躁,办事容易出差错等等,都是诱发烧烫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孩洗澡,先放冷水,后放热水,合而为一的热水龙头,一定要在  相似文献   

6.
秋天,气候逐渐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在“多事之秋”,人们的养生有以下三个不同阶段的讲究.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之称,“秋老虎”颇凶,因而仍要预防中暑.此时,又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一旦出现腹泻,人们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7.
深度思考     
儿时的作文里,秋天,多被赋予了诸如“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丹桂飘香”这样称颂赞誉之词,如果没有表达出收获的意蕴,仿佛就不是秋。殊不知,秋也是矛盾的季节,既有了收获,自然少不了凋败;你既能撷取,他也要逝去,道是有情亦无情;秋,也是生生死死的写照,“秋风秋雨愁煞人”是文人的悲秋心理,而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更是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实乃多事之秋,不然怎会有孔明老先生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这个秋再一次印证了其捉摸不透、爱恨不能的本色。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从农产品、食品、化妆品、服装到汽车,一系列的因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原本纯粹的安全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围绕衣食住行这个狭窄的领域发生,而是不断延伸,特别是向生产领域渗透,如工业过程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换个角度,在生产领域,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还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本期刊发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质量问题》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江苏劳动保护》2011,(10):50-50
自古有“伤春悲秋”的说法。让人产生悲伤情绪的是一种激素,叫“褪黑激素”,它不但让人抑郁,还能让人入睡,是由我们大脑底部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产生的。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后,阳关照射时间明显减少,特别秋天多雨,人体的褪黑激素就会增多,同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细胞也就会“懈工偷懒”,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我开车至今已有37年驾龄了。当初,司机是个“吃香喝辣”的职业,连那些不爱理睬人的女孩也常对你飞眉眼。那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握上方向盘,吃喝不用愁:上了驾驶楼,县长也不如。”有“一个盘子一把刀,两面红旗领上飘”之说,当驾驶员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首选职业,我记得很清楚,1970年秋天,有个局长(当时的局长只配自行车上下班)为了将在山里买的木材拉回来做家具,竟  相似文献   

11.
一防“秋乏”。气候渐渐变凉,易导致一般人出现打哈欠和疲劳的“秋乏”。只要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安全行车就能有保障。因此,防“秋乏”就是要求驾驶人避免疲劳开车。二防路滑。秋天多雨多雾,路面上积聚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宜穿素装薄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气温降低,宜及时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冻,感冒,胃病复发。 饮食方面:首先宜润。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应多饮开水、淡茶、菜汤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  相似文献   

13.
农场工人和农民在翻晒、粉碎、运输被雨淋发霉的柴草时,可闻到一股难闻的霉变味,并可见到白色烟雾在空中飞扬。有些人接触到这些烟雾后4~8小时,可出现呼吸短促、打寒战、发热、胸闷、咳嗽,甚至伴有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症状,农村称这种病为“霉熏嗽”,在医学上称为“农民肺”。 原来,霉变的柴草含有大量的小多芽孢霉菌和嗜热放射菌,农民翻倒发霉的柴草时,平均每分钟可吸入75万个小多芽孢霉菌孢子。这类芽孢直径只有1微米,能进入肺泡,引起肺组织过敏反应,因而出现气促、咳嗽等症状。 “农民肺”有一定的发病季节,一般与当地气候、降雨量及农牧…  相似文献   

14.
凶宅之谜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 ,有所谓的“凶宅”记载。称人住进这种“凶宅” ,或生病、暴死 ,或遇到不幸的事。国外有些医学家认为 ,“凶宅现象”很可能是因“地电”和局部地磁扰动引起的。有些学者认为 ,整个地面都有如蜘蛛网似的电流穿过 ,在这些地电流交叉处 ,形成一股损害人体的强大电流 ,可能是一种电流磁辐射。其实 ,国外也同样有“凶宅现象” ,一个身强力壮的人迁入某新居后 ,竟莫明其妙地生起病来 ,四处求医问药均不见效 ,但当他搬出新居后 ,病又不治而愈这种现象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据说 ,这种地电流交叉点的存在已经被证明 ,并可用仪器测量…  相似文献   

15.
舒服过秋天     
当下,每年一次的“秋燥”又开始侵扰我们的身体。尤其一过中秋这个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就像植物经历了“夏长”要进入“秋收”,不过对于人来说,这可是收敛的“收”。阳气慢慢退回我们的体内,阴气逐渐增长。以下7件事帮你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秋天。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健康》2008,(11):17-18
又到秋季。这个季节是鱼蟹肥美之时,是农作物收割之季,更是人们背上挎包,畅游天下的最佳时节……域外的秋季什么最值得怀念呢,我想,无疑就是去日本观赏红叶了。炎热夏天过去,飒爽的秋A到来。日本每年的“枫叶前线”,是气象局预测各地由北到南的枫红日期,如春天的“樱花前线”一样,是日本人以及海外游客翘首期盼的季节盛事。观赏红叶最早的是北海道地区,  相似文献   

17.
进入夏至以来,气温逐渐升高,交通事故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专家表示,在夏季,驾驶者的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变化,同时车子也会和人一样出现不同形式的“不适应”。因此,夏天行车,应“八防”“四不宜”。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  相似文献   

19.
夏天是烧烫伤的多发季节,夏季为何多发烧烫伤?如何预防?烧烫伤也是一个"季节病",一进入五六月份,烧烫伤科的"生意"马上就好起来了,其中尤以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烧烫伤居多.天气热、睡眠少,衣着少、多暴露,人的情绪比较烦躁,办事容易出差错等等,都是诱发烧烫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冬春季节风干物燥,居民用火用电量增大,起火因素增多,历来是全年火灾多发期。据北京市消防局近期统计数字显示:进入冬季以后,本市火灾事故明显呈上升趋势。2001年12月平均每天发生火灾32起,比11月份增加63.3%,火灾造成4人死亡;2002年1月6日至7日一天多时间里,北京市消防局接到火警电话近70个,其中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吸烟仍是引发冬春季节火灾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危险。居安思危,只有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遇到险情就能做到临危不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