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真 《福建环境》2002,19(3):30-30
绿色消费有其严格、科学的定语。可是 ,笔者认真观察了市场和社会 ,发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 ,颇感震惊。如今的一些食品 ,被冠之“绿色”二字后 ,成了“香饽饽”,顿时身价倍增 ,深受厂家、商家和消费者青睐 ,纷纷抢滩市场 ,占尽商机 ,皆因自己的产品戴上了绿色“桂冠”,借“绿”促销 ,借“绿”生财 ,好风光。于是 ,市面上就有了“绿色大米”、“绿色瓜果”、“绿色蔬菜”,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绿”字打头 ,一路绿灯 ,引导消费新潮流。甚者旅游部门也仿效掀起了“盖头”,推出“绿色之旅”,房地产亮出了“绿色住宅”,家装公司亦当街叫卖“…  相似文献   

2.
谭家峰 《环境》2003,(2):23-23
东汉的哲学家王充认为,延年益寿势在可行,益寿之道贵在顺乎自然,所谓“无为”者是也。他在《论衡》中说:“人生皆当受天长命”,“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其然,顺乎其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内经》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关键即在于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自然。人的天寿既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又与后天的保养密切有关。若先天强实,发育健全,后天的保养又合乎生理要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到盛夏季节,故乡的莲,总是一次又一次勾起我的乡情,在记忆的河床上恣意游走。  相似文献   

4.
霉菌和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比如我们平时食用的酒、酱油、酱、腐乳等,离开霉菌的帮助都是制作不出来的。但是也有一些霉菌生性与人类为敌。在湿热季节,我们常会见到食物变质长出灰色、绿色的“毛”,这就是霉菌在上面生长了。在这些与人类不利的霉菌中,还有少数更“可恶分子”,不但在食品上“大吃大喝”摄取营养物,而且还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食品,危害人的健康。这类有毒的霉菌代谢产物,统称为真菌毒素。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疾病,统称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何时起,“黄色”二字与海淫海盗、男女赤身裸体结成一体,成为不堪入目的代表色。其实,“黄色”本是黄种人的肤色,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民族的头一任首领轩辕即称“黄帝”,我们都是他的炎黄子孙。汉朝的刘邦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中选了“土”字作为汉家万世基业,因“土”尚黄,黄色便代表皇帝的尊严与地位,龙服、皇宫皆用黄色,千字  相似文献   

6.
秋防哮喘     
霍寿喜 《环境》2001,(10):33-33
哮喘发作,自古以来就认为与气象因素关系极大(我国民间将哮喘病列为“气象病”之一种)。临床统计,天气变化占哮喘病发作原因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疲劳、过敏、饮食不当等因素。从时间上看,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其次是冬季、初春和梅雨时节。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泉。“凡有水井之处,即能歌柳词”讲的是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酿育文明的源泉。但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水环境却退化了,一条条河流干涸了,一个个湖泊消失了,甚至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地步。松花江以及沱江的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故,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的要求差距太大!  相似文献   

8.
兰花,世界名花,拥有“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等诸多美称。兰花是个大家族,全世界有一万五千余种。我国种养兰花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易》词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说,兰在国人心目中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皆因兰品兰德早已深入民心。孔子在  相似文献   

9.
樊篱 《世界环境》2004,(3):48-52
一年的三月.春光明媚.“保护母亲河?江河行”记者团一行7人就黄河流域生态问题深入基层采访。一天.他们在山东采访黄河滩涂上的生态环境.中午1点多才准备返回驻地。饥渴难耐.疲倦不堪.大家有些木然地倚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谁也不语。突然前排有人大喊“抓住扶手!”声音歇斯底里!大家皆惊醒.还来不及反应,只听大车“咚”地一声巨响.撞在了大石上,横向了马路。  相似文献   

10.
胡楫 《环境》2002,(7):40
春夏季节傍晚,每当大雨过后,都见到很多飞蚁侵入居室。若细心观察还会发现,这些绕灯翩翩飞舞的飞蚁有两种:一种个头较大,全身黑色;另一种个体较小,体色米黄。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揭开它们的神秘“身世”,你会大吃一惊。它们就是世界性大害虫白蚁的繁殖型成虫。黑色的是为害河堤土堤的黑翅土白蚁;米黄色的是为害建筑物、被称为“无牙老虎”的家白蚁。春夏季节是我国这两种白蚁从南到北次第分群繁殖季节,也是人们认识和消灭它们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采访河南奥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奥科)的时候,正值麦收季节,虽然自上而到下都有明确的规定,严令禁止梦烧秸秆,但空气中还是弥漫着一股“烟尘”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陆面和湖面能量平衡系统的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之异同,评价了典型晴天的辐射收支与能量分配对季节平均气候态的代表性。结果显示,按“晴天-多云-阴天-降水”的顺序,陆面与湖面的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净辐射之日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逆辐射则逐渐增大。湖面长波辐射亦随这一天气变化顺序逐渐增大,暗示地下水携带的热量和局地平流作用对湖水表面温度皆有影响。非降水天气时,陆面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主要部分。云和降水皆会直接影响陆面的能量分配,感热通量一般随云量的增加而减小,潜热通量则逐渐增大。湖面典型晴天的午后存在逆温现象,然降水天气时,湖面空气温度降低较快,破坏了湖面上空的逆温层,即感热通量皆为正值。湖面的潜热通量主要决定于风速,故其对天气变化响应不明显。在地下水携带的热量和局地平流共同作用下,湖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和大于湖面的净辐射。不同天气下陆面和湖面的波文比差异较大。陆面典型晴天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与季节平均气候态相差不大,湖面的典型晴天则不具有季节平均气候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2,(1):54-55
隆冬季节,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青海湖的蛋岛、泉湾、沙柳河一带,2600余只大天鹅欢快地栖息嬉戏,青海湖成了“天鹅湖”。  相似文献   

1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是举世闻名。贯穿西湖的苏堤,是九百多年前,北宋大诗人苏轼出任杭州知府时建筑的,在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上皆有重要价值。人们漫步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苏堤上,饱览着无比优美的西湖自然风光,其怡然陶醉之情,确是语言难以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和巨、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十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红华 《环境工程》2022,(2):257-258
<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伦理观,如以仁爱为出发点的儒家生态观,以“四大皆贵”为导向的道家生态观,再如“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如山林”多种形式环境保护措施的推行,《伐崇令》《野禁》《田律》等不同内容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无不将自然生态与幸福内在关联,反映出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求生存”“盼温饱”朝着“求生态”方向转变。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资源,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幸福追求存在着关联,其中既蕴藏着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书记处对于北京的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要求把北京建设成为优美、清洁、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北京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北京地区有山有水、气候宜人,这是构成美的城市的有利条件。但也有不利因素,其中主要的是多风沙。北京地区每逢冬春季节干旱多风,五、六级的大风是常见的。大风一刮、气温下降,尘土飞扬。有时天空中浮尘弥漫,满天浑黄,微细的黄土粉尘从天而降,使地面上所有裸露物体上面都覆上一层黄土。在气象学上,称这种天气为“浮尘”或“沙暴”。  相似文献   

18.
以闽江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闽江河口上段(城市河口段)、河口中段和河口下段(口外海滨段)不同季节水体N2O的溶存浓度、水-气界面通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体N2O溶存浓度为0.99~55.92 nmol·L-1,N2O饱和度为8.0%~396%,水-气界面N2O释放通量为-5.21~7.91μg·m-2·h-1.从季节差异看,7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水体中N2O过饱和,表现为N2O的排放“源”;4月(春季)水体中N2O不饱和,表现为N2O“汇”.水-气界面N2O释放通量呈夏、秋和冬季高,春季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在空间变化上,水-气界面N2O释放通量从河口上段到下段降低,与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N2O间接性释放因子为0.004%~0.128%,低于IPCC...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2004,(5):22-22
福特汽车公司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再度启动“福特汽车环保奖”。这是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在中国举办。“福特汽车环保奖”是福特汽车公司秉承“企业公民”准则,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五年来,“福特汽车环保奖”连续地、不间断地为中国环  相似文献   

20.
泉州湾河口湿地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泉州湾河口湿地不同区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红树植被下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两种酶在不同区域间均无显著差异,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大于秋季;有红树植被的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皆大于空地和裸地,土壤脲酶不同红树植被下无显著差异,磷酸酶则表现为百年生桐花树和互花米草显著高于其余植被,秋茄和白骨壤次之。随着土壤垂直深度的增加,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整体上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湿地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受植被类型和根系生长状况显著影响。以上结果为泉州湾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