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当代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正在提升,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也趋于理性与客观,心理健康对个人与社会都有积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成长,更影响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大学生应该积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安全建设尝试解决问题,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则“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起因很简单,湖南有媒体调查显示,半数大学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在1000元左右,有的更低,部分学生低至800元.  相似文献   

3.
云南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中心小学1102名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分钟内,都跑到了教学楼前的操场上,没一名学生伤亡.洛泽河镇教办负责人陈兴斌说:"如果不是我们平时有演练,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秩序.当时我看到孩子们那样围成一圈时,我真的哭了.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4.
火灾情况下不同楼层对大学生疏散心理和行为反应有重要影响.选择住宿的高职学生1141人作被试,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不同楼层的学生进行问卷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火灾情景下,学生居住的楼层越高,从众心理越强,从众心理有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强的趋势;楼层较高的学生比楼层较低的学生适应性行为多,会采取灭火行为,能做到就近逃生等;楼层最低的学生比楼层最高的学生能很快的表现出帮助他人脱离火场的能力和行为,但是楼层最高的学生比楼层居中的学生相互救助的意识强;楼层居中的学生比楼层较高的学生存在较强的惊慌心理.  相似文献   

5.
易玉枚  武甜恬  杨梓杰  谢靖 《安全》2021,42(10):12-17
为了解突发火灾高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为疏散方案及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在突发火灾时的应急个体特性、应急经验、应急意识、疏散行为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疏散环境、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疏散设施不熟悉,因此在突发火灾应急情况下会产生从众行为(约11%)、极端行为(约3%)、错误逃生行为(约50%)、不听从指挥(约35%)、"自私"行为(约70%)等不良心理及行为反应而错失逃生机会,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消防知识尤其是疏散设施及逃生技能的培训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公开媒体报道中,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大学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可见心理健康因素已然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近年来,数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高校校园安全事故悲剧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基于心理健康建设目标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自然迫在眉睫.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性特征,在没有演变成安全事故之前很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发展成为安全事故,则悔之晚矣,容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和损失.在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诱发的高校校园安全事故中,当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安全的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广泛存在的现实问题,不仅中国高校存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在具体应对措施上则略有差别.发达国家更强调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我国则倾向于利用安全教育方式来辅助学生调整心理,疏导或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创建平安美好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7.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照着他的做法来做.看到每个学生都忍着呕吐,像教授一样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教授微笑着说:"哈哈,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实践证明,无论经是搞科研,还是干工作,我们都要注意观察,把握细节,做到胆大心细,方能确保安全,事业成功.  相似文献   

8.
居家生活,都昐个平安.可要听人说,有种方法可使任何人在1小时之内学会1分钟即可不留痕迹地打开门锁,而且所需工具只需几百元就能在网上买到,你会感到恐怖吗?   这绝不是假想!花点时间在网上搜索"lock bumping"或"撞锁"这方面的信息,就会看到一种被称之为"撞锁开锁"或"撞匙开锁"技术的大量视频及撬锁入室行窃的警示报道.欧洲和美国的安全专家都宣布,这种开锁技术对那些想用锁簧锁锁住自己贵重物品的人来说,是一种随时存在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9.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照着他的做法来做。看到每个学生都忍着呕吐,像教授一样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教授微笑着说:"哈哈,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  相似文献   

10.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称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抽样调查显示有10%左右的大米镉超标.一时之间镉超标的"毒大米"让人们坐立不安.镉米、儿童铅中毒……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金属"潜伏"着? 镉米污染地消费者最受伤 近年来,在我国由镉等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已有较多报道.科学研究证实,土壤中镉超标可能对农作物和人体都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 157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和家庭经济状况受COVID-19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1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内涵与精神所在,校园文化无处不在,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内容比较丰富,并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文化育人,不同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心理与意识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影响其个人行为。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安全校园创建是重要内容。高校为了推动安全校园创建,则需要重视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化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而且还要引导他们成为安全校园创建工  相似文献   

14.
笔者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职业习惯驱使自己在阅读报刊杂志时,特别留意职业安全和生活安全方面的或与之相关文章。现在我手头有两份报纸.南昌日报社主办的(南昌晚报)和江西日报社主办的《江南都市报》。两份报纸都办得比较活跃,可读性强。我倒览了今年10月9日至10月25日约半个月的这两份报纸,不无惊异地发现有关学生安全问题的报道竟有18则之多!这18则涉及学生安全问题的报道又可分为八类,现摘录典型案例于后:一、交通安全三.10月19日(南昌晚报)以(管好街头竞逐童车)为题报道:“记者昨日在南京路小学分的小巷内看到,40余辆2…  相似文献   

15.
<正>在吉林省集安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指挥中心网站,进入"网格化管理",就可以看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鼠标随机点击进入一家企业,企业的基本信息立即显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到实时监控视频。"你看这是中国石油莲花加油站,员工有任何违规操作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然后通过信息平台立即调取企业的详细资料,并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要求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安全事故中,我们都能看到魔鬼在细节中闪现的身影. 不久前,笔者在电视屏幕上就目睹了某个路口"魔鬼作祟"的一幕.在红绿灯由绿灯转为红灯的一瞬间,一名轿车司机抢冲路口,恰好就有一辆摩托车在这瞬间启动,斜刺冲来.轿车毫不留情地将摩托车压在车轮下,而将骑摩托车的人抛向空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     
先生参加残j尴尬的笑 评奖应是件好事,可以评出模范、评出进步。可是看到《今年还发三个奖》一画.看到三位获奖者都是受伤程度不等的工人。看到三位受奖者的哭笑不得的面孔,使人感到一种‘尴尬“。 虽说此画有些夸张但还是真实地反映了某些单位不重实效只搞些涂脂抹粉的举动.试想.伤残者都可获奖,那未获奖的伤残者不知作何感想7 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单位,还是老老实实为妙.让我们的工人兄弟脸上永远表露出健康.爽朗的笑容! 主持人:缪印堂缪印堂点评: 报端不断报道非法小煤窑出现爆炸事故,原因何在7从此画也可以看出一些原委.虽然事故是可怕的…  相似文献   

18.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是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看到的,为了切实提高幼儿园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12月10日下午,漳州市台商投资区交管部门组织民警来到辖区第二中心小学幼儿园,为该园300多名学生和30多名幼儿教师带去一场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  相似文献   

19.
《安全》2000,21(3):32-33
1对创设校外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众所周知,创设一个和谐、优雅、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学校都将校园环境建设作为育人环境的主渠道来给以足够的重视.但一门之隔的校外环境又是如何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校门口外设立的小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嘈杂的人群;也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车辆随意的横七竖八的摆放.每当学生步出校门口时,他们会立刻进入到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因而,常常给人一种感受:这所学校的学生出了门就没人管.当然,良好的校风也就无从体现了.尤其是放学时,孩子们从校园里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时,队伍很快就会"自动解散",这个家长把孩子从队伍中拉走了,那个孩子在家长群中串来串去走散了等等.除此之外,对学生提出的"守纪有序"的要求在放学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失效点".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如何将校内教育有机的延续至校外,如何将良好校风体现在学生的每一事、每一时、每-处.我们认为,加强校外护导工作的力度,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序的校外环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的管理与培养也日趋开放。当代大学生面对诸多的精神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而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学时期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之一,既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又积极接触社会,未来充满希望。然而,由于我国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找不到合适的舒缓与宣泄途径,或者因为害羞不愿意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向何人寻求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