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瓦斯爆炸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基于球形爆炸实验,研究不同初始瓦斯浓度条件下爆炸温度及爆炸温度与爆炸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随初始瓦斯浓度升高,在6.5%(低浓度)、9.5%(当量浓度)、12%(高浓度)时出现爆炸温度极大值,分别为995,932,1 153 K;爆炸过程中温度延迟时间及升温时间与初始瓦斯浓度曲线均呈U型变化,当初始瓦斯浓度约为9.5%(当量浓度)时,温度延迟时间及升温时间变化较小;当初始瓦斯浓度在爆炸上限浓度(16%)和下限浓度(5%)附近时,受瓦斯浓度影响变化较大;初始瓦斯浓度在9.5%时,瓦斯爆炸过程中的压力波促进火焰燃烧波的反向传播,出现二次升温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瓦斯爆炸温度变化机理、提高灾害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5,(10):I0008-I000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力度,遏制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多发的势头,建立健全防治煤矿瓦斯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煤矿瓦斯资源,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于斌郎煤矿401采区瓦斯地质情况,参照相关规范计算并预测了采区瓦斯储量和瓦斯涌出量,预测值分别为15.08 Mm3和7.84 m3/min,以此为依据初步分析确定了该采区抽采瓦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掌握煤层预抽瓦斯的可行性,在401采区北端沿内连煤层掘进1条长度为309 m的瓦斯专用巷道。通过在±0西北大巷实施穿层钻孔和在采区内连煤层掘煤巷道实施顺层钻孔2种钻采方式,进行了采区瓦斯预抽试验。试验共实施了6个穿层孔和6个顺层孔,临孔间距分别为6 m和5 m,测得12个孔的平均单孔瓦斯流量和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分别为0.091 m3/min和47%,获得了较好的瓦斯预抽效果。综合分析采区瓦斯主要参数的预测结果和瓦斯预抽试验数据,提出了"以首先开采外连煤层并同时抽采内连煤层的卸压瓦斯为主,必要时预先抽采煤层瓦斯和围岩裂隙中瓦斯"的采区瓦斯治理方案和将U型通风变更为Y型通风的建议。参考相似矿井的瓦斯利用经验对瓦斯发电的投入及产出进行了预算和评估,将发电机功率初步确定为500 kW。  相似文献   

4.
矿井回风流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矿井回风流瓦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 ,如何利用低浓度瓦斯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介绍了矿井瓦斯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作为辅助燃料和主要燃料在国外的研究利用情况 ,重点介绍了TFRR的原理、反应过程及热量的回收利用方式 ,并对低浓度甲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沼气综采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采场三维瓦斯流动理论,论述了高沼气综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抽放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俯采综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的抽放方法,以及用一条边界专用瓦斯巷道,集中抽放钻孔一侧多区段无煤柱综采工作面对应时期邻近层瓦斯的方法。此方法应用于城子河煤矿三个综采工作面,瓦斯抽出率均在40%以上,最高达72%。  相似文献   

6.
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安监局长     
上期回顾:尽管采取了瓦斯发电措施,使瓦斯变废为宝,但红河煤矿的瓦斯还是很大,为了解决瓦斯的困扰,在欧阳山的努力下,红河煤矿成立了瓦斯研究所。但是半年来,瓦斯研究所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欧阳山认为安全生产的难题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更需要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落实“先抽后采”规定,从源头上防治瓦斯事故。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瓦斯抽采标准,并组织开展专项监察,不达标准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因此,研究适合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特别是高产高效回采工作面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煤矿瓦斯抽放是瓦斯治理、降低瓦斯涌出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发挥瓦斯抽放的效用就必须合理选择抽放方法。利用瓦斯分源涌出预测的结果,按照瓦斯分源治理的思想,研究一种选择瓦斯抽放源的分析方法,避免生产中单纯依靠经验选择瓦斯抽放方法的传统模式,以改善抽放效果,提高矿井瓦斯事故防治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8,(9):57-57
8月1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瓦斯治理工作的目标及从7个方面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瓦斯治理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比2007年下降20%以上,重特大瓦斯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总量突破100亿m^3;  相似文献   

11.
矿井瓦测斯测刘福佺瓦斯是煤矿生产五大灾害之一,居一次死亡多人的特大事故之首。做好瓦斯检测工作是为了及时掌握矿井瓦斯的变化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一、检测人类研究煤矿瓦斯检测技术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从1915年...  相似文献   

12.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矩阵图。结果表明:瓦斯含量是煤体瓦斯内能最直接的反应,其值大小决定瓦斯内能的大小;瓦斯压力梯度、煤体的断裂韧性及煤体内的裂隙发育程度决定着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低渗透性构造煤对瓦斯运移阻力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瓦斯压力梯度,从而更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地应力越大,煤体的强度、渗透率越小,越容易发生突出。煤层瓦斯情况、力学性能、地质构造和煤层的应力状态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低浓度瓦斯利用效率,对螺旋式、列管式、翅片式3种换热方式进行参数化研究,探讨不同形状换热方式对预热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流速和温度研究螺旋管换热效果。结果表明:螺旋管换热效果相对最佳,并在vh=0.9 m/s,vc=2.0 m/s时换热温度相对最高。同时,随换热温度升高,出口温度逐渐升高,随速率增加,出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通过研究换热器形状对换热效果的影响,优化换热方式设计,为低浓度瓦斯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瓦斯灾害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发生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2起,其中20起属于瓦斯事故,所以,瓦斯灾害防治历来就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对瓦斯矿井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瓦斯等级的矿井在矿井设计、通风、瓦斯管理以及采掘活动中有着不同的规定,而矿井瓦斯等级的鉴定是对矿井进行分类管理的前提。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矿井每年都要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但是,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制定关于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行业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关于鉴定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井采煤面瓦斯爆炸的一些典型事例,概括出导致瓦斯爆炸的基本事件,编制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对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05,(6):88-89
淮南煤田是全国典型的高瓦斯煤田和瓦斯治理难度最大的矿区之一,矿区瓦斯储量高达6000亿立方米。淮南煤矿历史上也是瓦斯事故重灾区。1980年~1997年,发生重特大瓦斯事故12起,死亡364人,占事故死亡总数的87%。1997年,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发生两起重特大事故,共死亡133人。淮南煤矿是被炸醒了的。血的教训摆在面前,淮南矿业痛下决心,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根本,实现瓦斯的根本治理。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安全》2014,(3):13-14
本论文结合鸿岭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实测点具体分析原始瓦斯含量的计算过程,得出各个测点的原始瓦斯含量有三部分组成,现场解析瓦斯含量、实验室残存瓦斯含量、损失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针对一些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相继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情况,要求强化煤矿瓦斯防治基础工作,立即组织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而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必须掌握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瓦斯的概念和瓦斯爆炸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总结归纳了近年来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提出了瓦斯爆炸事故的常规预防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煤矿瓦斯灾害是一种对煤矿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瓦斯事故时刻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所以对瓦斯灾害的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切实落实各方面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本文针对瓦斯防治工作的一些认识,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