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有许多优点,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栽体及固定化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具有生物密度高、耐毒性、耐冲击负荷高等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和载体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与载体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理想的固定化载体应该具备价格低廉、性质稳定、传质性能良好、对微生物无毒等条件,同时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提出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3.
与普通的生物处理方式相比较,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有很多普通生物处理方法无法企及的优点。本文主要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固定化微生物现状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加快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一般生物处理法相比具有微生物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耐毒害能力强、微生物流失少、产物分离容易、处理设备小型化等优点。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固定化载体的性能(压缩强度、耐曝气强度、扩散系数、耐生物分解性、对生物毒性、固定的难易、成本)及固定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含氨氮、重金属、农药、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微生物固定方法,讨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微生物固定化方式、载体分类的介绍,综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微生物经固定化后在污水处理中的效果明显大于游离状态.最后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生物活性较高、固液易于分离、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在各种有机废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在处理石油石化废水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综述了不同载体材料的特点、结构与固定化性能,载体材料固定细菌的作用机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石油石化废水进展及去除石油污染物的微观机制,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等污染物质的生物处理新技术。对微生物固定化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了微生物固定化的主要特征以及反应器类型,讨论了影响微生物固定化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养殖水体脱氮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并通过探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可以看出:与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确是一种比一般微生物处理法更为有效地废水处理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该技术的研究前景:虽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与其它生物脱氮技术相比,除无污泥膨胀、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外,还可以提高硝化反硝化速度、增强硝化反硝化菌的抗毒性及节省碳源消耗等。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等污染物质的生物处理新技术.对微生物固定化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了微生物固定化的主要特征以及反应器类型,讨论了影响微生物固定化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养殖水体脱氮中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由于具有许多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文章就现有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方法与常用的载体进行了分类,对各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优劣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指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今后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归纳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常用固定化方法、载体的选择、影响因素等3方面的内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能纯化和保持高效菌种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能否开发出成本低、寿命长,且能使固定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强度和活度的载体及固定化方法,则是推广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固定化(主要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由于降解效率高,抗逆性强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按作用方式不同,固定化技术可分为4类,其中吸附法与包埋法应用较多。为提高机械强度与处理效率,包埋剂常与交联剂和吸附剂联用。结合90年代以来,固定化方法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对化技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土壤修复产业在推进双碳行动、提高土壤碳汇能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重金属污染具有的隐蔽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使得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持续积累,影响了双碳目标的实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生物修复法的一种,既可以减少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和二次污染,又可以提高微生物密度、维持微生物活性,因此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固定方法、载体种类、微生物种类3个角度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分类,总结了该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配的载体和微生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综述汇总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近五年内的研究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新型载体和新型微生物可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还可以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以达到更加绿色低碳的修复效果。考虑到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生物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时,往往存在菌体易流失、反应启动速度慢、优势菌种浓度低、与土著竞争处于弱势及环境耐性差等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的修复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固定化材料、固定化方法的选择及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几方面,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强化潮间带溢油污染修复的作用机理。同时,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麒  李小明 《环境科技》2002,15(1):19-21
介绍了几种实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了技术比较。简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基于颗粒污泥原理的微生物固定技术应用于单级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与载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微生物固定化的一般方法、常用固定化载体的特性 ;并通过实验研究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微污染水的净水效能 ,分析载体结构对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介绍了作为环保新技术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及其制备方法和载体的选择分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废气和土壤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混合菌处理高盐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蔗渣和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效果比游离状态的微生物除油效果好。甘蔗渣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为36 h、pH为6、温度为40℃,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62%;海绵的最佳投加量为5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8 h、pH为7、温度为35℃,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75.8%;以甘蔗渣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108 h时,除油率达最高为84.5%,以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96h时,除油率达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