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9年8月9日-10日,全国第五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北极星环保网、东北大学承办,并得到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在未来2年内谈判达成一项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结合分析发达国家间已签署协定和全球汞控制公约谈判的动态,欧美在1998年拟定的<关于重金属的奥胡斯议定书>很可能成为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的基础蓝本,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将可能以控制措施加附件的框架形式,由严格限定汞生产、使用和排放的基本控制条款、国家履约战略、信息交流、资金和技术援助、豁免条款等构成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的基础内容.中国是汞使用和排放大国,减汞技术和无汞产品或工艺替代技术不成熟,在汞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未来面临多方面的汞控制国际履约压力.基于对未来全球汞控制公约形势及中国汞控制现状与履约需求分析,就中国参与政府间谈判及国内汞的供应、使用、污染排放控制和含汞废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0月15-16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羌滨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原主任赵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曾庆轩,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  相似文献   

4.
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一直是国际上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汞污染排放量大面广,局地污染严重。为分析汞污染防治领域的发文现状和研究热点,梳理了主要的汞污染防治技术、汞污染评价与管理3个方面的SCI论文,并对国内外论文的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影响力、研究领域与热点等内容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汞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理技术和污染评价2个方面,近10年来,汞污染防治论文总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汞污染处理技术相关的论文有所减少,汞污染评价相关的论文逐年递增。汞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处理、氧化还原、电化学修复、催化处理等方面;污染评价主要涉及毒理研究、汞的迁移与转化、风险评估等。近年来,汞的迁移转化与风险评估,汞污染的电动力修复、催化处理、吸附处理等领域的发文量增速较快。全球重点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趋同,主要侧重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化学、工程、毒理学等方向的研究;但不同机构的研究对象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总量和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均排全球首位,研究方向、重点发文期刊与全球基本一致,重点发文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全球的发文量排名也处在前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在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领域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趋势和发文规律,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2013—2018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发表的全部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共461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期刊数量和发文量、下载和被引次数、研究方向、发文区域、发文机构等指标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出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6位重要学者。统计结果表明: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中文期刊发文数量稳定,每年发文量稳定在45~93篇,年均发文量为77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是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汞污染防治技术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大气、水、土壤、食品和健康等;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受关注度高。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与研发提供信息支撑,为从事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温热解技术修复高浓度汞污染土壤(≥100 mg·kg~(-1))工程除汞效果可达70%以上,仍残留20%~30%的惰性汞,是否对农作物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仍属未知。为此,以低温热解工程性修复前的高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修复后土壤在原位大田条件下残留汞的形态变化及对几种常见作物生物产量、质量及汞在植物组织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热解过程未对土壤肥力造成影响,经低温热解修复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汞降低64.07%,残渣态汞降低56.38%;高浓度汞污染抑制了作物生长,修复后土壤耕种作物生长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作物产量提高了2~3倍;所研究作物可食部分土豆肉、玉米粒及稻米,汞含量分别降低了51.2%、43.8%和53.79%;汞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为:根叶茎,残留汞对植株根系的胁迫最为严重,且植株的根和叶汞含量,相比修复前明显降低了2~5倍。  相似文献   

7.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水俣公约》)已于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中国作为《水俣公约》缔约方,需限制汞的进出口贸易,并在公约实施后15a内将停止原生汞矿开采,因此,未来含汞废物的回收利用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涉汞行业众多,含汞废物产生量大,且大量添汞产品使用后最终也将变成含汞废物。通过对含汞废物产生及污染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理清含汞废物回收利用及处置现状,与《水俣公约》对比找到履约差距,提出履约对策建议,为中国履行《水俣公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计量的汞污染治理技术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玥  刘俐媛  陈扬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6):1473-1487
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汞的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冶金等过程无意排放的含汞废气、废水和废渣,以及主要涉汞行业产生的含汞废物。根据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可将汞的污染治理技术分为大气、水、土壤的脱汞和回收技术。为揭示全球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态势,对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中的相关库存专利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剖析主要申请国家/地区、重要专利权人和关键研发技术,研究该领域从1949年以来的专利活动特点及发展现状,其结果可为我国相关机构的研发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14—15日,第九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办,并得到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汞污染分布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花江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水体、底泥、水生生物中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的研究,基本查清了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水体、底泥、水生生物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掌握了此江段汞的污染分布状况;“一松”江水对来自“二松”汞的净化情况;水生生物的汞污染水平与底质和江水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江水和水生生物含汞量的季节变化;甲基汞与总汞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松花江汞污染的防治途径,汞污染分布状况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吸附脱汞和氧化脱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汞技术和光催化氧化脱汞技术.鉴于活性炭吸附脱汞和光催化氧化脱汞都同时存在吸附和氧化2种反应,提出吸附—光催化脱汞技术将成为今后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中国汞的生产、进口及加工利用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对汞加工利用行业的现场调查结果 ,从汞的加工利用或使用、燃煤释放的汞及土法炼汞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汞的主要污染途径 ;从主要河流和海域阐述了中国汞污染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汞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发生的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曾一度引起对汞污染的全球性警惕。汞的生物转化和污染控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汞及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 ,直至今日 ,汞污染防治仍是各国关心的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最近提出 ,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汞污染源及其影响作调查研究 ,该项目预计在 2 0 0 3年完成 ,提出汞污染防治建议 ,包括减少或停用汞及其化合物 ,以尽量降低其排放量 ,对预防和控制汞污染技术进行评价 ,并推出汞的替代物。在美国 ,汞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废物焚烧和氯碱工业。据悉 ,美国经由大气沉降向全球环境输出的汞较…  相似文献   

14.
汞进入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严重性,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30年来。人们围绕着汞元素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的分析研究,逐渐搞清了它的变化规律,人们力图用这些规律来防治汞的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水、渣不断地产生着汞污染。使空气、水、土壤到农作物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汞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由于其高挥发性和剧毒性,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长期暴露在汞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伤害。主要综述了当前应用吸附法治理气体、水体和土壤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生物吸附技术是今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混汞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应用历史悠久的提金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使用 ,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介绍了混汞法的流程以及汞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因子 ;综述了应用混汞法提金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对由此引发的大气、水体、生物 (包括人体 )和土壤汞污染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采金地区的环境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成都东郊唯一的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对稻田土中各种形态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探讨稻田土中汞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和判断稻田土中汞的迁移和转化行为及该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处于火力发电厂烟尘排污口下风向的1#、2#、3#、4#采样点土样受到了严重的汞污染,呈现出高含汞特征,总汞平均质量浓度在9~41mg/kg,平均值为24.546mg/kg,远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0.5mg/kg),而处于排污口上风向的5#、6#、7#、8#土样没有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大部分土样的总汞含量与成都市土壤汞平均含量接近;1#、2#、3#、4#土样中5种形态汞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2#、3#、4#土样中的各形态汞平均百分比为有机结合态汞>硝酸溶汞>残渣态汞>铁锰氧化态汞>水溶和可交换态汞,土壤中含有的大部分汞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溶和可交换态汞虽然仅占极小一部分,但含量还是高于成都市土壤中水溶和可交换态汞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18.
氧化汞和氧化亚汞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汞污染,由于气型污染,被土壤吸附,蓄积形成147m污染半径,汞污染前后调查研究对比,土壤、蔬菜、鱼、地面水中汞残留超过正常范围。对汞污染后危害特点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某化工厂内含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固化稳定化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水泥和硫化钠的药剂配比和搅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添加量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大体降低;随着硫化钠添加量的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水泥和硫化钠联用时,浸出液中汞未检出,处理效果较好;搅拌方式对土壤中汞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处理效果以及增容等因素,建议采用0.05%(质量分数,下同)工业级硫化钠+5.00%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的药剂配比和挖机铲斗混合搅拌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汞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概述植物、微生物在去除水、土壤中汞污染方面的有效性。介绍微生物固定、转化汞及其化合物的机制以及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汞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