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把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风险"的界定。通过对法律意义上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指出确立风险阈值的原因,即我国对"环境风险"的界定不清,环境风险的风险性缺乏法定依据以及不同种类的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等,进而从明确环境风险的类型、评估环境风险量度、明确责任归结三方面思考了风险阈值的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风险预防原则是应对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则。通过对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的分析,发现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确立中还存在着对其研究程度不够、混同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及仍惯于事后执法的传统思维等问题。面对挑战,应多措并举推进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建设,例如确立环境风险预防原则作为环境法基本原则,转变举证责任主体的机制、建立信息公开等与风险预防原则相关的法律制度,拟采过错责任为风险预防的归责原则,从而预防和遏制环境风险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3.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对出兑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对出兑案例的判决中,应作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给予当事人正确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碳捕集与封存为典型的新兴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降碳功能显著,但该技术颇具不确定性。“决策于未知”成为政府规制技术风险的真实写照,如何在鼓励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挑战与安全诉求,既是国家必须肩负的义务,也是回应公众期待的内在要求。应运而生的风险预防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为技术风险规制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对于碳捕获、封存技术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风险预防原则在技术规制中,应当整体遵循弱风险预防理念,彰显秩序、正义和效率的多元价值诉求,实现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平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手段的综合应用,开放的风险决策结构,强化风险管理的动态调试,以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保障,将风险预防原则融汇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风险规制中。  相似文献   

6.
无过失责任原则是环境污染纠纷中普遍适用的一个归责原则,无过失责任原则的确立,“对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 对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乃至最终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确实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无过失责任原则中免责条件的规定,使这一原则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却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赔偿原则主要指向对侵权行为人行为的惩戒性和特殊预防性,它是传统"同质赔偿"原则的补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环境侵权责任一章中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不仅体现了绿色原则,还是对私益权人利益的重要保障.此外,在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时应当参照侵权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危害后果以及因果关系具体适用,以遵循...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公众健康,甚至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在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立法方面存在立法理念滞后、调整范围欠充分、监管碎片化、法律制度缺失且责任追究机制单一等问题,无法有效回应高风险社会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在国内外相关制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在《生物安全法》的指导下,确立整体生态安全理念,采取风险预防原则,健全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引种许可证、全过程跟踪监测、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制度,优化外来物种风险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环保企业在签订、履行工程合同时容易发生的诸如合同主体资格、价格结算、合同的有效期等问题,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林 《四川环境》2008,27(6):129-132
法律原则对法律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起着尤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研究也存在欠缺和不深入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几种相关概念的法律原则的基础上,总结环境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特征,试提出我国环境应急法制所要遵循的几条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2.
预防原则是保护深海海洋环境免遭深海活动破坏的重要措施。抽象的预防原则可从三个方面转化为实践:一是组织制度层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实施,即国际海底管理局;二是预防措施层面,包括最佳环境实践、适应性管理、环境战略管理计划等;三是程序层面,包括确定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制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判断标准、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程序等。我国对深海采矿工作的应对之策是在国际层面主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国内层面,组织制度上明确深海采矿活动管理机关,预防性措施上增加多项环境保护制度,程序上加紧环境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开展资料汇编和文本起草工作,为深海采矿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张海滨  李滨兵 《绿叶》2008,(8):64-74
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舞台上,印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在谈判中,印度硬中有软、粗中有细;在维护国家的基本发展权益方面,立场非常鲜明,态度非常坚决;在具体问题上并不乏灵活性,显示了丰富的国际谈判经验。中国与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看法,如果能够密切合作,拧成一股绳,在国际谈判中就能使发达国家作出更多的实质性让步。但中印在温室气体人均排放上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两国在谈判中的立场差异,中国应对此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公众对大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对涉大气污染源企业的法律监管和社会监督也愈发严格。国家对大气污染企业查处的力度明显增加。涉大气污染源企业面临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等风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想要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正视自身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利用法律和政策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恢复性司法在环境刑事案件中的适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实践中,恢复性司法仍然面临着定性混乱、标准不一、功能受限、实效存疑等适用困境。这正是法律依据不充分、适用规则体系不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不通畅造成的。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恢复性司法契合环境责任的特征,有利于提高环境刑事司法效能,是对现有环境刑罚体系的弥补。因此,有必要明确法律依据,规范适用途径,健全规则体系,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推动恢复性司法在环境刑事案件中的体系化、规范化适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指出我国《森林法》关于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违法砍伐林木者应当承担远期保护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庆川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6):19-24,77
伴随着多重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的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阶段。在此背景下,结合从环境法视角对我国环境社会风险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不难发现现行规制体系尚无法周全应对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环境社会风险呈现出阶段风险叠加、地区差异明显、科学不确定性增强、域内外风险交融的显著特征。应在整体系统观的指导下,立足风险预防原则,平衡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控制,识别风险差异的类型化预防,开展社会化协力防控,以为法律因应。  相似文献   

18.
19.
论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废物管制政策中引入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实践经验,着重分析对比了其在各国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结合我国电子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这一原则对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险预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以及开展环境风险预测的必要性,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预测的方法并列举出工程实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