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阳市以“创建”为载体,逐步开展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和植被环境建设,使富阳市城市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富阳市向生态城市迈进。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南充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对南充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改进对策。采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等23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第二座大城市南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2010年南充城市的生态质量综合值P为0.67,达到Ⅲ级标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状况良好。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激增,南充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表现为:老城区交通拥堵、绿地面积小、建筑屋间距不够,城市环境指数低,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占用较多土地,城市原生态的生态-地貌景观被人为过度的破坏与改造,城市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军驰  樊志民 《绿叶》2011,(1):75-8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治理是直接关系西部开发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10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巨大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解决之策是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公众为推动力,完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西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修正熵权法,以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分析了2000—2017年徐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徐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提高态势,但阶段性明显。(2)徐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结构优化、发展效益、环境效率、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表征,但各要素贡献程度呈发展效益创新能力结构优化环境效率的特点。(3)徐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优化路径在于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改善环境效率、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对策--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生态农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南京为例,讨论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周青梅 《环境教育》2022,(12):60-63
<正>通过在自然中捡拾自然物、玩转自然物、认识自然物、分享感悟等一系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行为,引导和培养孩子理解并尊重自然,进而热爱和保护自然。植物园在人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开展科学研究、造就优美环境、进行科学普及三个方面。植物园是一个包含着成千上万个物种的植物世界,当大量植物集中在一处,又得到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一个可供人们体验、学习自然的最佳场所[1]。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规范化建设的植物园,坐落于南京东郊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收集保存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城市建设进程朝着"生态城市"的目标快速推进,"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必选模式,一些城市已开始探索立法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困境,出现定位不明确、为政绩工程而建、缺乏指标体系、规划不当、生态文化建设滞后、缺乏法律保障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源配置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正义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正义是指居民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领域中的公平和公正。基于城市资源的配置视角,探究城市居民对空间资源的享有和利用情况。综合资源的可达性和质量,从医疗正义、教育正义、消费正义、休闲正义和文化正义五个细分领域考察了长春市空间正义水平。结果发现:长春市正义度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环路分异和行政区分异显著,内城区正义度明显优于外围地区,老城区优于新城区,经开北区成为正义值的塌陷区。从不同的资源类型看,消费正义和教育正义为最理想,而医疗正义区域差异为最显著。空间正义的地区分异受地区发展阶段、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共同影响,秉承空间正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农村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一致认为是农村环保的重点。本文以丹棱县为例,通过分析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环境因素空间分布特点,胁迫强度,结合重要水源分布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了解分析区域面临的水源污染风险程度,并以村镇为单位,进行了生态风险排序。结果表明,丹棱县生态低风险区域面积为164.46km2,占区域面积的38.39%;风险中等的为134.77km2,占区域面积的31.46%;风险高的为129.13km2,占区域面积的30.15%。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双桥镇、杨场镇南部、仁美镇,以及张场镇部分区域。本研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评估工作具有方法上的借鉴意义,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以便优先对一些关键地段、敏感地段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白银市、辽宁省抚顺市及四川省古蔺县等地区,依托丰富的铜、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使地方经济无可回避地面临"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本文在界定"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概念,及其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的基础上,对"榆林市"、"白银市"等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赤字"现状予以分析,提出基于"3E系统模型"视角下,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沈阳 《四川环境》2021,40(3):199-204
我国正在推行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内源性与外源性的问题,即以纯粹的私法思维主导政府索赔制度存在逻辑障碍,无法反映政府索赔制度的全貌,以公法模式应对生态环境损害也面临着适用困境.究其原因在于"非公即私"式的解释路径.随着公法与私法的交融渗透已成为趋势,可建立公法与私法协作的模式来解决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运用熵值法,根据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徐州市2001—2008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在逐年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指出行政推动力、经济推动力、城市经济组织与居民推动力、资源与环境约束力是解决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熵权TOPSIS和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16年徐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徐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集中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核心高、外围低的梯度圈层分异格局特征。②徐州市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环境质量5个方面发展质量的区域分异特征各异。③徐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呈现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投资能力政府调控的特征,且各因素的影响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森林游憩区的内涵,认为城市森林游憩区的质量构成包括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景观质量和游憩者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其中,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游憩区景观质量和游憩者满意度提高的现实路径,因此环境和服务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城市森林游憩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在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游憩者提供更好的游憩体验.在此基础上,以南京紫金山森林游憩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结合游憩区质量构成的基本要素,分析在环境和服务质量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优劣。将资源与环境作为关键因子引入到干旱区城市区位研究中,采用"状态指数"法、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和区位熵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区位状况。结果表明:河西五市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区位多项指标处于危机和预警状态,张掖市相对最优;城市间交通区位差别较大且对内、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不协调,嘉峪关市交通区位最好,交通可达性指数是金昌市的1.8倍;公共设施发展不均衡,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主要集中在张掖市和酒泉市。根据区位因子优劣的分析结果,为河西走廊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中原城市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2011—2015年五年间表征各城市相互关注程度的百度指数数据,计算信息流强度、信息流总量、相对关注度、点度中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空间视角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分析发现:1五年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总体稳定性增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密切,彼此联系不断增长。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一核一轴线"态势。"一核"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一轴线"是指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在东西方向上形成的轴线,轴线区域的城市在城市网络层级中的地位较高,城市间联系较强。3除了"一核一轴线"外,其他城市在城市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国内旅游开发趋近成熟,规模效应初显,旅游目的地竞争也应适时调整策略.整合资源、抱团竞争成为区域旅游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北宋遗留的历史胜迹非常丰富.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开封“宋文化”主题为切入点,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为指导理念,提出文化旅游圈的构想,论述了“宋文化”旅游圈的功能与构建对策,以期为构建此文化旅游圈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本文利用2010—2020年河北省11地市面板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算,并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变异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地市间差距逐渐缩小,呈现以石家庄、唐山和廊坊3市为主的高质量核心区域,以沧州、邯郸、保定、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6市为主的过渡区域,以邢台,衡水3市为主的低质量边缘区域。(2)在空间上呈“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格局,整体表现为冀中>冀北>冀南的空间格局。(3)各地市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差距不断缩小,其中高水平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缩小,中等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而低水平区域内部差异则基本保持稳定。(4)影响河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GDP、GDP年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M2.5浓度、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