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大气PM2.5污染问题突出。利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2013年12月上旬长三角地区一次大气PM2.5严重污染前后浙江典型城市(杭州、湖州、金华、宁波和舟山)的PM2.5污染成因。结果表明,严重污染天(SPD)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均较非污染天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气温和相对湿度高,易于二次颗粒物生成。PM2.5/CO(质量比)的变化结果显示,SPD二次颗粒物对杭州、宁波、舟山PM2.5浓度的贡献高于60%,对湖州和金华PM2.5浓度的贡献略低(42%~54%)。杭州SPD时二次NO3-、SO24-、NH4+的增长幅度远高于PM2.5,且氮转化率和硫转化率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上升,表明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是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气团后向轨迹显示,SPD时杭州和湖州主要受江苏、安徽及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气团传输的影响,宁波和舟山主要受上海、江苏、安徽及东海上空气团传输的影响,而金华主要受本地及邻近的杭州、绍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嘉兴市2013—2017年的大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区域传输对其PM2.5、PM10、NO2和SO2的影响和嘉兴市O3生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嘉兴市PM2.5逐年下降,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逐年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截至2017年,PM10、NO2、SO2和CO均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但PM2.5和O3仍未达标。2017年,周边地区(苏州市、湖州市、上海市、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对嘉兴市PM2.5、PM10、NO2和SO2的传输贡献分别为36.2%、31.9%、25.6%、26.7%,季节差异较大,建议根据区域传输的季节性变化,制定针对性的联防联控措施。嘉兴市O3污染主要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应重点控制VOCs排放,辅以控制NOx排放。  相似文献   

3.
使用β射线法在线监测仪连续监测了贵阳市白云区 PM10和 PM2.5浓度,分析了2014年6月1 日-12月31日7个月内PM10、PM2.5 的浓度水平、时变规律和PM2.5/PM10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 PM10和 PM2.5的日均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6.8 μg/m3和40.0 μg/m3,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总观测天数的5.1% 和 9.3%,属污染轻微的地区。PM2.5/PM10在25.3%~78.8%之间周期性波动,平均值为52.1%。PM10 和 PM2.5的浓度变化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0.919 8,p10和PM2.5浓度最高且变化最为剧烈,6月最为平缓。PM10和PM2.5浓度小时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型分布,最高值出现在出现在09:00-10:00和19:00-21:00前后,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 之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杭州市2014—2018年夏季(7—9月)的臭氧(O3)监测数据,综合运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 、近地面风场特征参数和后向轨迹聚类方法,识别出杭州市夏季O3污染的主要大气环流型,总结气团传输轨迹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2016年G20峰会期间的气象条件与O 3污染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  相似文献   

5.
天津冬季PM2.5与PM10中有机碳、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天津冬季PM2.5和PM10中碳成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60.9)、(224.6±131.2)μg/m3;总碳(TC)、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在PM2.5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比在PM10中分别高出5.0%、3.6%、1.2%;PM2.5中OC、EC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5,表明OC、EC的来源相对简单,可能主要反应了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OC/EC的平均值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3.9、4.9.次生有机碳(SOC)在PM2.55和PM10中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23.4/μg/m3,分别占OC的48.5%(质量分数,下同)、49.8%,OC/EC较高可能主要与直接排放源有关;PM2.5中的OC1与OC2的比例明显高于PM10,而聚合碳(OPC)的比例又低于PM10,同时PM2.5与PM10中的EC1含量均较高,表明天津冬季燃煤取暖和机动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环杭州湾区域PM2.5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0月16日至12月27日在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6个城市同步采集PM2.5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PM2.5中OC和EC表现为绍兴(11.5、2.3μg/m3)与杭州(10.0、2.4μg/m3)>宁波(8....  相似文献   

7.
于2017年1—5月(取暖季)在西宁市区、郊区、农村设置采样点采集PM_(2.5)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取暖季西宁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55.98±52.66)μg/m~3,呈现明显的市区郊区农村的浓度变化特征。PM_(2.5)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之和占PM_(2.5)质量浓度的36.3%,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大小为SO_4~(2-)NO_3~-NH_4~+Na~+Cl~-C_2O_4~(2-)Ca~(2+)F~-K~+Mg~(2+);取暖季西宁大气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为0.21、0.13,表明SO_4~(2-)、NO_3~-主要由二次转化形成,PM_(2.5)中NO_3~-/SO_4~(2-)(质量浓度比)为0.75,阳离子与阴离子电荷摩尔数比值为0.89,表明燃煤是PM_(2.5)主要贡献源,颗粒物总体呈酸性。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重污染期间西宁PM_(2.5)及其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不仅受本地污染源的影响,也受外来气团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2016年广州PM_(2.5)浓度逐时观测数据,研究了广州PM_(2.5)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广州大气能见度的PM_(2.5)浓度阈值。结果表明:(1)2014—2016年广州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32.7μg/m3,广州1月PM_(2.5)污染最重,轻度、中度、重度污染频率合计达20.16%;(2)PM_(2.5)浓度与风速、降水、气温、能见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3)广州地区在南风的条件下PM_(2.5)浓度最低,风速小于2m/s的偏北风下易出现污染;(4)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广州能见度的变化,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PM_(2.5)浓度的敏感阈值不断减小,通常当PM_(2.5)高于37.3μg/m3时,控制PM_(2.5)对改善城市能见度成效相对缓慢,而当PM_(2.5)浓度低于此阈值时,降低PM_(2.5)将显著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天津市雾霾天和非雾霾天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Cl~-、NH_4~+、Ca~(2+)、Na~+、Mg~(2+)、K~+)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雾霾天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35~60μg/m~3,均值为43μg/m~3,雾霾天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120~332μg/m~3,均值为242μg/m~3;雾霾天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均高于非雾霾天。(2)非雾霾天SO_4~(2-)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_2二次转化,NO_3~-主要来自一次污染源,雾霾天SO_4~(2-)、NO_3~-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_2、NO_2二次转化;非雾霾天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雾霾天NH_4~+主要以NH_4NO_3和NH_4HSO_4的形式存在;Na~+、K~+、Cl~-除了海盐来源外,煤和生物质的燃烧及其二次转化是主要贡献源;Ca~(2+)和Mg~(2+)主要来自建筑扬尘源和土壤扬尘源。(3)风速和相对湿度是雾霾天SO_4~(2-)、NO_3~-、NH_4~+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室内PM2.5及其载带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株洲市典型的居民住宅和相邻校园的学生宿舍的室内采样收集PM2.5样本,评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和识别来源,并评价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宿舍、住宅室内PM2.5分别为(57.20±23.95)、(90.31±27.41)μg/m3。非地壳元素中Fe最高。(2)宿舍和住宅室内PM2.5中Cu、As、Zn、Pb、Sb、Se和Cd均表现出显著富集,人为污染源显著;住宅主要污染源是吸烟和土壤尘再悬浮,宿舍室内主要受室外源影响。(3)采样期间室内PM2.5中Mn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As、Cd及Cr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研究在进行空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时,较少考虑中国空气污染的区域差异性。通过搜索多个数据库,以"PM_(2.5)"、"死亡"等为关键词,收集了2003—2017年发表的所有符合研究设定要求的文献,筛选出15篇文献中的21组数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检验。结果显示,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国居民每日非意外总死亡率分别上升0.433%(95%置信区间(CI):0.317%~0.550%),0.344%(95%CI:0.195%~0.493%),1.347%(95%CI:1.000%~1.695%)和0.730%(95%CI:0.575%~0.886%)。PM_(2.5)日均质量浓度对人群死亡健康效应的影响不是简单线性关系,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特点。因此,在进行地区性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7年7月25日至8月2日台风"纳沙"和"海棠"影响期间,广东省出现大范围O_3污染过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城市O_3污染逐渐加重,而台风登陆后O_3污染逐渐缓解,污染较重城市集中分布在广东省中部,主要是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汕尾市和清远市。造成台风期间O_3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双台风影响期间,广东省总体受海平面高压控制,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较低,有利于本地光化学反应进行;(2)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垂直方向扩散条件不利,而平流层O_3有可能向下运输;(3)台风登陆阶段,近地面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导,且风速小,导致O_3浓度出现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对O3的影响,基于2020年天津市VOCs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市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分析VOCs的O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2020年天津市VOCs的年均质量浓度总和为56.56μg/m3,其中,...  相似文献   

1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