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伊犁河流域城镇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健康危害风险状况,对9个县市的饮用水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流域部分县市的饮用水中有重金属(As、Pb、Zn等)被检出,但浓度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的限值;个人化学致癌物总年风险明显高于非致癌物总年风险;各饮用水源地的个人健康危害年总风险数量级在7.9×10~(-5)~9.0×10~(-5)a~(-1),远低于USEPA推荐的个人健康风险值1.0×10~(-4)a~(-1),所致个人健康危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下辽河平原布设217个地下水采样点,调查监测其中典型的无机、有机化合物,并应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无机化合物较有机化合物浓度水平高;无机化合物中NO_3~-、NO_2~-、Mn及As浓度较高,有机化合物中γ-六六六浓度较高。所有监测的无机、有机化合物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致癌风险高于非致癌风险;所有化合物的非致癌风险数值均小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a~(-1),As致癌风险最大值为6.15×10~(-5)a~(-1),超过EPA推荐的可接受值5.0×10~(-5)a~(-1)。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5年1月、4月、8月、11月对苏州工业园区大气中PM_(2.5)及Pb、Cr、Cd、As、Ni 5种元素质量浓度的监测,并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中推荐模型对该5种元素通过呼吸途径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Cr、Cd、As、Ni 5种元素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6.2 ng/m3、6.92 ng/m3、1.45 ng/m3、4.14 ng/m3和5.71 ng/m3,平均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bCrNiCdAs;5种元素的致癌风险与危害熵分别为6.89×10-15~6.84×10~(-12)和2.57×10~(-9)~4.80×10~(-7),分别低于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10-6)与可接受危害熵(1)。整体而言,苏州工业园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南方某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某河流型饮用水源地水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饮用水源地水中重金属类污染物健康风险值相对较低,其中重金属类致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均值大小顺序为CrAsCd,其值分别为8.19×10-6、2.11×10-6、1.59×10-7a-1,Cr、As的风险值高于瑞典、荷兰、英国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6a-1),而低于国际(ICRP)与美国环保局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5×10-5a-1和1×10-4a-1),成为该饮用水源地的主要致癌污染因子。重金属类非致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均值大小顺序为CuNiZn,其值分别为1.95×10-10、1.19×10-10、5.73×10-12a-1,均远远低于致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监测桂林市2014年冬季大气PM_(2.5)中11种元素的质量浓度,运用富集因子解析其来源,并开展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富集因子10,表明Cd的来源主要是人为源;其他元素富集因子均10,主要来源为自然源。生态危害程度Cd和Hg为极强,Pb为强,As为较强,其他元素均为轻微。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9 385.3,远高于600,生态风险为极强。各元素经呼吸摄入的非致癌风险由高到低为AsCdCrPbHg,致癌风险由高到低为CrAsCdPb;儿童和成人的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68×10~(-7) a~(-1)和3.84×10~(-7) a~(-1),风险甚微。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河流型水源地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宁市河流型水源地水体中Pb、Cd、Hg、As浓度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元素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较低,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PbHg,说明As是南宁市饮用水源中的主要风险因子;4种元素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平均个人年健康致癌风险值为1.48×10-6a-1~13.75×10-6a-1,非致癌风险值为7.05×10-10a-1,均低于美国环保局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水体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钢  王灵  郑春霞  钱翌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1):22-26,30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乌拉泊水库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特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乌拉泊水库由致癌物质Cr、As、Cd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个人年健康风险值表现为CrAsCd,风险值为10-7~10-5a-1,Cr的风险值高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值(5×10-5a-1),成为乌拉泊水库水体的主要致癌因子;乌拉泊水库由非致癌物Pb、Cu、Zn、Hg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Cu为大,Pb次之,Hg和Zn较小,风险水平为10-10~10-8a-1,远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监测分析了南京市浦口区典型工业区(2016年12月—2017年10月)PM 2.5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分析了季节差异及来源,评价了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M 2.5年均值为61.24μg/m 3,全年有33.33%的天数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日均限值。绝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As的全年平均值为(2.01±1.09)ng/m 3,较为接近我国环境标准限值。PM 2.5中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工业排放、自然过程、金属冶炼及交通活动,Cr、Ni、As、Cd、Cu、Zn和Pb的富集性较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Mn的非致癌风险最高,所有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总非致癌风险值为0.0884,低于安全阈值1;Cr(Ⅵ)的致癌风险最高,所有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总致癌风险分别为6.23×10-7和2.49×10-6,均在可接受水平内。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区域饮用水源地水质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水质金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个饮用水源地中27种金属元素均达到USEPA、WHO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饮用水源地中致癌健康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CrAsCd,均低于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非致癌金属的健康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SrPbMoFeCuSeAgNiZnMn,非致癌风险水平为9.36×10~(-11)a~(-1)~1.25×10~(-7)a~(-1),远低于USEPA、ICRP等权威机构限值。成人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均为女男,致癌总风险均大于非致癌总风险2个数量级以上,总健康风险均保持在10-5数量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1.
对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4个土壤样品中的As、Cd、Cr、Cu、Mn、Ni、Pb、Zn和Hg,以及15个地表水样品中的As、Cd、Cu、Hg、Mn、Pb和Zn进行了检测,并以多元统计分析与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中,Mn、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背景值;Mn、Cr、Ni、Cu、Cd和Zn在采区有较明显集聚,As、Pb和Hg的高含量分布相对均匀;Cr、Ni、Cu和Pb含量主要受区域背景影响,Zn、As、Cd和Hg含量与矿区人类活动关系密切,Mn含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微水平,Ⅱ采区和Ⅶ采区生态风险较高;Cd和Hg是造成土壤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地表水中,Mn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其余重金属的含量均满足该标准中的Ⅲ类水质要求;重金属浓度在靠近采区及位于河流中下游的位置偏高;Mn、Cd、Pb、Zn和Cu浓度受稀土开采影响较大,As、Hg浓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重金属产生的健康总风险(9.39×10-7~1.01×10-6 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标准(5×10-5 a-1),但儿童通过饮水途径受到的健康风险(1.01×10-6 a-1)略超过部分机构的推荐限值;Cd和As是地表水中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综上,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d和Mn。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云南会泽县者海镇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按不同暴露途径计算土壤中Pb、As、Cd、Zn、Cu、Cr、Hg等金属污染物的风险,并通过风险评价,分析场地内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暴露途径中Zn、Cu、Pb对人体健康的平均风险较小。在居住用地情景下,土壤中Cd的综合致癌风险为2. 6×10-5,As的综合致癌风险为3. 3×10-4,场地内As和Cd的污染对敏感受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15年2、5、8、11月在珠江八大入海口采集表层水体样品,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对该区域表层水体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对该区域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4个季度所采集的水样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18.0~50.3 ng/L,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7种强致癌性∑7PAHs的浓度范围为1.53~3.73 ng/L,占∑15PAHs的5.89%~11.1%,∑15PAHs和∑7PAHs在枯水期(2、11月)样品中明显高于丰水期(5、8月)。就组成特征而言,各采样点PAHs以3、4环为主。珠江口表层水中非致癌类PAHs的危害商数值为0.99×10~(-5)~2.73×10~(-5),远低于USEPA规定的阈值(1);致癌类PAHs产生的健康风险为6.50×10~(-8)~2.37×10~(-7),其中Ba P导致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最高,所有点位致癌类PAHs的健康风险均低于US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PAHs尚不具备严重的致癌风险,但是仍然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重点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市洋河、桑干河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家口市洋河、桑干河流域近几年来水质持续改善,为逐步恢复流域水质和下游官厅水库饮用水备用水源功能提供了条件.文章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2006年该流域水质监测数据,对流域内10个监测断面由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化学致癌物Cr(VI),在各个监测断面中Cr(VI)的个人年风险均超过ICRP推荐的标准.同时,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超过非致癌物的个人年风险;因此对该流域水体的含化学致癌物Cr(VI)和As废水进行控制和治理是降低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于2020年8月和11月,在中国西南某化工园区周边6个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对5种典型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和7种典型卤代烃(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进行研究,明确了区域典型苯系物和卤代烃(BSHs)的污染特征,并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周边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检出率均 60%,卤代烃中除三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外,检出率均 50%。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14~11.19μg/m~3和0.30~10.86μg/m~3。BSHs的浓度夏季低于冬季,这可能与人为的季节性燃烧源有关。苯、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超过国际WELL建筑标准v2,全年超标率分别为3.33%,8.33%和11.67%。BSHs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为成人儿童,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分别为1.87×10~(-2)和1.26×10~(-2),处于可接受水平;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76×10~(-3)和1.19×10~(-3),处于不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重庆典型岩溶地区地下水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重庆3个典型岩溶地区113个地下水样品,利用人体暴露风险系数法对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PAHs、致癌PAH和Ba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ng/L~2 638 ng/L、未检出~362 ng/L和未检出~62.7 ng/L,其中南川区地下水中BaP质量浓度为45.1 ng/L,已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要求。PAHs污染水平为南川区老龙洞流域青木关流域,与国内其他岩溶地区地下水相比,处于较高污染水平。人群的致癌风险(ILCR)为5×10~(-10)~2.80×10~(-5),其中南川区ILCR10~(-6),具有潜在致癌风险;非致癌类PAHs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处于10~(-11)~10~(-9)水平,远低于USEPA规定的阈值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南京市2个典型地区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并开展了PAH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六合区)和生活区(江宁区)大气(气态和可吸入颗粒态)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274.1和309.84 ng/m~3,且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是六合区PAHs污染主要来源,而江宁区主要表现为交通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均略高于可接受水平10~(-6)。  相似文献   

18.
海南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阿特拉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阿特拉津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2个监测点位中,阿特拉津的检出率达到69.7%,其检出浓度为未检出~74.8 ng/L,浓度值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阿特拉津的标准限值。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阿特拉津通过饮用水和皮肤接触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阿特拉津通过饮用水和洗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致癌总风险指数分别为0~7.1×10-5和0~5.7×10-7,均在USEPA的建议值内,初步认为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的阿特拉津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某大型化工企业周边居民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企业主导风的下风向2 km范围内的居民区以及对照区积尘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对16种PAHs污染分布和特征进行研究,并评估积尘PAHs通过暴露途径对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居民区积尘中16种PAHs全部检出,污染区∑PAHs均值为2 294μg/kg,明显高于对照区145μg/kg;污染区7个测点中有6个测点苯并(a)芘出现超标,超标倍数为0. 17~2. 5倍;所测的16种PAHs化合物中蒽、荧蒽、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浓度相对较高;通过PAHs主成分分析和特征比值判断,不完全燃烧源对积尘中PAHs贡献率达77. 4%,污染区PAHs来源呈现石油燃烧、煤燃烧以及石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对照区PAHs主要来源为煤的不完全燃烧;以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进行风险评估,污染区致癌风险值明显高于对照区,儿童摄入PAHs风险总体高于成人;对照区儿童和成人致癌风险均小于1×10~(-6),不存在致癌风险;污染区儿童和成人平均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 95×10~(-6)、2. 65×10~(-6),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便携式GC-MS法快速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VOCs,32种VOCs在2×10~(-7)~1×10~(-6)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10~(-9)~1×10~(-8),标准气体样品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9%~19.1%,环境空气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6.2%~116%。在实际现场监测固定污染源中VOCs时,使用速查(Survey)功能可初步判断样品浓度,确定稀释倍数。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气袋和玻璃注射器采样法对VOC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