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河道水体生态净化剂及修复技术是目前河道治理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污染河道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自然河岸带、生态滤坝、生态浮岛、生物膜净化和水生植物修复等河道原位水体生态净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指出了河道水体生态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十字河为例,采用潜没式生态床、生态浮床、生物接触氧化床3种技术组合为6种生态净化方案,通过在不同的单元输入不同的降解参数,用QUAL2K模型对6种不同的水处理技术组合方案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效果的综合评价选取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上、中、下游依次设计为生物接触氧化床、生态浮床、潜没式生态床的处理效果最佳,其BOD、NH3-N、TN和TP削减率分别为49.50%、32.81%、35.94%和45.27%。  相似文献   

3.
采用曝气和投加营养物 -葡萄糖相结合的水体强化净化技术 ,研究了其对某具体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 ,在曝气和向水体投加葡萄糖时 ,水样的 COD、NH3- N和 TP浓度均明显下降 ,但其相应的去除率并不随葡萄糖投加量的加大而增大 ;在曝气条件下 ,当体系中葡萄糖投加量为 2 .0 mg/ L· d时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 ,投加 7d后水样中 COD、NH3- N和 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2 2 .4%、5 6.0 %和 3 7.0 %。  相似文献   

4.
在低温季节,利用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砾石廊道系统对微污染河水中的COD、氨氮、色度具有稳定的去除率,其去除率分别为70%、90%、75%;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不高,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廊道的第三段对氨氮、硝酸盐氮、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中试实验表明,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有明显的净化效果,确定廊道的最优湿地床长度将促进其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污染地表水的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桃花江作为漓江的一级支流,水质逐年恶化,富营养化情况加重.对桃花江内水生植物调查后,选取较常见的水生植物苦草、金鱼藻、黑藻、菹草和菖蒲,将它们栽种到试验用桶中,并用桃花江水培养。试验进行40d后,结果表明,在去除总氮、总磷等方面,金鱼藻和菖蒲的效果较好,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和70.2%,对总磷的去除率为93.4%和88.2%,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总氮好,为47.2%~91.1%,而除金鱼藻外其它水生植物对CODCr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沉水植物菹草由于较适宜生长在流动水体中,净化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网箱养草净化地表水现场扩大实验结果实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将3种水草悬浮养殖于类似网箱养鱼的网箱内,置于废水塘中,结果证明生长正常时,其对静水和流速≤10m/min的水能提高水体DO,静水中对TN、TP、CODMn、NH4-N削减明显,3种水草中金鱼藻对网箱养殖适应性最好,竹叶眼子菜死亡,黑藻适应性尚需再探讨。  相似文献   

7.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上的人工廊道中试工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分析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廊道中氨氮及高锰酸钾指数沿程总体呈下降趋势,砾石廊道沿程氨氮及高锰酸钾指数在第3段浓度均趋于稳定,去除效果不明显;两种地面廊道对高锰酸钾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差异不大,植物廊道内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使得沿程氨氮浓度的变化及去除率更加稳定;砾石表面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效果明显,而植物廊道中植物根系对氨氮有较好的吸收、固定作用,可有效提高对氨氮的去除效果。2种地面廊道对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59.6%、45.3%以上。  相似文献   

8.
依托实际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生态净化工程,研究充氧、过滤等物化技术以及水生植物塘、生态氧化塘、表流湿地等生态技术对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与维护作用,对比不同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特点,评价各工艺单元对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过滤、水生植物塘、生态氧化塘及表流湿地等单元均有较明显的水质净化效果,其中曝气/过滤单元的浊度去除效果最好,表流湿地、生态氧化塘及水生植物塘单元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去除效果更佳;季节和水温对净化效能有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对比结果表明,曝气/过滤-水生植物塘-表流湿地工艺流程的浊度去除效果更佳,曝气/过滤-生态氧化塘-表流湿地工艺流程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的削减作用更好。在稳定运行期间,2种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浊度、CODMn、叶绿素a、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14%和35.45%、24.77%和27.77%、17.72%和24.06%、29.94%和36.65%、22.63%和33.60%。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水体是一个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的过程,也是一个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复杂过程,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吸收水体N,P元素、降解有机物和蓄积重金属。生态浮床技术已被应用于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易受植物种类、温度、季节、处理时间、覆盖率和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从植物筛选、植物组合、浮床结构改进、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生态浮床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生物菌剂净化城市河道水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外加碳源的静态试验条件下,用4种微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水中氮磷的降解效果明显,但对COD的降解效果不甚理想;对TN及NH3-N的去除效果,脱氮菌显著大于复合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4种微生物茵剂投至水体中其微生物菌群均在7d左右开始进入衰亡期。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曝气复氧+水生植物+循环泵设备”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对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试验进行56 d时,河道上、中、下游COD、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84.10%和89.94%,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体DO质量浓度由1.1 mg/L上升到4.5 mg/L。河道水质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城镇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净化和景观效果,同时其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锐  黄永刚  付东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7,35(12):166-170
针对水生态指标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征,研究提出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德尔菲法(一种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综合筛选方法,构建了生态指标动态筛选模型,并编写了计算程序。在分析辽河干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类别、分级别、分层次的辽河干流水生态指标体系。利用辽河干流的水生态监测数据,采用综合筛选方法对25个生态指标进行筛选,按各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给出了综合评分和排序。该成果可期为优化辽河干流保护区生态监测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绳填料净化河流的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兴程  李丹 《环境工程》2016,34(4):48-53
为了改善河流水质,选择了一种新型生物绳填料净化受污染河水,考察了其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分析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生物绳过滤悬浮物质的效果较好,SS去除率可达90%;但COD和TP的去除率不高,分别为19.4%~34.4%和13.1%~18.5%;NH3-N和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2%~74.0%和46.2%~55.9%。环状纤维表面及其形成的空隙极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克隆文库中的第一大类群,占总克隆子的57.9%;表层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好,内层优势菌的富集状况较好。生物绳由外到内依次形成好氧-兼性-厌氧的动态环境,有利于生物脱氮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昆山市凌家浜河道作为原位生态修复的试验对象,综合运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技术等,改善水质。结合水生动物,平衡水体内浮游生物种类结构和数量,促进降解和转移水体中有机物质,达到河道生态系统原位修复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有部分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修复河道,水质改善显著,水体透明度、COD、TP、TN、NHN、叶绿素a等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原位微生物技术通过激活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其在亮马河应用的结果显示,下游COD和TP较上游出现明显下降,因NH3-N本底较低,变化趋势不明显。该技术运行60 d后,监测数据显示下游水生生物种类明显增加。从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分布情况看,下游点位底栖动物种类数明显多于上游点位,并且下游出现了中-高需氧型种类,与上游相比,下游调查河段的底质已能够适合多种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底质生境较上游有较明显改善。原位微生物技术在提升水质的同时改善了底泥,并有利于水体多样性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氧化去除还原性物质和生物竞争抑制硫酸还原菌的集成技术处理油田采油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后的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达20 mPa.s以上,且长时间保持稳定,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7.
闫飞 《环境工程》2020,38(9):59-62,246
以河道富营养化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清入河、水下种植沉水植物、混养鲢鳙等水生动物,并应用原位修复装置等形成1个相互配合的综合生态修复系统,对河道富营养化进行治理。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对5个采样点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河道水体中总氮(TN)浓度、总磷(TP)浓度、高锰酸钾盐(CODM n)、氨氮(NH3-N)浓度显著下降,水体透明度明显提升。这说明采用综合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城市河道治理风险低、治理效果佳,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上海中心城区内5条污染河道的背景情况、治理工程措施及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对国内相似地区开展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紫露草微核法与化学分析法监测河流污水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河、板桥坊河、娄山河、湾头河)入海口断面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与化学分析法作了对比.监测结果:五条河的污水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都有损伤作用,引起染色体断裂,在四分体时期产生微核,污水高度有毒时,使部分四分体细胞死亡.从四分体时期产生的微核率作为污染程度指标.得出娄山河污染最重,其次是李村河、海泊河,较轻的是板桥坊河、湾头河.与化学法测定多种污染物再进行统计处理.来评价各河口水质污染状况,取得了基本一致结果.此法是监测污水行之有效的一种生物法,其方法简单、经济、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测出水质污染程度,可作为理化方法评价环境污染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发挥的作用,采用降解系数来表征水体对COD、NH3-N、TN和TP的自净能力,使用氯化汞灭活微生物作为对照组,将降解系数分为综合降解与生物降解.在清潩河3个特征河段进行原位降解系数测算实验,并选取典型河段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检测.结果表明:1)河道内微生物主要类群为小梨形菌属、热单胞杆菌属等常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