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环境法治理念不断更新,环境法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得以确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日益健全,环境标准体系逐步成型。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在理念、体系架构、体制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间。未来,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需要深入贯彻新时期环境保护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跃辉 《环境保护》2014,(23):29-32
环境与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加以重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开启了我国环境与健康保护工作法制化的新征程。通过分析避免环境危害健康的重要性及我国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的现状、进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做好环境与健康工作要推动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统筹规划中长期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与健康基础信息的获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长兴 《环境保护》2013,41(6):48-50
湿地保护法应坚持保存和维护湿地之自然状态的目标定位,遵循保留原则和合理使用原则,与其他环境法律相协调,通过政府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其目标,并通过明确湿地保护的政府责任、管理者责任、破坏者责任和使用者责任来保障湿地保护法律机制的运行。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例下,应当开展与相关资源立法相并列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以明晰的湿地概念、明确的湿地保护范围与保护对象为核心完成湿地保护法律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是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法律依据。水资源短缺严重、污染加剧,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水资源保护法律存在着法律目的未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张;协调原则与预防原则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流域规划制度、标准制度不足;法律实施机制的单一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理念;完善协调原则、预防原则;健全公众制度、流域规划制度、水质标准制等法律制度;实现水资源保护法律实施机制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构想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楠 《环境保护》2002,(3):14-16
本文着眼于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在对现行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法律规定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立法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制度,为我国饮用水资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席悦 《环境保护》2023,(5):49-51
环境健康风险是当前我国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风险因素。我国通过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行政法等制度体系,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的法律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在理论层面上,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的理论路径还需进一步明晰,特别是要处理好生态环境相关的行政法体系与民法制度补充之间的理论衔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实践的三种主要路径,对其理论路径的形成做了初步研究,提出应形成以行政法为主导、民法为补充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我国环境基本法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原则性规范。无论对环境立法或执法,这些基本原则都是适用的。环境法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法律,在调整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上,则往往适用一些特定的原则,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环境法的某一基本制度。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是在运用范围的大小有所不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现分述如下: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是  相似文献   

8.
张闱祺 《环境保护》2016,(21):52-55
在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下,如何在基本私法中对蓬勃发展的环境法予以回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环境规范的社会法属性与民法典的私法属性之间、环境法理念与私法理念之间、环境法与传统民法体系之间都存在冲突。为了解决前述冲突,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当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明确环境规范的重要原则,并在既有的民事规范体系中整合环境规范的位次。具体而言,应当通过以下方面实现环境规范的法典体系建构:将环境规范的抽象内容(主体、客体、权利、责任等方面)纳入民法总则;明确环境资源的物权法地位;扩展合同法的广度,纳入环境合同制度;扩展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畴,明确归责原则,细化责任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9.
实行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是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采用政策实证、法律规范分析的方法,透视我国国家公园环境综合执法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统一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出台地方法规明确管理体制,规范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活动;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基本原则,为国家公园建章立制。但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执法机构缺乏法律法规授权、干部分流难、执法机构与审批及监管机构缺少衔接机制,需要从立法层面保证综合执法有法可依、政策层面支持综合执法、制度层面健全执法与监管的衔接机制、队伍建设层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等方面优化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规定了环境行政诉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也已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对健全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环境行政诉讼的概念、构成条件、原则、受案范围、管辖及实体法律依据方面,进行探讨。一、概念及构成条件我国的法律制度中,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环境行政诉讼属行政诉讼的一种。环境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认为其合  相似文献   

11.
吕忠梅 《环境保护》2013,41(1):38-41
我国湿地保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湿地的法律概念,导致了湿地保护范围不明、管理体制不顺,无法遏止湿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建立以科学概念为基础的湿地法律概念,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在我国,湿地的重要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湿地具有水陆结合的性质,围填容易、成本低廉,这些使其极易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造地"运动的牺牲品。近20年来,我国顺应国际社会加强湿地保护的大趋势,发布和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  相似文献   

12.
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当前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尚难以与之匹配。本文基于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其法律边界界定、管理体制优化及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引入了"岩土环境"和"环境风险许可"的概念,以期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完善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过程,指出了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和环境法律体系转型中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即有关生态文明制度的概念和规范进入环境法律后,新旧法律概念和规范的交叉重复及冲突的问题;有关党的全面领导和监督如何纳入环境法律文本,如何同环境法律的行政法基本属性调和的问题;有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普遍要求同地方环境治理实际能力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珂  陈微 《环境保护》2020,48(6):13-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制的完善做出重要的立法理念与路径指引。《野生动物保护法》应当首先解决好理念与路径问题。由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滥食滥用给环境安全与公共卫生带来巨大风险,而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立法目的缺陷、保护范围过窄、制度规定欠缺、规范体系不完善等不足,因此立法的理念与路径亟须更新。须确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理念,施行更为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突出对野生动物生态属性的保护;坚持普通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实行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制度、增加野生动物生态补偿制度等,推动形成野生动物保护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23):3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这是继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在立法内容上着力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特殊需求,在明确适用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与管控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制度、健全适合黄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制度、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完善保障与监督制度、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追责等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规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是中央提出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新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政府决策方式的必然选择。在充分阐述亟待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决策对提高宏观决策水平,推动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了综合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纳入范畴和具体制度,提出了综合决策制度实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外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众健康是环境保护的最根本宗旨,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手段在控制环境健康风险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发达国家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方面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实际,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一是建立并完善我国环境与健康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加强环境与健康能力建设,开展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研究,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研究发布本土化的基准/标准;三是识别日常环境监管中各个涉及公众健康的关键薄弱环节,探索将健康风险融入环境监管的渠道和路径;四是紧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五是建立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六是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于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东  曹薇 《环境科技》2005,18(Z1):166-167
分别从环保法体系、执法与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意识等层面对环境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对将来的环境法制建设在以上几个层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试图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寻找一条绿色通道,促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是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环境侵权的特点,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应该是: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受害人保护的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结合。  相似文献   

20.
固体废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仅在各个国家成为一大公害,而且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也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固体废物的管理,并采取了多种法律措施。尽管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但对两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制建设。一、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制度 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弃物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即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态废弃物质。法律上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