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曾先后荣获"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金山区生态教育联盟学校""金山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绿色发展,如通过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地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好习惯,节能减排大文明"的氛围已在朱泾第二小学蔚然成风。垃圾分类,主题实践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环保小队积极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及消费物品的多元化,农村垃圾种类多、范围广、污染重等问题愈发严重。究其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存在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及专业人员不足、管理部门权责不清三大主体性困境。对此提出要坚持"党建+队伍""专业+技术""差异+督查"三大突围之策,以提升村民分类意愿,提高分类工作质量和健全分类制度体系,以推进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各种创新,尝试引入企业等主体,采用各种先进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动垃圾分类,通过对南京所实行的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入手进行研究,认为现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过于强调个体参与,且没有解决激励问题,造成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原子化"特征,忽视公共意识培养,导致效果低下。通过对已有垃圾分类理念中"多元共治、居民参与"的反思,结合对日本经验的探讨,认为在制定垃圾分类方式时应考虑具体地方特征,建构一种"在地参与"的模式,根据现有城市治理特征,结合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我在想,垃圾究竟应该怎么分类呢?暑假我们搬到了新房子,我看到小区内每个楼前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标明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大多小区都把垃圾桶分类放置,但很少有人按照标识的类别去扔垃圾,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寒假,我们绿色小记者团组织策划了一次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到帝邦帝海小区参观采访,我们了解到社区垃圾的来源、分类等具体情况。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负责保洁工作的阿姨,整场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阿姨,这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吗?""当然了,这个小区是我们区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居民知道怎样分类吗?""看,为了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小区在每组垃圾桶的后面竖立了宣传栏,宣传栏上对怎样  相似文献   

6.
正小时候,每当沙尘暴来临,他就把自己当作"齐天大圣"孙悟空,迎着风沙站在外面,试图用身体阻挡沙尘。他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当作展示自己"英雄"形象的舞台,其结果可想而知。5月10日深夜,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垃圾分类小科普——利乐包是什么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选择什么垃圾桶扔?他在这条微信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国际"垃圾银行"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生活垃圾银行"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垃圾分类已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与难点,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从国际上来  相似文献   

8.
垃圾焚烧发电是当前国内外有效处理垃圾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垃圾直接焚烧易对环境产生危害。将没经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转化为高热值再生新能源燃料,并建成焚烧高效发电示范生产工程,形成清洁的电能源,烟气净化处理使二英类等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及欧盟标准的限值要求,其每吨垃圾发电量达约1100k W·h,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2~3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产业化"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近年来,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即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携动一个楼座,创建一方社区",注重"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通过践行三个链接,即"垃圾分类我先行与主题活动相链接,与课程实施相链接,与  相似文献   

10.
正寒假时我家开展了"家庭垃圾分类"活动。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成了家里负责监督大家把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小监督员"。首先,我让妈妈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然后我在绿色垃圾桶上贴上纸条,写着: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桶写着:不可回收垃圾;红色垃圾桶写着:有害垃圾。  相似文献   

11.
正只靠强制手段解不开人们对于垃圾分类"不情愿、不配合、难坚持"的死结,强制是"堵",激励是"疏",只有"疏堵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推动垃圾分类,使其成为人们的自发习惯。2019年8月2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全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四川生活垃圾分类将列入2020年人大立法计划,立法后将正式实施,并且成都、德阳、广元也将率先出台垃圾分类专门地方性法规。由此可见,四川省通过立法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已势在必行。在民众环保素  相似文献   

12.
<正>垃圾分类治理要求严,必须提升为"主官工程";垃圾分类社会需求高,必须提升为"民生工程";垃圾环境隐患大,必须提升为"环保工程";垃圾分类管理难度大,必须提升为 "智慧工程"。垃圾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产生的,有了人类就有了垃圾,古今中外,垃圾分类一直是社会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垃圾问题既是民生关注的热点,也是环境保护的难点。今年以来,全国以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桐乡到处都在提倡"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才懵懵懂懂知道"垃圾分类"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有一天,妈妈收到小区通知,要我们去小区物业处拿垃圾分类积分卡。要求垃圾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且,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社区都会有专门人员来我们小区回收垃圾。从此,我们家真正开始了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多了,垃圾厢房变整洁了,高科技产品也用上了,志愿者的活儿逐渐少了,就连来上海的游客也初步知晓如何分类了……弹指之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一个多月了,经历过每天垃圾房前志愿者"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之后,上海市民在心中已经逐渐把垃圾分类从一项任务变成了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久的恒心和耐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全市上下从各方面铆足了劲下工夫、想对策,软硬结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个"热词"的出现,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热词"背后事件的关注程度。近几年,生态环保领域热点频现,"热词"频出,如"环保钦差""党政同责""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绿色创建"等。这些"热词"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环境治理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环境教育也随之开启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从去年六月起,我们小区就刮起了垃圾分类的"大风"。我一直懵懵懂懂,垃圾分类那么麻烦,真的有必要吗?直到那一次……"小雨,去帮妈妈把放在门口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妈妈把垃圾袋递给我,转身又忙去了。我撇撇嘴,极不情愿地拎着袋子下了楼。哎,怎么这么多垃圾!垃圾桶已经堆满了各种垃圾,如一座高山,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2018年全省垃圾分类小区8197个、单位1.48万个,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8550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416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235万吨/年。近期,笔者围绕"拥抱垃圾分类新时尚,建设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对垃圾源头"怎么分类、怎么收集、怎么运输、怎么处置"进行"全链条"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各级党委、政府把垃圾分类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引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矛盾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下工夫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组织了"垃圾分类回收""节水节电""废旧电池回收""爱心行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绿色情感和实践。重庆市开州区汉丰六校是一所移民新校,自2009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淀成为以"真·趣"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在"真·趣"文化的引领下,几年来,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还逐渐奠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环保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敞开大门接受公众参观,不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更是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展示环保发展成果,把环境教育课堂搬到实践现场。"检测PM2.5怎么还要用激光?""垃圾这样烧了能发多少电?""旧家电里还能提炼出黄金!?"……这是南京市民参观环保设施时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以前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每天为空气质量在奔波""垃圾焚烧厂看不到一点垃圾,整洁、清爽,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脏乱臭,完全就是一个花园""废旧家电里含有毒物质,以后一定不能  相似文献   

20.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