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0—2010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温榆河流域的主要超标污染物 COD 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1980—2010年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经历了清洁-污染-重度污染-污染遏制的过程,但水质现状均不达标;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好坏依次是上段>下段,温榆河>坝河>清河,并且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榆河下段COD和NH+4-N浓度主要受清河影响;温榆河流域COD污染逐步遏制(超标倍数<1)、NH+4-N污染凸显(超标倍数8~20),耗氧物质处于从COD为主向NH+4-N为主转换的阶段;支流清河和坝河不仅是温榆河干流入河污染负荷的首要输入途径,而且支流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水是温榆河干流的首要补给来源(70.1%),其运行状况与升级改造对改善温榆河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谭香  夏小玲  程晓莉  张全发 《环境科学》2011,32(10):2875-2882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2009~2010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影响群落时空格局的环境因素,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中硅藻门占51.08%,其次是蓝藻(18.39%);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莱州湾2014年5月和9月水文、化学和生物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两个月份的盐度、溶解性无机氮(DIN)与溶解性无机磷(DIP)均值差别较小,均值分别相差0.80,4.90 μmol/L,0.01 μmol/L;而平均温度在9月份较5月份升高了11.0℃,溶解性硅酸盐(DSi)平均浓度升高了6.02 μmol/L。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调查期间不存在氮限制,5月份仅1个站位存在DIP相对限制,但80%的站位存在硅限制;相反,9月份86.7%的站位存在DIP的相对限制,仅有1个站位存在硅限制。雨季降水的增多,尤其7月份黄河调水调沙带来的大量泥沙,可能是缓解莱州湾硅限制的重要因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响应了环境变化,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在9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通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发现DSi浓度和海水温度升高是引起两个月份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硅藻群落对温、盐变化的敏感性低于甲藻群落。  相似文献   

4.
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5-11月对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密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9种4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共2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1.22%;其次是蓝藻门,共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9.51%。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且以绿藻门占绝对优势,5-7月优势种为小环藻、针杆藻和衣藻,8-11月优势种为假鱼腥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4.74×106~8.24×107cells/L之间,8月份细胞密度最大,6月份最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分别在0.01~1.97和0.01~0.94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上海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探究上海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8年9~10月(秋季)和2019年7~8月(夏季)对上海中心城区、新城镇和农村地区河道总计44个样点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秋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为主,其次为蓝藻和硅藻;浮游植物密度以蓝藻占据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均是夏季>秋季,分别高出24%和2.77倍,硅藻门种类略微上升,而裸藻门种类稍微下降;秋季微囊藻(Microcystis sp.)优势度明显(Y=0.16),而夏季则无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②各地区浮游植物种数无明显变化;浮游植物密度和蓝藻门密度均呈现农村>新城镇>中心城区的规律,秋季3个地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夏季农村所有浮游植物和蓝藻门密度显著高于中心城区(P<0.05),分别高出1.82和1.93倍.③蒙特卡洛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秋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分别为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浊度(Turb)和TN、 Turb、 SD、 pH.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秋季新城镇河道浮游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6.
天目湖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揭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以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沙河水库为例,基于8年逐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水库河流区、过渡区及湖泊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上营养盐、浊度和悬浮颗粒物等关键水质指标及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均呈现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的现象,透明度呈现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的现象,其中河流区的各环境因子与过渡区和湖泊区的空间差异显著(ANOVA,P0.05),而过渡区与湖泊区之间仅在透明度、浊度、悬浮颗粒物等物理参数方面差异显著;同样,浮游植物生物量上也呈现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的现象,其中河流区与过渡区、湖泊区之间差异显著(ANOVA,P0.05),而过渡区与湖泊区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浮游植物的优势属方面,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基本一致,仅隐藻门生物量在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具有显著性差异(ANOVA,P0.05),呈现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的特征.不同季节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生物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优势属在春季以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隐藻(Cryptomonas)和曲壳藻(Achnanthes)为主,夏季以针杆藻、隐藻、尖头藻(Raphidiopsis)、席藻(Phormidium)为主,秋季以隐藻、针杆藻、尖头藻、束丝藻(Aphanizomenon)为主,冬季以隐藻、针杆藻、曲壳藻和小环藻为主;其中针杆藻、隐藻为全年优势属.统计分析表明,水温、总磷、透明度是浮游植物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对于沙河水库这种换水周期为4个月的大(Ⅱ)型水库,虽然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在空间上有显著性差异,但群落组成上仅隐藻属的空间差异显著,多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少观测点位,提高采样频次,以提高水库环境监测的样品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在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该实验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进而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并分析了罗非鱼的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罗非鱼单养池塘5次采样共鉴定出蓝藻、硅藻、裸藻、隐藻、甲藻、绿藻6门92种(包括变种)浮游植物;其中蓝藻门16种,硅藻门16种,裸藻门7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1种,绿藻门49种。低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562.5×10~4~22 660.5×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7.92~24.15 mg/L之间;中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575×10~4~20 390×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11.78~25.17 mg/L之间;高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422.5×10~4~20 351×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7.25~20.04 mg/L之间。不同密度组浮游植物总密度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该实验密度条件下,罗非鱼密度对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小。高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最高密度出现的时间比中密度和低密度要早,且较早达到稳定水平,表明高密度罗非鱼养殖会增大浮游植物密度增长速率,加快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4个航次对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优势种及季节演替、总细胞数的时空分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5属159种,隶属4个门.主要生态类群有广温种和暖水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菱形海线藻(...  相似文献   

9.
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2011年8月至12月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溪源宫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1属137种,主要都是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通过采用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对研究区域水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较好。同时还将溪源宫水源保护区、闽江、山仔水库等不同水源地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营养状态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湖南省为例,利用1990~2000年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重要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和污染分担率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选取1990~2005年经济和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因子与废水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湖南省废水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湖南省的总体水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水环境质量是从湖南省的西部向东部恶化。在流域和地区对比中,湘江和位于该流域的株洲市最为严重,总氮和汞是湖南省最主要的污染因子;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表明,湖南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位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段。本研究结果对于改善整个湖南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2014年6月(夏季),9月(秋季)及12月(冬季)对福州市内河跃进河(行政中心段)水体进行了水质理化指标测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132种,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208 826 ind./L,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500 3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Margalef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动范围分别为1.94~4.17、0.59~ 0.92、3.53 ~6.66和0.38~0.81.总体评价跃进河(行政中心段)的水体为劣V类,水体营养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温榆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2009年6~8月的地表水质监测,分析了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温榆河上游与中游山前平原区的地表水体污染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时空差异:①在温愉河上游山区,总氮、硝酸盐、氨氨及总有机碳在6~8月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②在温榆河...  相似文献   

13.
草街水库蓄水后嘉陵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杨敏  张晟  刘朔孺 《环境科学》2015,36(7):2480-2486
为了解草街水库蓄水后嘉陵江的水环境变化情况,对嘉陵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145种,隶属8门74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23属57种,其次为绿藻门,28属53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1.82×105cell·L-1,细胞密度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所占总密度比例分别为39.2%、29.9%、24.5%,春季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优势度分析显示,优势种主要为颗粒沟链藻(Aulacoseria granul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具尾逗隐藻(Komma caudat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草街水库蓄水后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作用已初步显现.嘉陵江草街水库区在纵向上已初步形成不同特征的生态区域,各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同时,草街水库大坝上、下游间浮游植物和水体特征也产生了差异.嘉陵江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2.06~3.55、0.76~1.90、0.50~0.78,表明嘉陵江水体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评价显示,研究期间的嘉陵江水体营养水平为中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以湘江猴子石段为研究对象,测定浮游藻类总数,分类,同时检测地表水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湘江长沙段全年以硅藻为优势种,藻类繁殖高峰出现在每年春秋枯水季节。湘江长沙段水体尚未出现富营养化,但藻类大量生长会引起水质下降和水处理困难,具有一定健康风险。枯水季节应加强水体藻类监测。  相似文献   

15.
温榆河流域闸坝群对河流水量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闸坝群对河流水文水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论文从流域尺度上探讨了温榆河流域闸坝群对水文循环和污染物运移的作用,分析了闸坝群对温榆河干流水量和水质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闸坝群调蓄减小了温榆河的径流量,削减洪峰,调节非汛期径流,源头的水库对径流调蓄强,削峰显著,而中下游地区的闸坝对径流调蓄较弱,对汛期洪峰有削减作用,但增加了非汛期径流量;②对于河流水环境影响,源头水库库容大,纳污能力强,有助于消减坝上水质浓度,但在水库坝下以及中下游地区水闸,闸坝切断河流,降低河流流通性,水质浓度提高。研究将为认识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流域水污染整治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王爱爱  冯佳  谢树莲 《环境科学》2014,35(3):915-923
为了解汾河中下游的浮游藻类分布并评价其水质状况,选取1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中下浮游藻类植物共计有298种,隶属8门96属,种类较多的依次是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有27属127种,41属104种和20属45种,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共8属22种,各样点丰水期的种数均高于枯水期.优势种主要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谷皮菱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弱细颤藻、两栖颤藻等,多数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细胞密度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②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的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介于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介于0.5~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3~0.8之间.③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类群在丰水期,大部分绿藻和裸藻与化学需氧量、电导率、氨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蓝藻受水温和Cr影响较大,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在枯水期蓝藻与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绿藻和裸藻主要受溶氧和总磷的影响,硅藻主要与总磷、溶氧、pH和Cd等相关.综合分析,汾河中下游各样点水质分别为Ⅰ类~Ⅴ类不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呈富营养型,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7.
温榆河水化学特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980—2006年温榆河主要离子浓度和比例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温榆河水化学特征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榆河河水呈盐渍化趋势,其中1991—2006年温榆河水的Na+、Cl-、SO42-及TDS浓度显著上升,而HCO3-浓度保持稳定,总溶解性固体(TDS)浓度多年平均值为678.0 mg·L-1,略高于1970年代北运河土门楼站TDS的661.4 mg·L-1.温榆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钙、镁、钠型,自然因素中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作用的控制.与岩石风化及蒸发作用等自然因素相比,农田排涝和城市退水等人为因素在温榆河1980—2006年水化学特征演变过程中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并且K+、Cl-、SO42-和Ca2+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温榆河河水中K+、Cl-、Ca2+和SO42-的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其中K+与人口密度、人均GDP、钾肥施用量和道路面积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p<0.01),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农业用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 <-0.7,p<0.01);Ca2+和SO42-与城市化率和煤炭使用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北京市合理开发利用温榆河水资源和建设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2—2013年于春、夏、秋、冬四季对小溪港进行4次水环境质量调查,利用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污生指数)等指标分析小溪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对小溪港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小溪港浮游植物共8门51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共26种,占总种数的50.98%;其次为硅藻门,共9种,占17.65%;蓝藻门5种,占9.80%. 浮游植物数量年均值为184.16×104 L-1,主要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峰值出现在夏季,为292.43×104 L-1,之后为春、秋和冬季. 小溪港的优势种共4门7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p.),绿藻门的星芒衣藻(Chlamydomonas stellata)、丝藻(Planctonem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年均值分别为1.81、1.55、0.51;SI年均值为2.44. 总体上,小溪港水质污染状况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