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强制推行与鼓励引导,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应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硬,二者不可偏废。6月25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将现行法律中"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从一节升格为专章进行规定,并明确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自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另外,据悉北京、江苏、广州、深圳等地已相继启动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法规的进  相似文献   

2.
环境时事     
正国家级《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开始征求意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公众基本接受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典型模  相似文献   

3.
环境新闻     
<正>广州市荔湾区宣布:全区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9月28日,广州荔湾区在西村街道举行荔湾区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推进试点动员大会。荔湾区在会上宣布全区都要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是广州目前唯一一个试点全区参与强制分类的行政区。广州垃圾分类推行多年,各区仍在摸索中,荔湾为何和其他区限定强制范围不同,要在全区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呢?与会的广州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荔湾区流动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和落实《甘井子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坚持"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的理念,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引领广大师生、家长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为建设美丽大连,打造生态宜居、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发挥积极作用。健全组织机构,奠定环境教育基础以学校"十三五"教育规划为依据,以智慧校园环境文化创建为核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垃圾分类教育  相似文献   

5.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根本途径。自2015年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并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同时,要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继上海市7月1日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后,北京市推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2020年底达到90%。从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继上海市7月1日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后,北京市推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2020年底达到90%。从提供服务、方便居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是彰显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内在需求,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环境素养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2019年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和校园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组,各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方案》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生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正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满一年,近日有媒体专门实地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地方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依然步履维艰:有的地方垃圾桶都是"清一色",不仅没有标注分类,垃圾回收车回收  相似文献   

11.
<正>宁波市明楼幼儿园隶属于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省绿色环保学校。幼儿园以"尊重生命"为核心价值观,以"绿色教育"为特色课程,通过多年对环境教育课题和环保特色课程的研究推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生活垃圾的增多使"垃圾污染"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明楼幼儿园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娃娃抓起"的专项工作,认真开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6,(7)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纵览整个意见征集稿,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范围对象以及分类办法等方面,较之以往的同类方案有很大提升。"得"之处甚多,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强制分类与宣传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施垃圾新政的决心与信心,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3.
<正>张阿姨说:"我以前就在市政部门工作,退休后也热衷公益事业,现在赶上垃圾分类再次被提上日程,太好了!有了在职党员的带动,居民的动力肯定更足了!"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今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2020年底达到90%。从提供服务、方便居民入手,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动员、专职分解员、智能化管理等多种手段,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北京正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目前,北京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标准为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类。试点居民把垃圾分好,然后送到投放点。  相似文献   

14.
正只靠强制手段解不开人们对于垃圾分类"不情愿、不配合、难坚持"的死结,强制是"堵",激励是"疏",只有"疏堵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推动垃圾分类,使其成为人们的自发习惯。2019年8月2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全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四川生活垃圾分类将列入2020年人大立法计划,立法后将正式实施,并且成都、德阳、广元也将率先出台垃圾分类专门地方性法规。由此可见,四川省通过立法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已势在必行。在民众环保素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研究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北京市发改委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4年间垃圾日均处理量是1.8万吨,而到了2015年则达到2.17万吨。全国的垃圾数量应该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垃圾分类"还只停留在一句口号上。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后,到90年代,玻璃的回收量已达到其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我校在筹建国际生态学校过程中,由学生组成的生态委员会向各个班级下发了《高塍中学环境检查问卷》,最终发现几个问题:1、校园内垃圾没有合理分类,有的同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2、垃圾多为废纸,有的学生随手扔垃圾,早饭塑料袋较多,也有一些零食包装袋;3、有的本子没用完就扔掉了;4、没有利用好可回收垃圾。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环保志愿者也使出浑身解数,用各种手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进入了"强制"时代。上海大大小小社区里,一夜之间楼道内的垃圾桶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300至500户设置一个垃圾投放点。居民一天内倒垃圾的时间段有两个:早上7到9点与下午4到6点。垃圾必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者个人罚款50—200元。不止是上海,6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需建立基于"四化"目标的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通过调整责任部门、强制源头分类与计量收费、市场化改革、信息公开等改革走上垃圾分类、物质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垃圾分类收效甚微,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04年的1.55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91亿吨,年均增速2%,城市发展落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焚烧和填埋、污染环境的陷阱,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高昂。因此,除了传统的无害化、减量化、  相似文献   

19.
一、垃圾处理标准备受关注目前,与垃圾从收集到处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技术要求相对应的工程技术标准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与评价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技术规范》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这些标准作为通用技术标准,在转运站的选址,规模、建设和环境、分选设备、中转设备和设施;在堆肥原料、堆肥工艺、环境保护、堆肥厂的设计、施工验收;在焚烧厂的总体工艺,生活垃圾产量与特性分析,垃圾接收、储存、运输、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垃圾热能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垃圾分类等亲环境行为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知—信—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机理模型,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差异性检验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在关键因素上的差异,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性别、设施与服务体系在意愿影响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认知会通过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一个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②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而主观规范无显著影响;③调研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水平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院校>重点高校;④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女生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男生更容易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⑤设施与服务体系先进或落后,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意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及推进高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