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蚯蚓与垃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垃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教育中 ,培养学生垃圾资源化理念和养成正确的处理垃圾行为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对国内外环境教育资料的查阅研究和自身实践 ,我们发现在学校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蚯蚓把有机废物转变成具有利用价值的蚓粪和蛋白 ,真正领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含义 ,并感悟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的重大意义。本文就国外环境教育中开展蚯蚓养殖实验作简单介绍。一、国外环境教育中的蚯蚓堆肥利用蚯蚓处理易腐有机垃圾是一项古老又年轻的生物技术。由于技术简单 ,操作方便 ,…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就是垃圾。垃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如果我们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垃圾,在人们的眼中永远是又臭又脏、一文不值的废物。然而,垃圾真的就是废物吗 ?当然不是,有一定环保意识的人都知道垃圾可分为许多种类:无机垃圾、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等。简单地说有些垃圾确实是废物,当然有更多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且利用率十分高,并能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 4个发泡塑料快餐盒,经回收再生可制成一把尺; 500个塑料可乐瓶回收再生可以制成一件西服。这些实例说明垃圾并不是废物,而是资源。但为什么广大的市民对于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不进行分类,使其经济价值能完全表现出来呢 ?  上海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量、水质特性变化大,成分复杂,因此较难处理。反渗透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三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DB16889-2008)要求,并把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场。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环境秩序想要把自然与社会彻底隔开,彻底清除垃圾,但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垃圾,引致了生态灾难。真正的环境主义,需要破除现代性的自然/社会二元本体论,不是去爱一个与人类无涉的平衡、和谐、完美的自然,而是去爱这些拒绝消失并围绕着我们的垃圾、粪便、废弃物,通过重新发现它们的用处和美感,让它们重新被社会接纳——循环利用,也被自然接纳——无害排放。  相似文献   

6.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环保的例子,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比如:在大街上,你就有可能看到有些人随手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再比如说:有些人主动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些事情都是环保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正>垃圾是放错的资源,一个慧眼独具的农妇从破烂堆里挖掘出乡愁,并对一些老物件废物利用打磨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价值。而今,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等传统环境文化,她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并举,不仅为自己赢得可观财富,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绝境反击拯救寒门今年39岁的余红梅出生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胡青湾一个贫寒农家,8岁时母亲去世。余红梅是5  相似文献   

8.
缤纷资讯     
国际资讯垃圾成为第二战略资源把垃圾作为第二战略资源的时代已经来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把垃圾作为原料来源的主体。目前,美国的钢铁原料60%以上是废旧钢铁;欧洲70%是再生纸,  相似文献   

9.
太阳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的生产是在光能的参与下,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而贮存于碳水化合物中。生物学产量的90%—95%是来自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所进行的光合作用。可见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产量形成与太阳光能密切相关,或者说单位面积上植物群体产量的高低与该单位面积上植物群体固定光能的多少有关。因此,从光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不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形成尽可能多的有机物质,为农牧业高产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这是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秦皇岛市在城市垃圾收集、压缩、运输、无害化处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环境卫生工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对不同季节、不同发生主体垃圾成份进行分析,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科学研究;开展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工作,防止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以期把秦皇岛市真正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1.
乡村巨变     
叶钦 《环境教育》2013,(9):84-84
外婆家坐落在一个大山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水泥路通向外面,虽然生活没有城市丰富,但是那里的景色非常美丽。记得前两年在村子里玩的时候,随处可见村民的生活垃圾随地乱丢,而且有些村民还把好多垃圾倒入村里的小溪里,污染了溪水,使水变得不再清澈,让我们这些喜欢玩水的小孩子只能望水兴叹,不能下河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将整个社会正在大力宣传并推进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具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真实践、真体验,真正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以"垃圾减量让校园更美丽"为切入口,以校园为研究对象,将整个社会正在大力宣传并推进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具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真实践、真体验,真正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关政策,让群众从分拣垃圾得到相应利益中生发动力,如果群众在不增加劳动量、不增加负担的每一天,"举手之劳"还能收获利益,定会乐此不疲。世界性难题的垃圾污染治理,近年来在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之路日渐宽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垃圾产生量与日剧增,污染危害仍是一道"挑战题"。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治理垃圾污染减轻垃圾危害,减少排放量、提高无害化处理率至关重要,其根本途径在于全面实现垃圾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正>有媒体报道,2015年杭州将推出一系列垃圾减量措施,将市区垃圾总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杭州的每个垃圾袋都印上了二维码,乱扔不分类将会被追溯,定时定点投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应该为杭州带的这头叫好,尽管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比如不印二维码该怎么办?"垃圾围城"已成为中国城市之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年产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量的20%左右,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保产业》1999,(6):46-48
由四川省广汉市三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推荐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艺与利用技术适用于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大、中、小城市各种混装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利用。主要技术内容为:  采用生态工程原理,把垃圾进行机械化处理,制成多元素有机复合肥,用于...  相似文献   

16.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电脑是用各种各样的金属、玻璃以及塑料制成的 ,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材料 ,而这些材料大约有一半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组分。比如 ,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上都涂有一层防火制剂 ,这种制剂是有毒的。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大约1kg重的铅 ,其中大部分的铅包含在用于制作显示器的玻璃中。如将这些垃圾掩埋在土壤中不做任何处理 ,玻璃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 ,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如对这些垃圾进行焚烧 ,则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对空气造成污染。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最新报告分析 ,1998年美国共淘汰了2000万台电…  相似文献   

18.
EM技术在环保和其它行业中应用的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EM技术在空气净化、土壤流失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并扩展到其它行业的应用中。使人类能在地球上长期和安宜的环境下居住。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统计部门最新数字显示,英国每年产生大约1.77万亿吨垃圾,对英国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014年3月,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推出《减少和管理垃圾》政策(Reduce and Manage Waste),旨在打造"零垃圾经济"(Zero Waste Economy),即资源在价值和经济层面上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回收和重新利用垃圾。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人说,垃圾是危害健康的"毒品",是破坏生活的"不良少年"。所以,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生活中已经有清洁工人帮我们清理垃圾,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自觉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类,这些垃圾就可以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为很多种: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