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污水作为热源,通过热泵机组的作用来提取污水中难以被直接利用的热能的空调系统成为污水源热泵。当前社会对污水的能源回收越来越重视,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实现城市污水中能量的回收利用,既能节约煤炭和电能,又能减少城市废热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对污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于建筑的节能降耗具有身份中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分析了污水源热泵技术的节能和环保特性。  相似文献   

2.
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及废热资源化研究节能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该项目采用专门研究和独特设计的热力单元设备进行优化和模块组合形成新型的热泵供热系统,替代目前普遍应用的常规热力系统,使能量的品位及数量都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回收低温废热蒸汽为重点,实现废热...  相似文献   

3.
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节省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性。从保护生活环境,有效地利用资源的观点出发,强烈要求处理垃圾。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当前,必须积极开展废热的利用。即:在采用目前实行的以焚烧处理为中心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后产生的废热。回收焚烧炉的废热,通常是通过锅炉进行热交换,这种锅炉是处理废气时,冷却废气用的。平均低位发热量1500kcal 左右的垃圾  相似文献   

4.
节能周期间,天津市节能协会在百利集团报告厅举办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推介活动。本次活动是天津市节能协会"2012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会议由天津市节能协会秘书长郎万发主持,五十多家企业代表及节能工作者参加会议。会上由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朱殿兴教授讲解了"用空气烧热水的热泵技术"及产品应用。空气源热泵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兴节能、环保制热能源技术。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  相似文献   

5.
导电玻璃生产所消耗的铟约占全球铟消费总量的83%。对废导电玻璃中的铟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效益。采用无粉碎-硝酸浸出技术,对常州某企业产生的废导电玻璃中的铟进行了浸出回收试验。在样品无需粉碎,V(硝酸)∶V(水)=1∶1,液固比=4∶5,100℃浸出2 h的条件下,铟的浸出率可达68.96%。所用设备和工艺具有简捷方便和节能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 发明的名称从铂系废催化剂中回收铂族元素的方法 (二)专利申请的范围该法是一种将氧化铝,二氧化硅等载体中含有的铂系废催化剂,在350℃—1200℃的温度范围内,用氯、氧混合气或氯、氧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进行处理,从而回收铂系废催化剂中的铂族元素的。  相似文献   

7.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性能的优良与否,它与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钻孔回填材料的性能、钻孔直径、孔深以及埋管直径等诸多因素有关.合理地确定地埋管间距,不仅可以增强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换热器相互之间的热干扰,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在延长加热时间的热响应试验基础上,通过在土壤中布设大量的地温传感器来研究其热扩散半径,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取了热扩散半径的变化规律,以为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间距的合理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含苯废气的净化处理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冷凝法可用于含苯废气的回收处理。含苯废气冷凝回收系统制冷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冷凝过程中冷凝温度的确定和水蒸汽的结霜问题。基于Aspen Plus中的灵敏度分析工具,文章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三段式冷凝回收工艺,即设定预冷段、中冷段和深冷段温度分别为1,-60和-110℃。通过Aspen HTFS对含苯废气冷凝回收系统中的板式蒸发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20℃及常压下,当进入冷凝回收系统的含苯废气-空气混合气的流量为100 m3/h时,该冷凝系统的预冷段、中冷段和深冷段的板式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分别为1.4、1.4、1.5 m2,换热板片数分别为11、13、11。  相似文献   

9.
南部德国铝冶炼厂的废气净化装置已于最近投产。这套由柏林 Leisegang 环境技术合资公司设计并制造的装置,据官方报导,能净化五座燃油冶炼炉的尾气。需要清除的主要有害物是灰尘和氯化物。这套冶炼设备的除尘过程由三个操作步骤所组成:气体洗涤和气体输送、洗涤水的中和与浓缩以及余热回收。其新颖之处是热回收和无废水洗涤。在热回收装置中,高温尾气(700~900℃)的热量被回收用于燃烧室空气的预热及净化气的再加热。空气预热可节省约  相似文献   

10.
热泵系统是利用逆卡诺热循环原理,通过机械做工实现热量从低温传递高温的一种工艺。热泵运行过程中有三大循环:热源水循环、中介水循环、热媒水循环,以列管换热器为媒介进行热量萃取,达到余热回收节能的目的,为高质量安全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工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