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离子浮选去除废水中镉离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作为离子浮选剂去除废水中镉离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去除率和富集比的物理因素(包括溶液初始pH值、C茶皂素CCd2+(摩尔比)、离子强度(NaCl和NaNO3))和动力学参数(包括浮选时间和通气量)进行了考察.C茶皂素CCd2+=2∶1,pH为6.0,通气量为0.15L·min-1时得到了最佳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85.87%,Cd2+的富集比达到19.43;而在C茶皂素CCd2+=2∶1,pH为8.0,通气量0.15L·min-1时,Cd2+去除率达到70.97%,富集比高达32.17.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强,镉离子去除率和富集比显著降低.泡沫浓缩液中加碱回收Cd2+,回收率为79.62%.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S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蒂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计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重金属去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面活性剂因具有亲水亲脂的两亲性,已被广泛用来治理环境污染。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去除环境重金属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液膜分离技术、胶团强化超滤技术、液泡吸收技术、改性吸附技术、异位淋洗技术、植物萃取技术等,并指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前景是研究开发环境友好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从泄漏柴油污染的加油站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1株红球菌,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并探讨了单一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茵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结论:①高浓度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TX-100,都会对红球菌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和毒害作用,3种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W-80>TX-100>SDS;②单一的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TW-80,都能有效提高红球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强化红球菌降解柴油的能力最强,其次为TX-1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能力最弱;③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SDS-TW-80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能有效提高菌株的降解率,按SDS质量浓度为50 mg/L,TX-100质量浓度为10 mg/L,TW-80质量浓度为10 mg/L比例形成的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SDS-TW-80对红球菌降解柴油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达到52.4%和54.3%.  相似文献   

5.
结合油平板和血平板方法从重金属8处复合污染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5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其中J119菌株不仅具有良好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而且能在含铅、镉浓度分别为100~200 mg·L-1、25~100 mg·L-1的平板中生长.同时对J119菌株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3种不同类型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活化土壤中铅的效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400 mg·kg-1铅污染土壤中,J119菌株发酵液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活化土壤中铅的效果相当;与对照相比,在800 mg·kg-1铅污染土壤中,J119菌株发酵液处理使土壤中有效性铅的浓度增加51.1%,而3种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CTAB、SDS、Tween-80处理土壤中有效态铅浓度仅比对照增加28.7%、26.2%和16.0%.另外,J119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供试3种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铅的活化作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偶氮红滴定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偶氮红两相滴定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地消除了环境水体中硬度、蛋白质、淀粉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干扰。其平均回收率为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  相似文献   

7.
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温度的堆肥过程中 ( 45℃和 5 5℃ ) ,筛选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 ,对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检验 .实验结果表明 ,Bacillussubtilis是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菌种之一 ,并验证了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莎梵婷等脂肽类物质 .还对筛选出的优势菌种BacillussubtilisB产剂条件进行了优化 ,强化了它的产剂能力 ,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对产剂影响较大 ,而Fe2 浓度影响较小 .最后对筛选的菌种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稳定性及总氮的释放影响,通过吸管法和振荡再悬浮研究了两类表面活性剂SDBS和Tween-80对沉积物稳定性及总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下,沉积物溶液稳定性增强,随着浓度升高,溶液稳定性逐渐降低。且Tween-80对沉积物颗粒稳定性的影响要强于SDBS。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沉积物中TN的释放量增大;随着浓度升高,TN的释放量逐渐减少。因此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沉积物中TN的释放,加剧了水体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阳-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吸附硝基苯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利中  杨坤  董舒 《环境科学》2004,25(3):164-167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及其混合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它们对沉积物吸附硝基苯的影响.结果表明,CPC和Triton X-100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并迅速达到最大吸附量.低浓度CPC能明显增加Triton X-100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而高浓度的CPC则显著降低Triton X-100在沉积物上的吸附.Triton X-100略微降低CPC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的实际环境中,无论是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主要被土壤或沉积物吸附并固定.硝基苯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为线性.CPC和Triton X-100促进沉积物对硝基苯的吸附,CPC-Triton X-100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能进一步增强沉积物对硝基苯的吸附.因此,阳离子和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可增强土壤或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能力,也可以用来制备有机膨润土以提高其吸附处理废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期被汽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SZ-07,初步确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BSZ-07的最优产剂条件。BSZ-07在48h内可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至34.2mN/m,且乳化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FTIR分析及元素分析,初步确定其所产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污染问题,从养殖水体污泥中筛选出优良亚硝酸盐降解菌,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初步研究。从水产养殖水体污泥中分离亚硝酸盐降解菌,进一步通过测定比较分离菌株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筛选优良的亚硝酸盐降解菌,并采用单因子法研究其降解亚硝酸盐的条件。从水产养殖水体污泥中筛选了两株优良的亚硝酸盐降解菌NY-2和NB-8,NY-2对50 mg/L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2.29%;NB-8对50 mg/L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89.47%。菌株NY-2和NB-8在初始p H为7~9时,对亚硝酸盐降解的降解率均较大,最佳碳源为丁二酸钠,而且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不断增大,菌株NY-2和NB-8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都逐渐降低,菌株在混合情况下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98.87%。菌株NY-2和NB-8在混合情况下具有明显的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美洲商陆生物炭对Zn、Pb、Cd和Cu的吸附特性,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和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利用SEM、EDS以及XRD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吸附重金属后其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且生物炭表面生成较多的金属化合物。4种重金属之间对该生物炭的吸附位点存在竞争关系,并且Pb、Cu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大量H+的存在会抑制美洲商陆生物炭对Zn、Cd和Cu的吸附,但对Pb的吸附影响较小。在吸附剂投加量达到0. 2 g时,4种重金属均能得到充分的吸附,去除率接近100%。生物炭对Zn、Pb和Cd的吸附数据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更大为0. 1651~0. 9657,但Cu的吸附数据与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更好,相关系数为0. 4494~0. 9372。在吸附动力学方面,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美洲商陆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均具有相对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复合材料(ZVI-SM)并应用于铜、钴、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金属吸附实验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前驱体和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影响及去除作用机制。其中,吸附-还原后形成的Fe Cr2O4极大地降低了铬的毒性,同时提高了铜、钴、镍的去除率。Fe0的引入既提高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又解决了Cr(Ⅵ)毒性的问题; XPS的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生物炭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介质,通过表面官能团得失电子与Fe0间形成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多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除ZVI-SM500外,ZVI-SM100、300、400、700 4种材料对于铜、钴、镍、铬的去除率要远高于商用纳米Fe0和单纯的生物炭材料,表现为对铬和铜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反应性,均能在5 min内完全去除铜和铬,钴和镍也能在180 min内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离子竞争效应:铬≥铜>钴>镍,这与金属离子的标准还原电位大小的趋势一致。土壤修复实验表明:ZNI-SM300用于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进行煤炭脱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松藻煤矿分离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株T-4,能够利用煤炭中的黄铁矿作为能源基质,用含有细胞量10~8-10~9个/ml,pH1.55-1.70的种菌液,脱除煤炭中的无机硫,并进行了细菌煤炭脱硫的条件试验,9个样品4—72h试验结果,总硫量由1.31—2.45%降至1.05—1.88%,黄铁矿硫脱除率达86.11—95.16%.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处理含氟工业废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粉煤灰处理含氟工业废水的多项条件试验.给果表明,粉煤灰可大幅度降低废水的含氟量.同时使废水pH值得到调整.水中P、COD、SS值也有一定降低.对除氟后的粉煤灰,建议制成各种固化砌块适当利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锰砂去除工业冷却水中的锰、铁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胜先 《环境工程》1999,17(1):20-22
采用天然锰砂滤料接触氧化法对去除工业冷却水中锰、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滤料粒径05mm~10mm,滤床高800mm,滤速10m/h~12m/h,工作周期96h,反冲洗强度13L/m2·s,反冲洗时间5min~7min。出水Mn2+浓度达004mg/L以下。锰去除率80%以上,总铁浓度可达检验不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有近千家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被刻蚀下来的铜离子随废水排放。一个年产20万m~2电路板的小型工厂,一年内就要排放掉近30t铜。这不仅浪费了铜,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治理刻蚀工艺含铜废水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的中和沉淀法处理刻蚀工艺含铜废水投资高、占地面积大、耗用大量化学试剂;该法处理过的水含盐量(尤其C1~-)高,不能直接回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作为1种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并回收水体中的磷,由此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吸附磷酸盐及磷素回收研究现状,主要总结了控制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的4种主要机制,阐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除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目前应用研究的方向并提出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谷氨酸和柠檬酸按不同比例混合去除消化污泥中重金属,对去除前后污泥的重金属(Cd、Cu、Pb、Zn、Ni)去除率、总氮、总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进行分析,并与谷氨酸单独作用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综合考虑重金属去除率以及污泥营养元素的保留,当谷氨酸单独去除污泥重金属时,最佳浓度为0. 4 mol/L。复合去除实验中,0. 4 mol/L谷氨酸与0. 4 mol/L柠檬酸体积比为2∶1时对污泥中Cu、Pb、Z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 60%、3. 34%和53. 94%;体积比为1∶1时次之。当谷氨酸与柠檬酸体积比为2∶1时,重金属去除效果与污泥中营养元素的保留程度较好。谷氨酸与柠檬酸复合作用相比单独使用谷氨酸,对污泥重金属去除率相差不大,但有效营养元素之和高于谷氨酸单独作用,这有利于污泥后续农业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柳林妹  滕彦国  杨光  陈海洋 《环境工程》2022,40(12):270-280
针对污水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及潜在危害,总结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抗生素的去除率为60%~100%,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率为10%~100%,季节、进水水质、水力停留时间、温度、pH、微生物、植物、基质等是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主要因素,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吸附、植物吸收和植物降解是主要去除机制。人工湿地虽然可以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但抗生素在基质的富集以及出水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增加会带来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和传统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以及人工湿地各要素的去除机理和贡献、耦合生物电化学作用的人工湿地技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