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林崔:风险管理,重点是特征污染物。当前环境与健康风险不断加大,环保问题很容易发展为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必须通过风险管理,从特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暴露控制等方面降低其致害风险。@文迪姐姐:制定环境与健康基准,只要有10年以上的数据积累,就完全可以实现。这甚至可以成为地方执政者的绩效考核标准。@绿色水滴2013: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持续上升,环境风险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开展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研究。@污染的健康很寂静:健康风险管理,核心是风险管理,重点是健康风险评估,要不然又是白忙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管理逐步从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向环境风险预警方面过渡。该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制度,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污染物浓度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安全预警四方面,对构建我国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土壤环境"时间-预警-空间"三维体系,并积极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与预测工作,加强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和预警的程序与方法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毒性数据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基础.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本土化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库. 为此,本文基于收集、整编和经本土化改造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库平台,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服务. 该平台由公众端和管理端组成,公众端为公众用户提供了便捷实用的毒性数据查询与服务系统,而管理端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及用户组织管理工具. 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业界广泛使用的相关信息系统优点,创新性地构建了实时交互响应、自动生成审核信息的数据审核功能,同时拟利用生态环境云服务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和统一备份,将极大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各类环境风险事件频发,在各类环境事件驱动下,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环境风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处于高位。同时,公众对环境安全的诉求持续增高,环境风险与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亟需改变现有事件驱动型环境风险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首先,需要制定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战略;其次,需要从法律法规、标准指南、应急能力、基础研究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支撑体系;最后,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风险交流体系,协调公众感知风险与实际环境风险之间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风险评估是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关键步骤之一。我国引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至今已有20多年。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但由于我国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引进发达国家早期的风险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过于保守的情况,因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开展基于土壤污染物形态归趋等方面的精细化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研究制定基于不同形态的土壤污染物风险筛选值和修复目标值,以解决目前因评估结果过于保守而导致过度修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指南,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决定着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的质量。目前,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和评估关键环节,按照"总纲、基础方法类技术规范和应用领域类技术规范"的总体架构,建立完善的技术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土壤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并介绍了污染土壤对农作物、水环境及人体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在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技术在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土壤风险评估系统理论的提出及其方法体系和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氯酸盐是具有高水溶性、高度扩散性和持久性的有毒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饮用水为主的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饮用水和废水污染防治是高氯酸盐风险管控的重点. 我国水环境中高氯酸盐检出频次和浓度较高,亟需开展管控. 美国是最早报道高氯酸盐水体污染并对此展开调查研究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系统的管控思路,积累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本文从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两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有毒污染物风险管控思路,重点阐述了高氯酸盐的针对性管控措施,并整理分析了我国高氯酸盐相关污染管控现状,发现目前尚未开展有针对性的管控,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的有毒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未能及时关注高氯酸盐等有毒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造成环境风险管控力度不足. 最后在借鉴美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相关工作的启示及建议:要健全有毒物质管控体制机制,强化有毒污染物全过程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以提高有毒污染物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精准性、科学性;要系统开展本土高氯酸盐溯源分析、管控政策措施研究,填补高氯酸盐典型污染物的管控空白.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国家环境与健康技术管理体系出发,提出构建省级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思想,确定对人体、生态环境构成健康风险的污染因子优先开展监测、评估。提出环境健康标准体系,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信息系统、技术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系统和产业系统等。提出为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研究,应首先开展环境污染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环境污染监测布点与健康调查监测布点及数据的关联与处理、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健康损害风险评估方法、特征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及健康效应剂量一反应关系等研究工作,借以为开展以人体健康指标特征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进行解读,指出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存在健康保障目标缺位、基本底数不清、管理手段缺乏、风险交流不畅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健康状况,提出"十三五"期间环境与健康工作应重点围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体系构建、环境健康基准和标准体系建设、环境与健康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与健康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环境健康风险交流机制建设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回应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是政研中心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主要围绕环境与健康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国家环境健康领域规划、文件的编制起草及试点指导工作,建设"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哨点监测"数据中心,开展环境与健康相关信息标准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总结了毒性测试技术的特点、在化学品、工业废水、环境水体、饮用水等各类水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加快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开展生物测试技术的应用,以更好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化学品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化学品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利用定性风险评估快速确认作业场所风险控制措施、利用定量风险评估精确评估作业场所风险、利用定量风险评估筛选安全监管重点3个方面,分析了化学品风险评估在职业健康安全监管中的运用可能,并举例说明。建议在缺乏职业接触限值无法开展职业健康评价时优先利用化学品定性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利用定量风险评估确定重点监管对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1)调查企业各工位所检测的有机物浓度均低于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但乙醛、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均大于1,仍会产生较高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2)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喷码、丝印、封装和浸锡等工位污染物的危害指数在2.52~129.14之间,导致其从业人员健康风险水平较高.(3)受到污染物浓度和危害等级的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4)不同评估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研究显示:电子企业部分有机污染物低浓度可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加强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应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实施高效的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卫平  张炜铃  潘能  焦文涛 《环境科学》2012,33(12):4070-4080
污水再生回用因其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已成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绿地和农业灌溉作为再生水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实践.为了解国内外在再生水灌溉利用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再生水典型污染物包括盐、氮、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病原菌等,从对土壤质量、植物生长、地下水质量和公众健康等几方面,对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盐分及盐离子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主要风险,灌溉利用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始终存在,而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是科学研究热点.借鉴国外经验,分别就城市绿地和农业的灌溉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最后,提出了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和模型研究,建立再生水水质、灌溉管理与生态风险的有机关联,进行再生水灌溉土壤承载力评价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5项建议,以促进再生水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初步形成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基于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尚未构建. 本文从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出发,综述了典型行业场地土壤特征污染物复合情形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产生不同联合效应的机理. 对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评述了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和风险表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构建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提供支撑. 我国冶炼、焦化等重点行业场地通常呈现重金属-重金属复合、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等污染特征,当这类污染物共存时,可通过影响彼此的生物吸收转运、降解转化、生物毒性等,产生协同、加和、拮抗等联合效应. 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指数法、商值法、概率法等,指数法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和生物受体的不同指标构建综合评估指数量化污染物的相对风险,商值法基于污染物暴露量和毒性参考值等量化污染物的绝对风险,概率法通过污染物和毒性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概率函数等获得考虑污染分布和毒性效应变异性的绝对风险,复合污染情形下,可通过浓度加和、效应加和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方法进行综合表征. 本文针对目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构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议从合理构建多维度多要素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类构建本土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参数、基于复合污染毒性效应机理科学构建概率风险表征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生态风险评估规范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频发,长期慢性环境风险也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公众对生态环境安全日益增长的要求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我国的环境风险水平,这需要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缺乏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难以满足我国环境风险管控的需求。为此,文章首先对我国环境风险及公众风险感知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宏观战略层面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需求,提出了微观层面目标体系的制定原则等,以期为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针对化工企业大气环境风险源的突发泄漏事故健康风险分级方法较少.通过设定可信最严重事故场景,计算环境风险源在现有风险管理水平和当地可预期气象条件下的事故影响概率和健康危害,获得健康风险(包括急性暴露风险、死亡风险和综合健康风险)并划分风险源等级,由此建立了一种考虑公众健康的大气环境风险源定量分级方法.将方法应用于太原市某化工企业液氯储罐区健康风险评估,获得了各风向下的事故影响概率、后果和风险玫瑰图,显示风险源的健康风险与周边公众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在可信最严重事故场景下,综合风险最大值为4.88×10-6,特征风向为S风向,风险源等级为极高风险(Ⅰ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陈颖  李丽娜  杨常青  郝郑平  孙汉坤  李瑶 《环境科学》2011,32(12):3469-3475
VOC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我国亟待完善控制对策.研究了美国有毒空气污染物(HAPs)控制体系,针对我国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确定有毒空气污染物重点控制名单,采取区域管理和行业重点源控制促其削减,VOC类化合物是城市地区重点控制对象.我国VOC管理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应筛选部分污染物进行优先控制,针对这类污染物组分复杂、行业分布广、区域性和过程性强等特点,逐步开展区域污染调查评估,加强累积性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抓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