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在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领域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趋势和发文规律,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2013—2018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发表的全部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共461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期刊数量和发文量、下载和被引次数、研究方向、发文区域、发文机构等指标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出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6位重要学者。统计结果表明: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中文期刊发文数量稳定,每年发文量稳定在45~93篇,年均发文量为77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是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汞污染防治技术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大气、水、土壤、食品和健康等;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受关注度高。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与研发提供信息支撑,为从事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水处理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寒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5):1245-1260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双重问题,水处理行业在国家环保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为分析我国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检索并统计了与水处理相关的SCI论文。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球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占全球总量的19%,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全球的发文领域基本一致,主要为环境科学、工程-环境、工程-化学、水资源、化学-跨学科、生物工程学和应用微生物等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发文量居我国水处理领域发文量前列。近5年来,我国对光催化、氧化处理、微生物处理等技术的关注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吸附脱汞和氧化脱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汞技术和光催化氧化脱汞技术.鉴于活性炭吸附脱汞和光催化氧化脱汞都同时存在吸附和氧化2种反应,提出吸附—光催化脱汞技术将成为今后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发生的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曾一度引起对汞污染的全球性警惕。汞的生物转化和污染控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汞及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 ,直至今日 ,汞污染防治仍是各国关心的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最近提出 ,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汞污染源及其影响作调查研究 ,该项目预计在 2 0 0 3年完成 ,提出汞污染防治建议 ,包括减少或停用汞及其化合物 ,以尽量降低其排放量 ,对预防和控制汞污染技术进行评价 ,并推出汞的替代物。在美国 ,汞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废物焚烧和氯碱工业。据悉 ,美国经由大气沉降向全球环境输出的汞较…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计量的汞污染治理技术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玥  刘俐媛  陈扬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6):1473-1487
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汞的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冶金等过程无意排放的含汞废气、废水和废渣,以及主要涉汞行业产生的含汞废物。根据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可将汞的污染治理技术分为大气、水、土壤的脱汞和回收技术。为揭示全球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态势,对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中的相关库存专利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剖析主要申请国家/地区、重要专利权人和关键研发技术,研究该领域从1949年以来的专利活动特点及发展现状,其结果可为我国相关机构的研发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更为严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基于该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文与专利,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项目、计划和法规等信息,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论文/专利发文量阶段变化、技术研究的首篇报道年、专利景观图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总体水平存在10~15年的差距,在产业化领域更为突出。提出了在兼顾系统集成与技术原创的条件下,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重点研发技术,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布局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氧化汞和氧化亚汞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汞污染,由于气型污染,被土壤吸附,蓄积形成147m污染半径,汞污染前后调查研究对比,土壤、蔬菜、鱼、地面水中汞残留超过正常范围。对汞污染后危害特点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 ,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 ,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 ,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 ,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面源污染研究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活跃机构、研究者、权威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成果承载的主要媒介等信息,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源污染研究文献大量出现是发生在2000年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是面源污染文献发文量最大的学科,但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不容忽视;西安理工大学的李怀恩及李家科团队、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晓燕团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尹澄清和单保庆团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杨林章和施卫明团队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沈珍瑶和刘瑞民团队等为中国面源污染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机构,不但面源污染总文献发文量较多,且高频被引论文也较多,总被引频次也较高,是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权威机构;目前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来源、影响因素)、量化(负荷量的估算)等方面,面源污染的系统防治对策研究还应加强。《环境科学》、《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环境工程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应用生态学报》、《地理科学》和《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是高频被引面源污染论文发文量较多的期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近30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的研究状况,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及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该领域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该领域研究重点关注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空间分布、源解析等;常用评价方法为地积累指数、污染指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统计学评价。其中,地积累指数与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受背景值准确性影响较大,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方法受限于变量相关性;评价指标呈现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向生物有效性发展的趋势,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毒性等相关研究仍呈上升趋势;土壤铅、镉的污染评价相关研究最多,近些年对于砷、锌与铜等的污染评价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源识别、空间分析、生态风险仍将是近期内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汞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由于其高挥发性和剧毒性,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长期暴露在汞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伤害。主要综述了当前应用吸附法治理气体、水体和土壤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生物吸附技术是今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防治大气污染,我国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标准,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处理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相关的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汽车尾气净化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重点涉及催化处理技术、过滤净化技术、反应装置与处理系统、监测装置等。日本在本领域的专利申请占绝对优势,但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核心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丰田、巴斯夫(Engelhard)、福特等企业为代表的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权人手中。我国虽然在专利总量上位居全球第3,近年来,年度专利申请量赶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但是专利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仍有待提高。未来我国应加大高效催化剂及其组合技术的研发,降低尾气净化产品的成本,提高批量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方向土壤污染防治与控制技术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区域环境修复与质量管理业务范围污染场地及地下水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咨询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报告编制、申报材料编制及相关技术核查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利用技术咨询及技术核查危废及固废领域相关技术咨询、设计及技术核查技术力量自1999年起,我院从事固废领域环境咨询已经近15年,相关技术人员经验十分丰富。目前研究所拥有教授级高工1人,博士1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人员总数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钼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的重金属钼污染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明确钼迁移转化规律是治理钼污染的基础.在总结水体钼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体钼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水体胶体对钼的吸附研究方面较深入,酸碱条件和胶体种类是钼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对尾矿中不同种类原钼矿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解决实际钼污染同题还需更深入的系统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环境中的汞污染进行现场检测 ,需要开发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生物检测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分析中 ,对现有的汞化合物主要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甲基叔丁基醚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无铅汽油添加剂,其广泛使用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对人类有可疑致癌作用,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近年来国外MTBE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主要方法进行了对比.在适宜的微生物存在条件下,MTBE的生物降解是可以发生的;植物修复技术可用于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治理;物理化学方法种类繁多,包括吸附和高级氧化等,其处理效率高成本也较高;新的处理技术如渗透性活性障壁PRB、膜分离/催化技术等也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8.
汞是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的常见形态包括单质汞、无机汞和甲基汞。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在物化性质、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上的差异,还以美国、英国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形态的汞分别制定土壤环境限值的方法。最后指出,中国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导则中均尚未区分汞的形态,仅给出总汞含量的限值。因此,在未来的相关标准制定中,应考虑按汞的各种形态制定不同的标准,这将更有利于客观准确评价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法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吸附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等,并给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方向·土壤污染防治与控制技术·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区域环境修复与质量管理业务范围·污染场地及地下水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咨询·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报告编制、申报材料编制及相关技术核查·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利用技术咨询及技术核查·危废及固废领域相关技术咨询、设计及技术核查技术力量自1999年起,我院从事固废领域环境咨询已经近15年,相关技术人员经验十分丰富。目前研究所拥有教授级高工1人,博士1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人员总数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