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北京市城区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类型的屋面进行三场降雨径流监测,并分析屋面径流污染过程和水质特征。采用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分析评价径流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径流水质与屋面材质、降雨强度等因素有关,沥青屋面污染较重,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水质越差;三场降雨中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初期径流水质较差,存在明显的初始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2.
降雨特征对合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主城区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10次降雨径流过程水质水量的监测,计算次降雨污染负荷,并采用M(V)曲线和初期冲刷系数方法对降雨特征与次降雨污染、初期冲刷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0次降雨事件径流污染负荷存在明显的差异,SS、COD、TP和TN的次降雨污染负荷平均值分别为21.5 kg/hm~2、16.9 kg/hm~2、0.3 kg/hm~2、3.9 kg/hm~2;降雨量、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与次降雨污染负荷及初期冲刷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其初期冲刷的重要水文参数;降雨历时和前期晴天与次降雨污染负荷和初期冲刷强度没有相关性,二者对次降雨污染负荷和初期冲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城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海口市4种主要下垫面的径流水质,研究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并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对比。监测项目包括pH、SS、CODCr、TN、TP、Pb、Cr、Cd、Zn、石油类。结果表明,各下垫面径流水样水质较好,除路面径流CODCr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标准2倍,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各污染物浓度初期较高,随降雨历时降低并趋于稳定,绿地径流污染物浓度下降速率比路面与屋面缓慢;相比国内其他海边城市,海口城区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监测降雨径流水质,研究了北京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地表径流水排入任何地表水体都会对其造成污染,且城市地表径流水的大部分水质指标已经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的三级标准,因此,我们对待城市地表径流水应该如对待污水一样处理。对于TN、TP、CODCr、BOD5浓度,路面径流要高于屋顶径流,而对于SS浓度,屋顶径流高于路面径流。总磷TP颗粒吸附态的污染物对总污染物的贡献最大,对于路面径流高达83.1%,对于屋顶径流为68.6%,其次是CODCr,总氮TN的颗粒吸附态的贡献较低。通过沉积或过滤去除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可以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水质。所有污染物随降雨过程变化的总体趋势为雨水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高,随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初期径流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际地表径流水质实地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揭示了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及不同污染物随降雨历时动态变化规律,全年道路地表径流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全面剖析了天津市区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合理化建议,为天津城市雨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西南百年一遇大旱后城市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特性,对昆明市交通干道路面及路旁一处混凝土屋面的3次降雨径流进行了监测,研究了城区降雨径流中Cu、Zn、Cd、Pb、Fe、Mn、Cr的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重金属之间、重金属与悬浮物(SS)之间的相关性。3次降雨径流中重金属质量浓度随降雨呈不同程度下降。大旱后的首次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次日的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最轻。降雨径流中各重金属均与SS在含量上明显相关,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以吸附在SS上的不溶态存在。屋面与路面径流中的大多数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重金属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2014年9月28日青岛市4个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样品,监测其重金属Cd、Cu、Pb、Zn的含量,并分析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事件平均浓度(EMC)和初期冲刷现象等。结果表明:石油化工区降雨径流中Cd、Cu、Pb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Zn、Cu、Pb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重金属Cd、Pb是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Pb具有交通强度越高含量越高的特点,Cd具有距离石油化工区越远含量越低的特点;降雨径流中Cd、Cu、Pb、Zn的初期冲刷效应不仅与汇水面积、下垫面材料有关,而且与重金属的类别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开展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以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氨氮、总氮污染程度高;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屋面降雨径流总氮和氨氮污染最严重,路面降雨径流COD和总磷污染最严重;下垫面降雨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后,由于冲洗下水道中的沉积物,使得水质污染进一步恶化。农业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也很明显。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选用SWMM暴雨径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选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城市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湿沉降、综合用地、路面和屋面等,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点源排放总量与非点源排放总量基本各占50%左右。为进一步挖掘污染减排空间,完善总量减排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万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网络),通过径流污染指标变量与影响因素变量的U〖CD*2〗矩阵识别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利用构建的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预测模型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有限的监测数据难以识别径流污染的显著影响因素,而采用SOM组分面(矩阵)可直观地半定量解译各污染物间的相关关系,与Pearson定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SOM网络可有效识别径流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SS、COD和TP污染物主要受降雨量和径流系数影响,NO-3-N和NH3-N受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影响,而TN则主要受径流系数驱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豫东平原惠北试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研究区域包气带土壤蓄水库容、土壤前期含水量、地表径流、潜水蒸发量等资料数据计算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确定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系数.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短时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反比例关系;当降雨强度一致时降雨量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正比例关系,在降雨强度低于15 mm/h的条件下,降雨量主要用于补充包气带缺失的水分和土壤、作物、植物等的蒸发蒸腾消耗,无法对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  相似文献   

11.
滇池流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9.2和GIS技术对研究区QuickBird影像图进行下垫面类型分类和统计,在对降雨产流过程及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的降雨总量,定量计算滇池流域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内城镇区域屋顶、庭院、道路、绿地及其他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13.8%、11.6%、5.2%、3.8%及65.6%。2008年滇池流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为2.95×10^4t、1.24×10^3t、103t。滇池北岸昆明主城区内的建成区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的产生量分别为2.39×10^4t、9.89×10^3t、8.24×10^3t,对滇池流域COD、TN、TP的贡献率总和分别为81.2%、79.5%、80.3%。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河流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新疆众多河流中代表性好的7条河流,对径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河流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径流量的50.8%—70.7%,春、秋季径流量差别不大,冬季仅占年径流量的4.7%—10.8%。以7条河流径流深值可看出,北疆径流深值比南疆大,最大的是布尔津河,径流深为507.4mm。从径流量的Cv值看,除头道沟为0.44,极值比4.42较大外,其它河流的Cv值均在0.19—0.23间、极值比在1.85—2.42间。同时,新疆大多数河流径流量90年代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机理。研究表明,模拟绿地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降雨0.5h内污染物质主要被0cm-15cm层土壤所吸附,2h后各层对有机质、氮磷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同。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中COD、NH4^+ -N、NO3^- -N及TP去除率为37.6%~49.9%;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因此对土壤NH4^+ -N、NO3^- -N及TP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方程进行拟和,发现土壤对NH4^+ -N及TP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程度较强,对NO3^- -N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较难进行。且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d~8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雨后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降雨后第2d-8d内,且t4d~17d土壤污染物含量基本降到降雨前水平,土壤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4.
降雨对坡面产沙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变化规律,根据当地不同的种植模式,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顺垄耕作坡面产沙量同I30关系最为密切,产沙量随I30的增大而增多;采用玉米横垄的耕作方式时,坡面产沙量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降雨量对径流中土壤养分流失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径流中土壤...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h,车速为37.5 km/h;NO_x小时排放量为127 kg/h~2 019 kg/h,日排放量为25.8 t,重型客车NO_x排放量为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的主要来源;模拟NO_x质量浓度占环境空气比例为6.6%~73.4%,2:00 NO_x质量浓度最低,8:00最高,与交通密度低谷和峰值同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合流制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等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川邛海滨湖公路路面径流污染及其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雨季和旱季各2次典型降雨期间对邛海滨湖公路路面径流连续采样监测,结果表明,该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S、COD、TP、TN和Pb,旱季的径流污染程度较雨季重,主干路的路面径流污染最严重。因子分析表明,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和营养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4. 546%和13. 596%。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路面径流中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级别,6种重金属中除Pb在主干路达到中等风险外,其余均为轻微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杭州市临安区不同功能区6个监测点3次降雨径流过程的水样,监测降雨径流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的EMC值,分析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安区不同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同污染物浓度不同,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平均值由高到低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值随着降雨时间增加逐渐降低。降雨前期空气污染越严重,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即冬季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体上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疆头屯河流域为例,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分析近64 a新疆头屯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头屯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大,来水时段与用水时段较为一致,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从趋势、突变分析来看,头屯河流域径流突变点为1965年、1967年和1994年,突变和趋势不显著。从周期分析来看,流域的年径流量周期性明显,第一主周期为40 a,第二和第三主周期分别为11 a和4 a。  相似文献   

20.
以海口市美舍河市区河段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雨季分别采集降雨径流以及降雨径流汇入后的河流瞬时水样,测定并分析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降雨径流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径流对河流可溶态污染元素质量浓度的贡献不突出,对可溶态锌(Zn)、砷(As)、镉(Cd)、硒(Se)具有一定稀释作用,排水口下游 3 m处是可溶态铬(Cr)、锰(Mn)、钴(Co)对降雨径流响应最显著区域;降雨径流对各悬浮态元素质量浓度贡献较大,排水口下游7 m处是绝大多数悬浮态元素对降〖JP〗雨径流响应最显著区域;Mn、Zn、Cr、镍(Ni)、As、Co、Cd 7种元素的总质量浓度对降雨径流的动态响应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排水口下游3 m处是Cr、As总质量浓度对降雨径流响应最显著区段,排水口下游7 m处是Mn、Co、Ni、Zn及Cd总质量浓度对降雨径流响应最显著区段。降雨径流对河流主要污染元素年输入总量估算结果表明,海口市建成区降雨径流向美舍河等受纳水体直接年输入量最大的是Mn和Zn,其次是Cr、As、Ni,Se与Cd的年输入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