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碳排放绩效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碳排放现状,运用IPCC推荐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2005—2014年各市碳排放量,将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各市碳排放绩效,最后从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下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是山东省总体碳排放无效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了山东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动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山东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稳定在高度有效,但是县域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征。②山东省限制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增长的态势,且技术进步的影响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的影响。③山东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呈低效率区域逐步由北向中部转移,高效率区域由西向东转移的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取山东省各地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演变,2016年绝大部分地市达到相对发达状态,但局部时序演变波动不稳定;②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分异特征;③2010—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耦合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较大;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时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5年黑龙江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利用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借助MookherjeeShorrocks基尼系数、Markov链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表现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岭山地的地理格局,非均衡性特征比较明显。(2)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程度整体呈下降态势,除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非均衡程度略有加深外,其他三大区域的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程度正在不断弱化,组内差异缩小是促使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走向均衡的主要动因。(3)Markov链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短期内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仍然表现为不同类型间流动性低且转移多发生在相邻状态,实现跨越式转移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17地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发展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测算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并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城市间绿色发展指数截面差异明显;经济山和生态山子系呈现稳步增长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2017年子系统绿色化水平的演变轨迹与2008年差异明显;经济增长、城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工业化和资源消耗抑制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00—2010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和耕地资源的空间变化格局,采用空间耦合度模型衡量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空间耦合发展,结合安徽省潜山县实地调研情况,揭示人口流动对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安徽省超过90%的县市流出人口呈增加趋势,流出人口量大且增加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集中的安徽省北部与中部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耦合关系从以强解耦关系为主转变为以负解耦关系为主,人口—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得以缓解。但通过潜山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土地流转率低致使部分耕地资源被撂荒。研究结果警示,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出问题应加快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5—2005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基于ArcGIS及SPSS软件平台,分析了近20年来陕西省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空间区域差异变化;利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方法分析了驱动因子;运用相关模型,科学预测出2015年、2020年、2025年、2025年耕地的数量,提出了实现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结果表明,近20年来,陕西省耕地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测度了2004—2014年辽宁省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从时间上看,2004—2014年辽宁省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空间上看,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的格局,且东侧高于西侧。运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研究了辽宁省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辽宁省各城市的劳均GDP、教育经费、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教育经费的增加、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的控制能够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该阶段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低,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高。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东部地区要改善纯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规模效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区域平均能值密度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更好贴合区域资源能源的真实供给与需求。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宁夏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 10年间宁夏人均生态承载力弱而稳定,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2)宁夏生态足迹指数较低,2015年后稍有回升,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幅度大;(3)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协调能力具有充足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大陆55个沿海城市2003—2014年的资源运行效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资源运行效率呈现空间动态溢出效应,显著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平稳,部分城市变化显著。2辽宁省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降低,并且产生了低水平集聚;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的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大幅提高,改变了以往的低水平集聚;山东省的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提高,产生了高高集聚。3我国沿海城市提高资源运行效率的举措包括机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发展蓝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剖析能源效率与环境表现的关系,以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65家上市企业2015—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DEA模型测算能源效率,构建指标体系度量环境表现,研究能源效率提升与环境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规模效率与环境表现呈正相关关系,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与环境表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能源效率进行稳健性分析,发现仍稳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TWR和面板分位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对外贸易、FDI与我国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对我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梯度;对外贸易对工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且在贸易活跃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明显;FDI影响的梯度分布规律较对外贸易更明显,总体上FDI的技术效应和环境成本效应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环境成本效应较大,东部地区技术效应较大。在提高我国整体工业环境效率的政策制定中,空间异质性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南省2003—2012年资源数据,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评价方法运用到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中。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本底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与构成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计算分析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研究表明:从要素综合看,云南省资源环境综合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良好;从要素组成看,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禀赋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但耕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不及全国均值水平;从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看,云南省人类活动还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仍有一定的演进空间,但人地关系在朝着紧张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对探索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向量夹角法,结合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广东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大致呈“W”型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总体持续上升,两者增减趋势存在相似性;(2)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跨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处于良好协调状态,随时间推进有明显提升;(3)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平差异呈现为粤东>珠三角>粤西>粤北,地区间差异正在缩小,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内部差异缩小;(4)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集聚——随机”趋势,空间聚集现象逐渐减弱,并且冷、热点区域影响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许宗宪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90-1091,1101
耕地的数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基于1990—2005年的统计资料,阐述了安徽省耕地资源时序变化的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耕地变化的21个因子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耕地演变的机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以甘肃省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甘肃省文化旅游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为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文化旅游效率评价做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有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8个文化旅游类型在排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文化旅游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技术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居民出游偏好是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景区等级、居民出游便利程度是效率提升的不利因素;甘肃省文化旅游总体效率较高,但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上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8.
考虑“水—土—能—碳”关联,本文将水土资源要素纳入投入变量,构建了我国工农业碳排放效率投入产出测度指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我国29个省份2004—2017年农业、工业部门碳排放效率,利用乘法逆转法计算碳减排潜力并对影响碳排放的投入产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整体农业、工业碳排放效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年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高于工业碳排放效率,江苏、山东等7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以及北京、天津工业碳排放效率最优;各省份农业、工业减排潜力和规模具有显著差异,山西、甘肃的农业、工业碳减排均具有较大潜力;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存在农业、工业的资源能源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土地资源投入过剩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水资源投入过剩是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碳排放效率较低省份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提高水土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耕地转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 GIS平台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乡镇尺度上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15年的耕地转型空间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等方面剖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耕地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增北减"的地域差异特征,土地转型以耕地和林地互相转换为主。(2)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对耕地转型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不同,发生相同耕地转型的不同区域,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展耕地相关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4年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结合DEA、GIS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辽宁省所辖14个地级市为例,对城市旅游业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城市旅游业效率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差异性呈显著减弱趋势,效率水平长期增长呈显著提升态势。2辽宁省城市旅游业效率空间集聚效应较弱,随时间演进区域整体生产率水平提升显著,城市旅游业效率增长率差异呈减弱趋势;各城市技术进步水平、生产率水平和纯效率水平发展较好,但空间资源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规模效率水平越低,沈阳和大连两大中心城市规模效率水平一直处于倒"U"型曲线左下方。3存在相关社会经济指标驱动城市旅游业效率提升,应注重相应社会经济指标的均衡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旅游业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希望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城市旅游业"优质"建设及高效率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