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三届流域综合管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1-12日,在京成功召开。"流域综合管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国际研讨会"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研究中心自2016年起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发起和打造的高端大型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是如何有效开展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涉及流域综合管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微观监测、中观核算以及宏观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等百名专家和代表围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反之,区域的农业生产结构,也会影响其农业生态环境。所以,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应该包括农业环境污染状况,农业生产结构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状况等,也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应从生态、经济和社会这三大效益出发。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原为人事部于1987年批准设立的中国环境规划院(劳人编[1987]131号),独立运行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国家中长期环境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理论方法研究、模拟预测分析、规划研究编制、实施评估考核等技术性工作;承担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容量测算、排污许可、排污交易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承担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污染损害鉴定、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承担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源环境管理等与规划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承担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开展环境经济核算及与环境保护公共财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是政研中心的特色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重点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环保督察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等领域开展研究。2018年,从国家和区域环境经济关系角度形成了《对2018年度一季度生态环保形势的初步认识》《2018年上半年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研判》《2018年前三季度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基于2018年各省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和农业环境的保护,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发展农业的观点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环境保护观点看,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环境的积极途径。因此,对农业生态问题的研究,是涉及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及经济科学等多种学科并日益相互渗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流域面源和农村研究室(Research Section of Watershed Nonpoint Source and Rural Pollution Control),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法规与体制研究部下设的重要学科平台,主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技术规范研究,承担国家和地方流域面源及农村污染管理法规和体制研究、政策制定、政策措施效果评估技术方法研究、流域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示范工程设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编制等技术支持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研中心)在北京举办区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专家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科院、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以及密云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的8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出席会议,指出生态与城乡污染防治监管是生态环境部的职责定位,监督指导农业面  相似文献   

8.
在对辽河流域水生态、社会经济和自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辽河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内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建设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提高、污染阻控与水环境改善、湿地公园与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人居环境改善与河流城市景观建设、生态高值农业与新农村建设5种模式生态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可为全面建设生态经济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辽河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成立于1989年,首任主任为曲格平先生。30年来,政研中心作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宏观决策和管理支持机构,始终坚守战略与政策研究初心,与中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先后形成了环境经济研究、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环境战略与理论、环境体制、环境与社会管理、国际环境政策、能源气候环境、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等优势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杜宝汉 《环境科学》1990,11(6):50-54
本文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次对大理州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各子系统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大理州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63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0倍。但是,由于人口数量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区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发展大理州生态经济的对策:①控制人口增长;②提高森林覆盖率;③调整经济结构;④控制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拟于2007年7月下旬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开创农业环境保护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大会将对我国近年来农业环境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征集论文范围:对农业环境保护发展方向的新思考;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及农产品安全调控;污染土壤及水体的修复理论与技术;农业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的新技术;农业环境质量指标与评价;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资源化研究;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经济研究会于二月五日在武汉正式成立。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农、林、水利诸方面生态经济研究的学者、教授,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省环境科学学会的有关领导到会讲了话。会议传达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讨论会和全国第一次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学习了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题为“生态经济学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报告。代表们对我省的生态环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数诉了我省生态平衡,特别是农业生态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时 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 1981 年以来农业生产 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 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 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 年为例, 对福建省农业可持 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 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 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 为提高福建省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提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索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与保护是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相联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不断地实现自然力、技术、经济三者有效地、科学地结合过程。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具有高效率的农业生态结构和经济及电子机械化、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环境问题是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可概括为两类: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破坏。一般说,在经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问题更突出些,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的问题比较普遍。在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存在。这两类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生态资本利用的空间关系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区2006—2019年面板数据为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规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资本利用的空间关系,结论如下:(1)环境规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资本构成三E系统。(2)生态资本利用存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关系。(3)生态资本供需、流量利用及存量占用与环境规制显著空间正相关,环境规制抑制了存量占用及资本供需和流量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空间正相关,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提高了资本供给需求与流量利用,也增大了存量占用。(4)交互效应显著抑制了两者对资本供需与流量利用的影响、抑制了环境规制对存量占用的影响,也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存量占用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区域生态资本管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月15日,"环境执法与企业守法圆桌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圆桌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美环境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美国环境法研究所(ELI)主办。来自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环境执法局、国际合作司,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