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然教育,作为正规教育之外的补充,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自然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据2015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314份有效问卷)显示:目前国内从事自然教育的机构大多是近三年建立的。欧美国家自然教育起源很早。英国早在1892年,设置了英国第一个田野学习中心;1913年就美国冯特内尔森林自然中心建立。发展至今,北美约有  相似文献   

2.
正以神秘有趣、生机勃勃为主要特点,夜幕下的植物园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夜游""夜探"型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植物园的活动中。活动背景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所,是公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学习自然的理想自然课堂,在公众的科普教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教学植物园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是生态道德教育最有活力的场所。儿童特点和自然元素,是设计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人们离自然似乎也越来越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建构和适应了现代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孩子们也深陷在电子产品和课业负担之中,自然似乎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态的危机和教育的失衡在同一个时空内相遇、碰撞,"生态"和"教育"成为了备受公众瞩目和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的"自然教育"近年来呈风声水起之势,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实现与自然的有效联结,有助于提高"环境教育"的水平。"自然教育"的理念出现在100多年前,但从未被正式定义[1]。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影响,但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或户外教育有所区别。学校的"自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为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全国性专业及实践交流平台,有效地提升了行业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10月28日上午9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从业者以及日、韩、美等多国的交流嘉宾齐聚杭州,以"为了明天的约定"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探讨跨越时间地域的自然教育经典学习法、从业者素养及心态行动、行业使命和意义的主旨演讲,多维度、多角度交流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场域开发等议题的分论坛,特别设计的"经典沙龙"和"我与自然的故事",组成了本届论坛的主体部分。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第一、二、三届分别在厦门、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笔记"顾名思义是对自然的描述和记录,通过近距离地观察、描绘、记录各种动植物,抒发情感,用心播撒保护生态的绿色种子。关于"自然教育"最初源于卢梭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正如他的《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  相似文献   

7.
<正>从接触自然的经历中,学习者如何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呢?换言之,在自然体验中,有意义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实际上,这是自然体验学习,乃至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体验学习具有可以与普通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的多方面价值。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精神成长、社会交往、身心健康、认知发展等方面,自然体验学习对青少年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研究来看,在自然体验学习的优越性、自然体验学习的环境建设、自然体验学习的具体实施等方面,均有先行研究进行了讨论。2001年开始,在新课程改革中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  相似文献   

8.
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于广泛的国内外先行研究,阐述了自然体验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鼓励学校和学生开展自然体验学习,推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环境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应对"自然缺失症"的重要方法,自然体验学习可以在推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多数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很多人把"自然"  相似文献   

9.
读者评刊     
<正>@苏丁:9月1日,天津、四川、河南、山东、海南等省市的部分中小学纷纷将环境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中小学校的重视。第九期关注栏目《环境教育走进开学第一课》选题很好,客观地反映了环境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费云柯:《开学第一课,生态文明正式进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仅仅依靠正规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成教育目标,还应该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教育活动,例如利用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自然教育中心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人为影响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先后组织了世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9月8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正式落成开学。学校以"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共同愿景和生态目标,致力于"引领生态化、追逐国际化、携手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十年来,师生们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校园生活"。一木一自然,一人一世界环境育人,是教育的土壤空气,是校园的绿水青山。学校创建伊始,就把环境建设、环境营造、环保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放在同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是四川省科技厅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自然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重点是以四川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国家提出的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规划、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资源信息数据集成、自然科技信息共享等领  相似文献   

13.
<正>坐落在环境优美的金海苑内,上海市奉贤区金海幼儿园创校于2011年8月,是一所位于南桥新城的公立幼儿园。2015年园所通过评审,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园。基于新城"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生态化城市建设理念,奉贤教育"自然、活力、和润"的品质追求,在"奉贤活教育"区域特色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金海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绿色主题教育"特色项目。"自然,生态,融合"的园本课程金海幼儿园围绕"崇尚绿色,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试图对自然体验学习的内涵、源流和特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以期厘清一些基本问题。自然体验学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为"自然教育""自然研究"(Nature Study)、"自然鉴赏"(Nature Appreciation)、"在自然中学习"(Learning in Nature)等。本质上,自然体验学习其实是源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明德学校是一所"园林式"校园。学校致力于环境教育,以提升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教育目标,并提出"把园林搬进校园,让师生拥抱自然"的理念,让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核心意识。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五目标"是指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教育的五项:一是环保意识目标;二是环保态度目标Z三是环保知识目标;四是环保技能目标;五是环保参与目标。这"五目标"是西方许多先进国家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经验之作,对其环教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将这五目标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中师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五目标"相结合,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1教学中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保知识相结合是落实环保知识目标的重要手段。环保知识涉及到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污染及防治\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应从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走出来,摒弃一味追求升学率这个狭隘的教学观,立足培养国家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战略视角,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闻着野花的芬芳,聆听溪流的欢唱,与虫儿一起戏耍,和小鸟一同舞起翅膀……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里的孩子,已越来越失去大自然的知识馈赠,这些孩子们本应享有的自然乐趣与授教权利,却被"城市围墙"和应试教育的"指  相似文献   

19.
正潞江小平田明德小学属是2011年云南省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学校占地2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204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林,景色怡人。学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初步形成了"15663"自然教育办学体系。围绕一个理念即自然教育理念,达到五个目标即学会做  相似文献   

20.
<正>杨立雄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引领学生、老师、学校绿色发展。创造性提出"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生态目标,"携手现代化、追逐国际化、引领生态化"的发展路径。杨立雄,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政府督学,教育部首期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名校长,北京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