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已成为云南省涉及地区最广、参与学校和社区最多、影响面最大的全省性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项目。新时代绿色创建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环保、宣传、教育等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创建活动,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环境素养,鼓励公众参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多元主体社会共治是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绿色浙江"为例,重点分析了其在组织结构上的独特性,处理和政府、企业之间关系的巧妙性和平衡性,还分析了"绿色浙江"在环境保护项目中经常运用的公众参与机制、圆桌协商机制、舆论倒逼机制和服务外包机制等。最后,文章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共治的实现路径包括两个方面:环保组织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公益人才的培养,地方政府则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具体操作程序,扩大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体参与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许颖 《环境教育》2023,(6):38-39
<正>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践行环保,搭建了体验式、交互式的平台,有利于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生态环境系统的干部职工,要持之以恒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讲清楚、说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这是在2022年青岛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培训会上,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的相关负责人的讲话。  相似文献   

4.
姜裕富 《环境教育》2010,(11):3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绿色创建行动扎实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但进入新时代,山东绿色创建行动依然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有些问题亟需解决。所谓绿色创建行动,是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由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组织实施,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共同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自2017年开始启动设施开放工作以来,按照覆盖面和创特色相统一的思路,在面上做到2019年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全覆盖,在点上推典型,并推广示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连接着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是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开放环保设施,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才能完成的工作。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横向沟通、上下联动,环保设施开放工作才能做好、做实。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天津市治污减排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一大批环保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引导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天津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的生态环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就必须先声夺人,领先一步,抢占生态环境宣传阵地与宣传高地,切实承担起生态环保宣传的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营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韩潇  张利涛 《青海环境》2023,(4):157-164
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质,其实践要旨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以及依靠人民力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中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以及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体现人民性价值理念。青海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对准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生态价值理念相对滞后以及制度体系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制度供给和群众参与四方面,构建筑牢坚强核心、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和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优化路径,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工作部署,辽宁省环保厅于2018年3月21—27日组织首批五家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单位面向公众集中开放。3月21日下午,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师生一行人来到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参观期间讲解员对于污水主要有害成分、出水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工艺及特点进行了讲解,在紫外消毒池,师生们直观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际上包含了多元主体对环境伦理的价值建构和对环境公共治理实践活动的参与。采用个案分析法论证我国社区环境公共治理范式对民主协商机制的创新。研究发现,执政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的变革为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等民主协商活动提供了多元合作与协调的制度性建构渠道,而基层政府在社区开展的环境公共治理运动则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环保力量,提升了公众参与公共治理协商的集体凝聚力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绿色发展的过程是提高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不仅影响到当代人,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这一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问题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短板"之一,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使  相似文献   

13.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垃圾分类为着力点,创建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打开方式",构建了"一点二线三融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体化育人模式:牢牢扭住垃圾分类这个按钮,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立德树人两条主线,打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三融合"立体式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科教融合";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实施产教融合;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践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天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抓品牌、树典型、强引领,不断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天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抓品牌推动公众参与。全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生态文明宣传品牌,连续9年举办“我是小小生态环境局长”公益活动,全市1300多个班级7万余学生直接参与,65名小学生荣膺“小小生态环境局长”称号。连续8年举办“天津环境文化节”,精心打造环保辩论赛、环保创意赛等高校环境文化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青海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本文就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内涵、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由于民族、宗教等原因,青海省需要通过建立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行政机制、法治机制和社会机制,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和范围,形成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企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力所能及地承担起环境保护、社会关爱、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义务。近年来我国污染物排放增长态势基本得到遏制,但因行政体制与执法存在缺陷、企业自律性不足,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借鉴美国、日本两国的先进经验,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层面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企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企业生态责任培训,树立公众新的责任感和消费观念等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新方向、新目标。低碳经济对法制化的内生需求决定了探究相关社会主体在低碳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未来地方低碳经济法制构建的重要意义。以低碳经济中政府、企业、公众三者角色定位为核心论题,结合广州发展实际与第三代环境管理理念,提出低碳广州的理性发展必需有主导的政府、能动的企业、积极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三者互相制衡,互相促进。未来广州低碳立法必须以此为基准,全面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低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郝未宁 《绿叶》2013,(4):107-113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一致行动。因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十分紧要的任务。而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天津市则更需加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与意义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体现了先进的世  相似文献   

19.
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及其科普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家文明城市芜湖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具有一定生态意识,但生态文明素养整体状况不佳。公众对生态文明概念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只占17.7%;各类人群对周围环境关注度较高,均在65%左右;有相关生态知识或行为的公众占92%;有76.7%的人表示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6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生态科普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目前生态科普教育满意度只有25.9%,政府在生态科普教育方面还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创新性不强、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热点、专项科普匮乏、媒体不给力、内容不接地气、无区域特色、平台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需构建四个相互联动的科普教育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科普教育的思想体系、支撑生态科普教育的技术能力体系、生态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生态科普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及时反映公众的环境意愿,有助于政府掌握完整的环境信息,避免决策的局限性、盲目性和短期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