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地提出了区域恶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引入了重大恶臭风险源的概念,并以石化工业园区为例,从公众参与、恶臭现状监测、区域恶臭源调查、恶臭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区域恶臭容量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区域恶臭环评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恶臭控制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渭恶臭,一般是多组分低浓度的混合气体。各成份之间有协同和拮抗作用。人们对恶臭的感知,随大气条件、各人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许多行业、场所都会产生恶臭污染,如化工、石油、禽畜养殖、印刷、垃圾站、污水处理场等。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恶臭控制标准系列,以有效地控制恶臭污染,已为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国外恶臭控制标准的类型、制定方法和原则。重点阐述了美国、日本的恶臭物质浓度控制标准、恶臭官能实验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原则,可供各地制定恶臭控制标准时参考。 1 美国恶臭控制标准概况美国是最早致力于恶臭控制标准研究的国家。各州根据大气污染状况,已划分了许多大气污染防治地区,并分别制定了恶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沈阳市污泥堆存处置过程恶臭污染管理与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研究了污泥恶臭产生条件、污泥堆存处置过程恶臭污染特征,明确了污泥堆存处置过程的恶臭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恶臭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恶臭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系统软件,为企业恶臭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恶臭污染影响评价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恶臭污染评价的程序、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概述 ,指出恶臭污染评价应以恶臭污染源表征 ,臭气浓度、臭气强度、恶臭物质的测定 ,暴露频率预测、居民投诉分析为基础。恶臭评价是控制恶臭扰民、评估恶臭削减效果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恶臭是世界上六种典型公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动和恶臭”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开展了恶臭的监测和监督,公布了恶臭防止法,制订了恶臭防止标准.在我国;这项工作还是一个空白点,急待宣传,动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现以日本的一个城市防治恶臭污染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李应芝本文综述了恶臭气体的有关概念、恶臭污染物的嗅觉阈值和气味、恶臭强度分级以及恶臭物质的浓度与臭气强度的关系;并介绍了恶臭气体污染的评价方法。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1恶臭污染物及其产生源恶臭...  相似文献   

7.
国外恶臭污染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对恶臭的分析测试以及嗅觉标准均已建立了,但最早可以追朔到三十年中期美国就已经提出了恶臭污染问题。而我国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对恶臭污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的恶臭污染研究及如何进行恶臭污染防治,才能更好地适应于四化建设,更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争议。 1.首先要搞清我国的恶臭污染状况; 我国由于传统的耕作、积肥和施肥方式,造成农村及市郊的恶臭污染严重,特别是春,夏季污染尤为突出。近年来,由于农村的乡镇企业的迅速兴起,特别是小电镀、小造纸等都加剧了农村的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恶臭监测的方法、原理。在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时应对恶臭污染源的调查、采样布点、采样时机、现场生产工况、实验室的建设和人员的配备这几方面做好分析准备,以得到客观真实的恶臭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国内恶臭污染物优先控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恶臭污染控制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优先控制恶臭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和筛选方法,建立了恶臭物质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分法对主要恶臭物质进行筛选和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0种优先控制恶臭污染物名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恶臭控制标准制定的研究工作中,调研了国外恶臭控制标准的类型,制定原则和方法。着重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的恶臭控制标准。它对我国即将制定的恶臭环境标准和恶臭排放标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恶臭成分、恶臭控制标准以及恶臭产生原因,针对主要恶臭源提出了控制方案,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臭气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污水厂恶臭主要产生部位、产生原因,恶臭源强的确定方法,恶臭产生的影响,以及污水处理厂选址、布局、绿化、生物除臭、管理等恶臭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口分散、经济以粗放型为主、环境缺乏管理,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恶臭污染尤为严重。农村恶臭污染源具有分散性、区域性、隐蔽性的特点,且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污随机、扩散性强、不易监测,这给研究农村恶臭污染源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对农村恶臭污染源分析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针对农村恶臭污染的特点,对农村恶臭污染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治理农村恶臭污染及改善农村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浑河 -沈阳城区段的主要恶臭源 ,恶臭发臭时段、恶臭污染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坏境厅大气保护局特殊公害课最近撰义论述了防治恶臭的现实意义和课题,现摘译如下:一、恶臭的严重状况.恶臭是以气体形态的化学物质污染大气.环境管理所谓的恶臭是指产生厌恶感、专门危害感觉器官、有损于生活环境的物质.恶臭的特点是嗅觉、比其它感觉对恶臭的敏感性高,个人和地区对恶臭的易感性显著不同.恶臭危害的基本诉标是对恶臭厌恶的讼诉件数.对恶臭的讼指件数1972年最高为21576件,1984年仍达13529件,占污染总讼诉件数的20%、仅次于噪声.恶臭的行业构成比,历年均以畜牧农业最高(占30%),其次为服务修理业.二、恶臭法规的现状.1971年颂布恶臭防治法,该法的主要体系:①规定"恶臭物质";②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必须防止恶臭的地区和企事业排放恶臭物质的地区(即规定  相似文献   

16.
完善中国恶臭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恶臭污染防治事业起步较晚,现仅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恶臭测定方法标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恶臭环境标准体系。本文将在分析国外恶臭环境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恶臭污染形势和标准现状,提出完善中国恶臭环境标准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恶臭污染管理办法对我国管理体系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当前我国控制恶臭污染的主要手段,该标准的制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臭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投诉情况的逐年增加,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严重污染形势的需要.为了全面系统地控制恶臭污染、提高恶臭污染管理工作能力、改善整体恶臭污染形势,需要掌握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并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建立我国的恶臭污染管理体系.从法律法规、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深入研究公害法、无组织源排放标准、有组织源排放标准和技术标准、安全防护距离、气味强度范围、气味指数、投诉标准和综合因素评价法等10种国外常用的恶臭污染管理方法,分析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和恶臭污染管理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对比分析结果指出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起步晚、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监管手段缺乏、恶臭污染防治系统缺失以及公共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将恶臭污染防治与管理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规体系;筛选、开发有效的检测技术,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监测技术体系,提升监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评价体系,形成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控制技术升级改造的良性循环;加强与受控方、高校等科研单位和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制订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性;加大公共宣传和教育力度,推动恶臭污染知识普及和建立民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配置和基本功能,分析了目前恶臭在线监测系统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今后环保部门提升恶臭污染的监测水平和监管能力,促进恶臭污染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文章分析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恶臭气体的产生特点及其处理特殊性,在技术手段方面提出了工艺优选、密闭性设计、技术改造等措施来强化恶臭气体的污染控制;在管理手段方面提出了科学规划、源头控制以及完善科学管理等方式来控制恶臭气体排放.进一步的说明了加强科技投入、创新生产...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定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空气恶臭污染特征,以天津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在夏秋两季对天津市内六区的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臭气浓度在限值(以《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厂界臭气浓度限值20作为参照)范围以内的样品数量夏季占63%,而秋季占18%;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典型恶臭污染物与恶臭感官浓度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出典型恶臭污染物对市区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贡献率占59%。通过对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情况的分析,表明该回归方程可以较好的预测天津市环境空气中夏季恶臭感官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