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北工业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工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提高和改进工业生态系统效率以及系统结构的潜在机会.以鲁北工业生态系统为例,采用自然生态系统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工业生态系统的链网结构、物种绝对刚度、物种对系统的影响强度及系统稳定性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业生态系统中,中位种的比例明显偏少;氢气和SO2的绝对刚度最大;硫酸、合成氨和磷酸是系统的主导节点;合成氨的系统刚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合理控制城市碳排放强度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重大.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得到2001~2020年城市碳排放量,测算碳排放强度,并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动态跃迁及收敛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2.79 t·万元-1降至2020年的0.88 t·万元-1,年均降幅5.94%.各大区域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存在收敛特征.空间分布上,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高值区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等地,南北地区差异拉大,中南部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降幅明显,高低集聚层次分明.(2)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global Moran’s I较高,均值为0.436,空间自相关性显著.碳排放强度以城市自身与邻域城市均未发生跃迁的类型为主,不同类型间时空跃迁的概率较低,凝聚度指数高达82.57%.跃迁类型的稳态较高,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存在空间锁定效应和“俱乐部趋同”现象.(3)城市碳排放强度的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速度差异明显,全国的收敛速度为3.137%.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略低,分别仅有3...  相似文献   

3.
为考查不同冷却方式对火灾后钢构件强度的影响,研究了Q235低碳钢构件在不同加热和冷却条件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加热温度范围为200~700℃,加热后不同保温时间下冷却方式分别为空气自然冷却、直流水冷却、开花水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500℃时,试样强度下降较平缓,而当加热温度超过700℃时,冷却后的试样强度明显低于未受热前的强度;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具有一定保温时间的试样其力学性能较直接冷却的要好;3种冷却方式中,直流水冷却后试样的屈服强度高于自然冷却和开花水冷却的试样。该结论可为钢结构建筑的火灾扑救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云南宣威群地层路堑边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采用GDS非饱和反压直剪仪,对边坡滑带土进行直剪蠕变试验,研究该路堑边坡滑带土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路堑边坡滑带土的绝对蠕变量随水平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当水平剪切应力一定时,滑带土的绝对蠕变量与法向应力呈负相关性,而滑带土的瞬时蠕变量随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与综合能耗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设计提供依据,文章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交通碳排放强度与综合能耗结构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差异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交通碳排放强度与综合能耗结构间的绝对关联度数值差异较小,相对关联度的跨度差异较大,综合关联度大的地区分布在云南、黑龙江以及东南沿海等地。对于关联程度较高的省份,可通过调整能耗量、优化能耗结构等途径控制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基于无锡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无锡市13 a间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特征,并构建了建设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尝试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在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存在性。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总量在1996—2008年间迅速增长,绝对增长量44 032.97 hm2,且除了农村居民点逐渐下降以外,其余地类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无锡市1996—2008年间的碳排放基本上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绝对增长量1 936.38×104 t;②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建设用地扩张至拐点后,碳排放强度则逐渐下降,且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比例1.91%附近,但是目前仅仅刚开始出现拐点的迹象,表明目前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还未完全达到集约及精明增长的标准,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而言仍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逐渐进入下降的阶段;③城市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为三次曲线关系,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则存在一种不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建设用地地类组成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形态的库兹涅茨曲线,由于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其比例的提高亦会促使库兹涅茨曲线更加陡峭,并延缓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水资源与居民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视角,借鉴能源强度概念内涵界定了水资源强度、水资源相对强度概念及其内涵,并提出相应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有关用水部门的面板数据对2003—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省际水资源强度收敛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省际居民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强度差异变化相对平稳,σ-收敛趋势不明显;工业用水强度经历了"发散—平稳—收敛"的演变趋势;生态用水强度的σ-收敛趋势波动较大,且整体收敛速度较快,省际差异迅速缩小;2)大陆80%以上的省区4个用水部门的水资源相对强度受到的正面影响是持续的,整体未受短期冲击效应影响,故不具备全局性的随机收敛特征;3)4用水部门水资源强度具备绝对β-收敛特征,收敛速度分别为3.17%(居民生活用水)、4.21%(农业用水)、1.82%(工业用水)和12.41%(生态用水);4)东部省区生态用水强度呈俱乐部收敛趋势,西部省区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具备俱乐部收敛特征,中部省区的4用水部门均呈俱乐部收敛趋势;5)4用水部门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其中:显著驱动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态用水强度收敛的因素分别是第三产业比重、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年降水量,而显著制约三者收敛的因素则分别为进出口总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工业废水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低碳农业是碳减排及生态文明要求下的产物,低碳农业评估对于实现区域农业碳减排以及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利用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弹性分析方法,以农业投入为中间变量构建脱钩弹性模型,结合碳排放强度与脱钩指数探讨与评估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对于湖北省的低碳农业水平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其农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已基本完成中国关于低碳发展的承诺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湖北省农业从2006年开始逐渐稳定在相对低碳水平,且逐步向绝对低碳过渡。以氮肥为主的化肥投入逐年增加是制约低碳农业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地表热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88─2009年共5个时期的TM/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地表热岛和相对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地表热岛的空间格局经历了集聚→较集聚→集聚的演变过程,热岛逐渐由重庆市老城区向外围城市组团转移;最大的相对热岛强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老城区的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减弱,外围新兴城市组团相对热岛强度显著增加,沿长江和嘉陵江的开发建设导致滨江带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增强;相对热岛强度增强幅度与减弱幅度基本相当,大部分地区的相对热岛强度变化较平缓.相对热岛强度及其时空变化与重庆市扩张十分吻合,具有显著的城市组团式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长伟  张倩  芮晓丽  焦萍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555-4562
核算了2003—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分别计算了中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定量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2年10年间,中国30个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并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特征,其中,湖北、广东和山东三省的总量居前3位,而内蒙古、吉林和重庆这3个省份(直辖市)的增速最快;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整体上全国呈增长趋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增速趋缓,自2008年后三大区域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呈现明显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环境监测中原子吸收光谱近期发展的绝对分析(或无标分析)方法,介绍了绝对分析机理的形成及 STPF 系统技术的应用;用 STPF 技术测定的特征质量 m_0值与基体无关,且不因仪器而变化,仅与元素和石墨炉设计有关,它为实现绝对分析创造了条件。最近提出用数学模式计算 m_0,把成果由实验推向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岩质边坡工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中,其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较准确地确定岩体强度参数,而边坡岩体抗剪强度是影响计算分析成果的控制因素,也是支护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采用GH-B强度准则对深水河大桥4号桥墩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同时与采用M-C强度准则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H-B强度准则采用基于应力水平的塑性流动法则,更好地体现了节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可有效反映岩体的非线性破坏特征,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适于节理岩体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对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较系统的环境风险表征指标体系,在危险品特性数据应用、危险源确定、事故概率与事故强度估算、环境风险对策择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计算(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流域最小图斑的划分,提出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论文以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了流域土壤侵蚀的脆弱性。以抗侵蚀年限表征流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合土壤侵蚀脆弱性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通过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对比,指出在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中,同时考虑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潜在风险才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最后,分析了黄河流域中游土壤侵蚀风险向下游洪水风险的转化关系,指出黄河中游高产沙区土壤侵蚀风险转化为下游更高的洪水风险,在泥沙灾害研究中应关注灾害的链式反应。  相似文献   

17.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作用较早较普遍,动力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偏晚和较局限,每次大的构造运动都伴随着后两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实验室间相互校准结果采用的评价方法,其中有绝对标准法和统计标准法,通过几年的应用认识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今后可根据互校的目的、项目和浓度有机地把绝对标准和统计标准结合制定合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即可根据“规范”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按统计和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互校中可接受结果限。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与城市热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本文着重从CO_2和水汽这两种温室气体在城区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来分析其在城市热岛形成中的作用,并以若干城市特别是上海城市热岛的实况,予以论证。一大气中CO_2对太阳辐射无重要吸收作用,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有相当强的吸收能力。图1是CO_2和水汽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连续曲线代表温度与300K绝对黑体的发射光谱中的能量分布。它可以近似地代表地面长波辐射(实测地面平均温度为286~288K)概况。横坐标示波长,纵坐标示强度。某一波长的吸收强度,与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概念了水体和土壤对酸沉降绝对敏感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子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担子同建立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建立的评价才近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