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载型纳米TiO_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三氯乙烯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不同的三氯乙烯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内,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光强与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比例相关,显示出有一个最佳值;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速率常数并非呈直线相关。此外,还讨论了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三氯乙烯是地下饮用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和干洗等行业,由于其土壤吸附性弱、水溶性低,所以很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文章利用独立设计的电化学双室反应装置,进行了阴极电催化还原法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实验,并选择了检测降解产物较好的DB-VRX色谱柱,探讨了不同电极电势、电子供体及用量对三氯乙烯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水相体系中降解三氯乙烯的最佳实验条件。当采用DB-VRX色谱柱,固定阴极电势-0.45V(vs.NHE),电子供体为甲酸0.4 g/L,三氯乙烯初始浓度约为10 mg/L时,经过44 h反应,三氯乙烯的降解率达到了58.2%,并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产物。通过GC-MSD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提出了阴极电催化还原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徐斌  高乃云  芮旻  王虹  伍海辉 《环境科学》2006,27(2):294-299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了臭氧氧化对城市二级处理水中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条件下臭氧氧化可提高水的可生化性,不同接触时间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不同;臭氧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并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利用上述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条件,为臭氧预氧化与不同型式膜组合实现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的再生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臭氧和臭氧与其它工艺的结合使用对处理印染工业废水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研究了臭氧与三种酸性染料在水中的反应动力学,并对染料——酸性媒介深黄GG与臭氧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臭氧与染料在水中的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常数受染料分子结构的强烈影响;2.臭氧与偶氮类染料在水中反应时,偶氮键(-N=N-)断裂,可能产生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对人有很强的毒性,在工程实践中应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6.
水中羟基氧化铁催化臭氧分解和氧化痕量硝基苯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测定了木质颗粒活性炭(GAC)和负载在GAC上的羟基氧化铁(FeOOH)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了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以水中几种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表面零电荷pH值(pHzpc)为表征氧化物表面性质的参数,考察了2个参数对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影响.GAC和负载在GAC上的FeOOH使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68%和108%,用叔丁醇捕获掉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后,前者的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9%,后者降低了20%.GAC在催化臭氧分解时主要起到吸附剂和还原剂的作用,FeOOH催化臭氧分解过程中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生成.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效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氧化物的pHzpc决定的表面电荷状态与催化氧化效果有关,表面接近电中性时对催化氧化硝基苯有利.高密度的表面羟基会使表面羟基之间形成较强的氢键,使催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三氯乙烯含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析了标准物质、分析操作、重复性测定等方面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置信水平95%,包含因子k=2时,水中三氯乙烯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8.31%,三氯乙烯含量为3.17μg/L,扩展不确定度为0.263μg/L,测试过程的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8.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电位高,能氧化水中多种有机物,臭氧对己内酰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COD和色度,且臭氧投加量越多,污染物去除率越高,但去除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考虑到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建议臭氧投加量在40mg/L的条件下,利用臭氧提升的可生化性,再进行深度生化为最经济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常,净化水所用的臭氧,是从空气中产生的,然后引入水中,起净化作用。Membrel臭氧净水法的独创性在于,直接利用水中产生的臭氧净化水。  相似文献   

10.
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雷  孙志忠  马军 《环境科学》2007,28(11):2533-2538
实验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剂吸附3种工艺去除水中草酸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剂吸附对水中草酸的去除率分别为37 .6%、2 .2%和0 .4%,蜂窝陶瓷催化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臭氧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去除效果.添加叔丁醇的浓度为5、10和15 mg·L-1时,催化臭氧化对草酸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24 .1%、29 .0%和30 .1%,证明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遵循·OH氧化机理,即非均相的催化剂表面强化了·OH的引发.TOC测试结果显示,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将草酸彻底矿化,无中间产物生成.反应温度与草酸的去除效果成正相关性,当水体温度为10、20、30和40℃时,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去除率分别为16 .4%、37 .6%、61 .3%和68 .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蒸发方法从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FEST6502) 全蒸发量是一种以聚合膜为基础的处理方法,它可以将有机物从水中去除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系列阻力模式,并确认了用硅酮橡胶空心纤维处理含三氯乙烯(TCE)废水的方法。这一处理模式与预算模式相结合,促进了全蒸发系统的设计;这一模式还用来预测运行、投资和全蒸发应用于水处理的操作费用及选择最佳设计变量:如膜的厚度和模式流体动力学的最佳值。最后,本文将全蒸发的状况和处理特点与空气吹脱、活性碳吸收方法做了较详细的比较。(原文文摘)  相似文献   

12.
臭氧法在城市污水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臭氧在水中的化学特性和消毒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臭氧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消毒中的反应过程,认为臭氧在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出水中的消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负载型纳米Ti0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载型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三氯乙烯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不同的三氯乙烯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内,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光强与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比例相关,显示出有一个最佳值;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速率常数并非呈直线相关。此外,还讨论了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一、水消毒技术的应用水的消毒技术,应用已近百年。最早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剂是臭氧;最早用于废水的消毒剂是氯。臭氧消毒技术,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好(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为氯的600~3000倍),产生的有害物极少,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中的BOD和COD,能脱色去臭、杀灭水中藻类,也能氧化或分解水中的铁、锰、色素、悬浮微粒、有机农药和洗涤剂等,从而,可大大改善水质。臭氧消毒的主要问题是,制取臭氧(火花放电法)的产率低(1%~2%),电能消耗大,基建设备投资也较大,成本很高;此外,臭氧是一种不太稳定的气体,在水中容易分解。所以,该技术一般用于日处理水5000吨以上的大型水厂。近期来,国外开发了电解法产生臭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废气中的C2HCl,在101.3kPa和298K下气相臭氧氧化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总的反应级数是2.5级,相对于臭氧和三氯乙烯浓度为1级和1.5级,平均反应速率常数为57.30mol-1.5@L1.5@s-1.探讨了C2HCl3在全混流与活塞流反应器中臭氧氧化过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臭氧-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臭氧-活性炭工艺和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的研究,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Phthlate Esters,PAEs)的可行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late,DBP)被选作目标物质.研究发现臭氧氧化能去除40%以上的DMP、DEP和DBP;活性炭对DMP、DEP和DB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Time,EBCT)4~12 min条件下能完全去除水中未被臭氧氧化的DMP、DEP和DBP;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并被用来估算活性炭的饱和时间.实验证明臭氧-活性炭工艺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鲁  贲伟伟  李彦刚  强志民 《环境科学》2018,39(4):1739-1747
建立了两套小试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一套作为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另一套作为控制系统.通过两系统的长期运行(90 d)考察了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对9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目标抗生素的存在(9种抗生素各100 μg·L-1)并未对活性污泥去除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在运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控制系统接近;但污泥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则显著低于控制系统.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两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逐渐达到平衡,臭氧降解和剩余污泥排放分别为减量和控制系统中目标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污泥臭氧处理单元可以降解减量系统入水中83%的目标抗生素,而控制系统入水中82%的目标抗生素则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可以明显削减活性污泥系统中抗生素的排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陈行行  白智勇  李群  杨琦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586-4592
卤代烃是地下水污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作为一种典型的卤代烃,具有高检出率、易挥发、致癌性等特征,而对地下水中TCE的治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以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降解效能分析,重点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初始p H、温度、初始TCE浓度对臭氧氧化降解水中TCE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及可能的臭氧氧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溶液的初始p H、臭氧投加量、初始TCE浓度均会对TCE的降解效率和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 H=9、臭氧投加量5mg·L~(-1)、TCE初始浓度1 mg·L~(-1)、温度30℃),TCE在2 h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反应结束后TCE脱氯率为71.1%.动力学实验表明,臭氧氧化TCE的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热力学研究表明,臭氧氧化TCE的焓变(ΔH)为15.53 k J·mol~(-1),熵变(ΔS)为-226.5 J·mol~(-1)·K~(-1),活化能E_a为18.05 k J·mol~(-1),表明臭氧氧化TCE的反应易于进行.机理研究表明,臭氧氧化降解TCE主要是由臭氧分解所形成的羟基自由基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中试系统初步比较了非均相催化剂催化臭氧化与传统中间臭氧化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对有机物污染宏观指标CODMn、TOC的控制,催化臭氧化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有机物负荷;催化臭氧化与中间臭氧化对UV254的去除率相当;催化剂能够强化臭氧氧化,使其进一步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物,并且显著地提高了臭氧氧化氨氮生成硝酸盐氮的能力,催化剂也强化了臭氧的传质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