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喷漆是汽车修理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流程。而汽车喷漆露天作业,劳动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也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85年,成都军区七四四八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生产了吹吸式通风喷漆室无泵漆雾治理装置,投产使用表明,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一、治理原理该设计采用正压型密封式结构。由喷漆室顶部送风,底部抽风,喷漆室在送风机作用下,把净化后的空气从顶部均匀地送入室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喷漆废气的特点,利用湿式喷淋+低温等离子工艺来处理某个喷漆废气实例,喷漆废气经水帘洗涤后,先利用湿式喷淋塔降温除雾后利用市场上的热门技术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金属表面喷漆工艺产生的喷漆废气,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某大型油漆基地使用内循环喷漆房,解决了众多喷漆房排风总量过大引起喷漆废气无法收集和处理的问题。经检测,喷漆房内VOC浓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4要求,喷漆房外排废气经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处理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水封式漆雾净化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喷漆操作中,油漆随压缩空气由喷枪中喷出,涂于工件表面,同时导致部分漆雾飞扬,苯、甲苯、二甲苯(即所谓“三苯”)等溶剂扩散,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严重污染了环境。为此,有些企业采用轴流风机排风通风,以降低室内三苯等的废气浓度,但却造成了对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5.
PQS型无泵水幕喷漆室和QGL型无泵水幕漆雾过滤器,是喷漆行业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设备。具有结构新颖、性能可靠,漆雾净化效率高,无须维护等优点,是八十年代更新换代新型喷漆设备(见照片) 本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飞机、汽车、机车车辆、轻工、电气仪表、家俱等行业的喷漆作业。已用于喷制中美合作生产的大型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     
X83 980177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王扬祖(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1997,13(4)一l一4环信X一73X830.1 9801772用被动式剂量器及自动热解吸方法采集测定l,3一丁二烯一Collee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l,3-butadiene using Passive dosimeters and automatiethermal desorption〔刊,英〕/chaoliang Yao…//Am.Ind.Hyg.Assoc.J.一1997,58(l)一44~50 环信Mo33 用自动热解吸活性炭管组装成的采集环境水平的1,3一丁二烯新型被动式剂量器。采样管经热解吸用气相色谱(GC)测定。研究了浓度的影响及样品…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 ,家具行业迅速发展。喷漆是家具制造的重要工序 ,由于大部分家具厂选址不合理 ,喷漆作业环境又较封闭 ,严重危害喷漆作业工人和周围人群的健康。为探索家具喷漆作业的治理方法 ,我们于 1998~ 1999年对于手工刷漆、喷漆危害较严重的两家乡镇、合资家具厂进行治理试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危害较严重 ,又靠近周围人群 ,年产值均在 10 0万元以上的较大规模的乡镇、中外合资家具厂各一家。1.2 方法1.2 .1 监测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 )的要求进行 …  相似文献   

8.
喷漆广泛地应用在交通工具、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生活用品的许多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喷漆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仅北京就有上万人从事喷漆工作。油漆厂生产的喷漆粘度大,直接使用会造成漆膜粗糙,影响质量,所以在使用中,必须加入稀料,把它稀释到一定粘度才能用。稀料中甲苯含量达50%左右,漆中也含有15%左右的苯类。北京每年耗用稀料近千吨,其中约  相似文献   

9.
李周龙 《环境工程》1990,8(3):17-19
<正> 1 概述某研究所喷漆综合试验室在对产品表面进行喷涂时产生大量的甲苯、二甲苯、苯等有机废气,致使工人操作区和附近生产区含苯废气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严重地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污染了周围环境。为此,该所于1987年初开始对喷漆有机废气进行治理。我所承担了这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已于1988年6月竣工,效果良好。该试验室面积36m~2。喷漆工序为:喷两道硝基底漆,再喷两道过氯乙烯防腐漆。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快速修复部队服役枪械的外观质量。方法基于部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枪械表面处理常用的镀铬工艺、阳极氧化工艺、黑色磷化工艺和喷漆工艺的分析,提出了一套部队可用的枪械快速修复外观的方法,即铁件采用黑色磷化工艺处理,铝件和塑料件采用表面喷漆的工艺来处理。结果通过将该方法到部队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达到了部队可自行快速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吸附-催化燃烧法处理喷漆废气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个用吸附-催化燃烧装置来处理喷漆废气实例,喷漆废气经水帘洗涤后,先利用除漆和脱水装置进行预处理,再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结合多单元分流组合式吸附床,采用PLC电脑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连续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低涂的喷漆废气,该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节能降耗、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设备一厂,为了保障工人健康,改善和保护环境,大搞技术革新,初步实现了消除粉尘,消灭苯扩散的喷漆漆工序工作线。过去喷漆车间是用高压气体将砂粒喷射到被喷漆的物件上,达到除锈的目的,造成车间粉尘弥漫,也污染附近居民区,这次采用了密封打砂的办法,并用抽风机把含有大量粉尘的气体吸到过滤室的水中,过滤后排放的空气就不带粉尘了。解决了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焊焊接过程中防触电安全措施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冯尚黄春艳一、电焊操作的不安全因素手工电焊操作者接触电的机会较多,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需经常接触、移动和调节电焊设备,如焊钳、电缆、焊件和工作台等。如果电焊装置有毛病、防护用品有缺陷或违反安全操作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漆的多样化,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过喷漆废水中含有的油漆种类也随之增加和变化。在众多的试剂产品中,寻找出有效的处理过喷漆废水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等同于实际运行结果,经过多种模拟实验和实际运行的对比,总结出了适合现场简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可有效提前预料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汽修厂在进行喷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甲烷总烃等相关喷漆废气在排放浓度上不能超过限值。高压喷漆过程中由于部分喷涂物没有喷涂到汽车表面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汽修厂的喷漆稀释剂飘散到空中也会生成有机废气污染环境,所以汽修厂要重视喷漆废气的污染现象并积极治理废气。本文针对汽修厂喷漆废气的危害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是1975年前后J.Rika在L.T.Skeggs提出的连续流动分析(Continuous Flow Analysis)基础上创立的一门新的高速分析技术。这种方法废弃了原方法中用汽泡间隔样品以及必须使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要求,从而使分析速度得到大幅度地提高(120—240样/小时)。其次FIA方法尚有试样用量少(几十至几百微升),再现性好(平行试验一般在±0.5mV以下),测定精度高(相对偏差1—2%),操作简便(自动吸样自动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安动车检修基地的工程及喷漆间的特点为例,分析新兴的动车检修基地喷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措施的可行性。西安动车检修基地采用的喷漆间为密闭干式喷漆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漆雾中有机挥发性有毒气体—甲苯、二甲苯。拟设置层流漆雾处理和活性炭吸附处理系统,对车体喷漆产生的过喷漆雾和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生活及工业废弃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与活性白土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乙酸乙酯,搅拌均匀即得一种油性腻子。该产品的性能与同类腻子相似,其制造成本低,取料容易,适用于镶嵌玻璃,也可作其它填平凹坑,缝隙。  相似文献   

19.
国外对吸油材料的研究比较广泛,本文根据大量的专利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吸油材料的研制情况作一概况性介绍。 一、对于吸油材的要求 用来吸油的材料,一般要求具有下列条件: (1)多孔,具有吸附性能,亲油疏水。 吸油量(B重油)6克/克以上 0.8克/立方厘米以上。 吸水量 1.5克/克以下 0.1克/立方厘米以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对于某些薄板零件采用简单开式压形生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模具制造成本低,周期短,调整和操作容易,这对于一些尺寸常有变化的小批量的零件应用是很适宜的。如图1所示的一种管壳底盘零件。材料为无氧铜,塑性指标δF=30%,该零件形状对称。零件底面为一平面,成型部份全部在上平面上;零件横截面与纵截面之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