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究了Cd^2+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很好地描述,吸际呈单分子层形式,且吸附容易进行,吸附为吸热过程,以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Bangham吸附速率模式,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速度控制步骤。又做了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d^2+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动力学特性良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卤乙酸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活性炭对卤乙酸的物理吸附特性。静态试验表明:在单吸附质条件下,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吸附等温线在低浓度区(Ce〈50μg/L)表现为单层吸附,在高浓度区表现为多层吸附。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能力高于二氯乙酸。在饮用水处理常见的浓度范围内,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约为二氯乙酸的2倍。在多吸附质条件下,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只略的降低,对二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则显著下降,这与有机物的  相似文献   

3.
氟化物在包气带中动态吸附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质量作用定律出发 ,根据土柱淋滤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氟化物在包气带地层中的吸附、迁移规律的总结和研究 ,提出了污染的动态吸附模型及吸附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和Cr3+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5.
苯酚在土壤中吸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态法研究苯酚在不同土壤中的有吸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腐殖质含量,PH值,目数,含水率都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装置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7.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与解吸亚硝酸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聚乙烯醇阴离子交换纤维(Poly vinylalcohol anion exchange fiber)吸附与解吸亚硝酸根分别作了动态及静态试验。结果表明,NO_2~-在PVAF上吸附与解吸速度快、再生容易、使用寿命长,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量为1.7m mol/g。其吸附率与温度、NO_2~-浓度、滤速、pH值、共存阴离子种类有关。洗脱率与洗脱剂种类、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颗粒活性炭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GAC)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静态与动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GAC对DMP的吸附.GAC对DMP的吸附容量较大,溶液初始浓度为200mg/L时,GAC对DMP的动态和最大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484.60,450.89mg/g.考察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65~4.00mL/min)GAC吸附DMP的穿透特性,Yoon-Nelson模型能很好地拟合DMP在GAC柱中的穿透曲线,根据试验数据和Yoon-Nelson模型计算出穿透参数K′、T和穿透点t1以及平衡点t2.在建立了进水流量与Yoon-Nelson穿透模型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得到了活性炭柱出水浓度与进水流量和穿透时间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吸附材料蛋白石页岩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蛋白石页岩在静态和动态二种试验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蛋白石页岩是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具有很好的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凹凸棒石黏土对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吸附动力学;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分析吸附过程。测定凹凸棒石黏土对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动态吸附曲线和吸附容量,研究凹凸棒石黏土对水溶液中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动态吸附性能。探讨初始质量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采用Thomas模型对动态试验数据拟合,获得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四环素和土霉素,且四环素的吸附容量高于土霉素,在初始浓度为400mg/L时,对四环素的饱和吸附量达74.5mg/g,对土霉素的饱和吸附量达69.2mg/g。穿透曲线呈S型,且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穿透点向左移,穿透时间缩短,平衡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翻转振荡试验、浸泡试验、动态淋滤试验等,考查pH、液固比、淋滤强度等因素对黄磷渣中磷酸盐溶出影响。翻转振荡试验中浸出液磷酸盐浓度与固液比呈线性关系,在3 h左右达到峰值50 mg/L,而后逐渐降低,说明磷渣中可溶性磷酸盐溶出速度很快,同时磷渣颗粒表面钙离子吸附浸出液中磷酸根形成磷酸钙,但试验过程中颗粒相互剧烈撞击使吸附层脱落不断暴露出新吸附表面,最终使浸出液中磷酸盐浓度降到较低水平。磷渣翻转振荡浸出液最终pH会稳定在10.5左右,与浸出液初始pH无关。根据动态淋滤试验,黄磷渣在水环境中磷酸盐释放总量约为0.5 kg/t。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生物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以花生壳(PS)与耐铅米曲霉菌(H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吸附剂(PSH),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SH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Pb~(2+)的动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SH较PS的动、静态吸附能力均明显提升,PSH的动态吸附穿透时间随柱高增加或流速、初始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传质区长度随柱高减小或流速、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变化对穿透时间和传质区长度影响最大.Thomas模型较好的描述了PSH对Pb~(2+)的动态吸附过程(R~20.95),说明该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并非限速步骤.BDST模型准确预测了PSH吸附柱高度与不同时间点浓度c_t与起始浓度c_0的之比、不同流速和初始浓度下穿透时间的关系,当c_t/c_0=0.6时,预测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仅为2.89%.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并获得了相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定床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延长;当CV初始浓度和流速增加时,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急剧缩短.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AGS对CV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当CV浓度为100mg/L,流速为8.3mL/min,固定床高度为20cm时AGS对CV的吸附动力学与Thomas模型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为0.9813.BDST模型能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平均误差小于10%.吸附CV染料后AGS可用无水乙醇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15.
沸石独特的结构使其对铅离子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尤其可以应用在处理工业含铅废水方面。本次试验系统考察了潍坊某地天然沸石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应用条件。验证静态吸附最佳条件,确定在滤速为0.5m/h(4.77ml/min)的时,沸石动态试验对铅离子去除最有利,此时沸石柱的穿透时间为4.0h。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废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进气温度、废气浓度对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吸附甲苯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炭纤维(ACF)的穿透时间、平衡饱和吸附量的变化情况,并用Y-N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研究了吸附饱和ACF采用氮气热再生法,确定了温度、流量、再生时间等最佳操作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的TOC和总P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8.9%;TOC饱和吸附量为5.27mg/(g·L),总P饱和吸附量为0.486mg/(g·L);"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最佳处理量为35mL/g,最佳吸附流速为5mL/min,在此条件下对TOC和总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8.7%和20.3%。综上所述,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整体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可用于处理活性炭生产废渣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盐酸介质中,锌能被D-354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吸附;又可以去离子水有效地洗脱。本方法简易可行。操作周期短,所用试剂大多是非消耗性的。  相似文献   

19.
4种人工湿地填料的f2噬菌体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迪  郑祥  魏源送  杨勇 《环境科学》2013,34(10):3904-3911
以无烟煤、钢渣、沸石和镁橄榄石这4种人工湿地填料为研究对象,以f2噬菌体为模型病毒,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和比较了4种填料的f2噬菌体吸附效果与特性.静态吸附结果表明,4种填料的f2噬菌体吸附去除效果依次为无烟煤>钢渣>镁橄榄石≈沸石,其中无烟煤对f2噬菌体的吸附过程经历了快、中、慢3个吸附阶段,且随着无烟煤投加量的增加,f2噬菌体去除率逐渐增加,优化的无烟煤投加量为8.0 g(固液比1∶12.5);4种填料的f2噬菌体等温吸附满足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无烟煤和钢渣的f2噬菌体吸附满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它们的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35×108PFU·g-1和2.56×108PFU·g-1,与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平衡吸附量基本一致;液膜扩散过程为无烟煤和钢渣吸附f2噬菌体的速率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控制步骤.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吸附柱的f2噬菌体吸附过程经历了适应、吸附、脉冲吸附和动态平衡这4个阶段,达到动态平衡时的f2噬菌体对数去除率大于2.55 lg.  相似文献   

20.
水体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其中Pb2+是毒害性大的重金属之一。该文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钢渣-锰渣复合陶粒(SS-MS),并利用自制吸附柱进行动态试验过程中,对吸附Pb2+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S-MS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R2=0.999)和McKay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9 4),说明SS-MS吸附铅离子主要利用单层化学吸附。研究了动态吸附过程中的吸附柱和初始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降低和吸附柱高的升高,吸附能力呈增加的趋势,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达到了较高的吸附能力。采用Thomas、Yoon-Nelson、BDST模型进行分析,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2,BDST模型在h=5 cm时相关系数R2值为0.997 89。并通过SEM-EDS探究微观变化,阐明了吸附机理。因此,SS-M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吸附材料,特别是来自受污染位点的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