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分别为81%、73%;进水TN质量浓度在10 mg/L以内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N质量浓度都低于2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标准;进水TP质量浓度为0.54~1.50 mg/L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P质量浓度均为0.08~0.34 mg/L,也均低于GB 3838-2002V类标准规定的限值;3种草皮缓冲带径流水SS去除率和沿程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径流水SS去除率为80%时.通过计算可知3种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6.1~20.4 m.其中百慕大草皮缓冲带最低,为16.1 m.  相似文献   

2.
阳澄湖和滆湖微囊藻毒素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6—10月进行了阳澄湖和滆湖的水样采集及分析,对水体中胞内和胞外3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和TN、TP、Chl-a等富营养化指标在两湖的分布情况及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澄湖的微囊藻毒素及富营养化因子浓度在不同点位的差异小,而滆湖从北部到南部呈下降趋势,两湖相比,滆湖的浓度远远高于阳澄湖;富营养化因子影响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分布和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MC-LR、MC-RR和MC-YR与CODMn、TN、TP、PO3-4-P、Chl-a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MC-LR、MC-YR与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性分析显示Chl-a是影响3种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关键因子,可以通过Chl-a对水体中MCs的浓度进行预测,为微囊藻水华和微囊藻毒素污染的预警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厂低浊高藻水的处理难题,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改性凹土)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的除藻除浊效果。设计实验原水条件为叶绿素a(chl-a)浓度为98.58~110.35μg/L,浊度(5.6±0.5)NTU。考察了PAC和改性凹土的复配投加量、混凝沉淀时间、pH、投加顺序、搅拌速率等工艺参数对Chl-a和浊度耦合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凹土"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投PAC的效果。当PAC投药量12 mg/L,改性凹土投药量10 mg/L,沉淀时间20 min时,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5%和89.2%,可至少减少40%的PAC投量,且形成的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最适pH范围为7~8。投加顺序应为先投加改性凹土,混合搅拌转数宜慢速,可控制为50 r/min。  相似文献   

4.
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好氧活性污泥与失活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性能.17β-雌二醇初始质量浓度为500~10 000 ng/L,采用失活好氧污泥进行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pH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在30 min内达到平衡;pH在6~9时对吸附没有影响,pH为9以上时,随着pH升高吸附量减少;温度升高吸附能力降低;其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且呈线性吸附.在10、20、30 ℃时,Freundlich吸附常数KF分别为91.81、80.65、61.49 L/kg,分配系数Kd分别为561.80、 435.60、306.70 L/kg.另外研究了20 ℃时好氧活性污泥的KF与Kd,它们分别为91.72、514.90 L/kg,与同温下失活好氧污泥的KF和Kd差别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综合利用TN、可溶性无机氮(DI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TP和浮游植物等指标,通过参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浮游植物优势种法评价了南太湖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1)南太湖夹浦、新塘、小梅口、幻溇4个断面的TN质量浓度为1.80~2.53 mg/L,TP质量浓度为0.08~0.11 mg/L,DIN质量浓度为0.55~1.10 mg/L,Chl-a质量浓度为6.4~19.2μg/L。(2)夹浦、新塘和小梅口3个断面的综合营养状态均为轻度富营养,幻溇断面为中营养。南太湖综合营养状态水平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级递减的趋势。(3)南太湖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过程为鱼腥藻(Anabeana)→微囊藻(Microcystis)→拟浮丝藻(Planktothricoides),但均属于蓝藻。因此,浮游植物优势种法评价的南太湖富营养化水平为重富营养化,但该方法由于不确定性较大,一般只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HCR)/水解酸化/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组合工艺对盐酸金霉素生产废水进行中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COD、NH+4-N分别高达20 000、2 500~2 600 mg/L,残留抗生素质量浓度为200~300 μg/L的情况下,CAST反应器出水COD低于350 mg/L,出水NH+4-N约为400 mg/L;HCR工艺运行过程中,最佳DO为3.0~5.0 mg/L,最佳水温为20~30 ℃,系统达到最佳运行效果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左右;CAST工艺运行过程中,最佳DO为3.0~5.0 mg/L,最佳水温为18~23 ℃,最佳pH为5~8.  相似文献   

7.
北京红领巾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与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领巾湖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以再生水为补给水源,在调节湖区小气候、改善周围生态环境、提供居民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2008年3~10月的浮游藻类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该湖为重富营养型水体,浮游藻类平均细胞密度为24.73×106个/L,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为84.67μg/L;优势种群是微囊藻(Microcystis...  相似文献   

8.
以环境水体中21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为目标物,对其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中的去除特性和行为归趋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表明:21种EDCs在该组合工艺进水中,己烷雌酚(HES)质量浓度最小(4.6ng/L),双酚A(BPA)质量浓度最大(219.1 ng/L);出水中HES质量浓度最小(0.2 ng/L),BPA质量浓度最大(6.7 ng/L)。该组合工艺对21种EDCs有很强的去除能力,除己烯雌酚(DES)、双烯雌酚(DIES)、壬基酚(4-n-NP)和辛基酚(4-OP)的去除率分别为85.1%、84.9%、77.1%、75.8%外,其余EDCs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EDCs在A~2/O—MBR组合工艺中泥水两相的迁移行为可用泥-水分配系数(Kd)表征,21种EDCs的Kd均较高,表明污泥对EDCs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大部分EDCs是通过污泥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9.
广西岩溶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检测器(GC-ECD)对广西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广西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岩溶地下河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为0.09~16.17ng/L,均值为6.47 ng/L;水体中滴滴涕(DDTs)质量浓度为0.09~9.10 ng/L,均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三亚河口海域叶绿素a(Chl-a)浓度及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分析了Chl-a和各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Chl-a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河口海域的表层水温、pH、盐度、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DO、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该海域的Chl-a浓度较低,表层平均值为0.203mg/m3,底层平均值为0.179mg/m3,且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Chl-a浓度是底层的数倍,远离河口采样点的底层Chl-a浓度是表层的数倍,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靠近河口采样点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更容易得到陆地径流的补充;该海域的Chl-a浓度与无机氮(DI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活性磷(DI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两者质量浓度之比(DIN/DI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均不存在相关性,Chl-a浓度主要受磷含量的控制;该海域Chl-a浓度与Cd、Pb、Cu、Hg、As浓度基本未呈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