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流氮素污染已成为上海市区域内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GLOBAL-NEWS2模型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区域河网氮污染输入负荷进行计算和建模。河流氮污染输入负荷模型包括点源输入、非点源输入和上游输入3个部分。结果表明,上海市区域河网氮污染输入负荷总量估算值为68.39Gg/a,其中点源氮输入负荷为15.43Gg/a,非点源氮输入负荷为41.29Gg/a,上游氮输入负荷为11.67Gg/a。非点源输入所占比例最大(60.37%),而其中又以农业氮肥输入为主(19.05Gg/a)。因此,要减少河流氮污染输入负荷,限制农业活动中氮肥的施用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将上海市河网作为一个封闭边界的氮循环流域尺度进行建模和分析,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氮在流域内的子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双林  杨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2):93-97,102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国家之一,其在水质交易的研究、试点、推广和立法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长期的实践,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介绍了美国《清洁水法》和相关州法律关于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法律规定,研究了交易驱动力、赋予非点源交易权、鼓励综合许可证和实行多方参与并实行成本分摊等在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项目...  相似文献   

3.
滤料粒径对给水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刘屋洲水源水,考察了不同陶粒粒径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以及水头损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3~5 mm的UBAF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高,但是其水头损失较大,且反冲洗前后水头损失变化偏大,不利于UBAF稳定运行。陶粒6~10 mm的UBAF运行状况良好,氨氮的去除率为73.8%,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8.6%,滤池24 h过滤水头损失<0.4 m,反冲洗前后过滤水头损失变化量<5 cm。其出水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滤池的水头损失小,反冲洗前后也变化甚微。进一步的实验表明陶粒破碎会导致滤料粒径级配变化,使得水头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连续式65d运行过程中,采用砂滤/超滤回用处理校园景观水,对校园景观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1.5%~37.0%,平均去除率为18.7%;超滤膜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40.5%~93.7%,平均去除率为67.5%。(2)生物滤池对氨氮去除率为1.0%~77.6%。(3)砂滤/超滤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为24.6%~100.0%。(4)生物滤池内生物相以菌胶团和后生动物为主,利用后生动物对有机颗粒等的吞噬,使系统具有良好反堵塞自我调节作用。(5)利用10%(质量分数)NaOH对膜清洗效果要优于10%(质量分数)HCl。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湖西岸COD下降趋势显著,DO非显著上升,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TP和TN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2)主成分分析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73.645%的结果,分别代表水质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得分表明,2009—2015年太湖西岸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水质污染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氨氮和COD是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运行后库区水质问题关系库区环境安全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把握三峡库区水质变化趋势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基于2004—2016年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和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水体DO、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水质监测数据评价库区水质,并利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建立入出库断面水质变化趋势模型。结果表明:2004—2016年入库断面梅罗污染指数(Ip)为1.72~3.22,水质属轻污染—重污染,变化波动大;出库断面Ip为0.82~1.46,水质属清洁—轻污染,总体保持平稳;入库断面水质指标逐年偏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级标准,出库断面水质指标逐年偏向Ⅰ级标准,入出库断面首要污染物是氨氮,ARIMA模型预测显示未来入出库断面水质好转。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北地区水窖水低温低浊且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混凝工艺实现水质提升。通过研究混凝剂投量、助凝剂投量、pH等单因素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254、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以及其最佳水平。结果表明:采用PAC+PAM的组合处理窖水时,最佳工艺参数PAC投加量为52.08 mg·L-1,PAM投加量为0.32 mg·L-1,pH为8.03时,微污染窖水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5.8%、81.1%、48.6%。且在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模型中,各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助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pH;混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投加量。通过模型可信度分析证明: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混凝工艺处理水窖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雨雪水等非常规水源水质的净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浦阳江干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水质分析和河岸带土地利用解译,分析其干流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和底栖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和总磷(TP)与林业用地呈负相关,但与农业用地显著...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过去3 0年中已在水质改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据统计,全国仍有3 9%的江河、5 1%的河口水域和45 %的湖泊、水库(不包括大湖流域)不能达到水质标准。刚过去的2 0年,国家污染物减量排放系统( NPDES)计划实施的地区已从5万个增加至5 0万个,但由于事实上各个流域情况大相径庭,影响了水质目标的实现。最近提出以流域为基本前提的NPDES系统即流域许可证制度,将是控制不同流域水质的有效途径。流域许可证将控制该流域范围内的点源排放。据此,NPDES许可证管理部门可以考虑流域的水质目标,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包括点源和非点源的分别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低温、低浊、微污染,且常规混凝—超滤技术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KMnO_4强化混凝—超滤技术处理集雨窖水,考察了KMnO_4投加量对去除污染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KMnO_4的最佳投加量为1.0mg/L,预氧化5min后,高锰酸盐指数、出水在254nm处吸光度(UV_(254))、氨氮、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26.7%、25.8%、51.4%、75.0%、96.8%,与常规混凝—超滤技术相比,KMnO_4预氧化可使高锰酸盐指数及UV_(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约6、5百分点。KMnO_4预氧化可以有效提高常规混凝—超滤技术的出水水质,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TP、浊度去除的强化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