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水葫芦对萘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条件下 ,以水葫芦为对象 ,对水生植物净化塘处理萘污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静态试验中 ,水葫芦净化塘对浓度为 2 5、6 5和 16 1mg L萘污水的 7d净化率分别为 97 1%、93 7%和 90 4 %。动态试验中 ,相同浓度萘污水 7d后的出水净化效率分别为 99 2 %— 99 9%、97 3%— 98 6 %和 94 6 %— 96 7%。进水浓度分别为1 2mg L和 6 5mg L萘污水在水葫芦净化塘中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 5d和 7d ,水葫芦净化塘动态过程的净化效率高于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水葫芦对萘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条件下,以水葫芦为对象,对水生植物净化塘处理萘污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中,水葫芦净化塘对浓度为2.5、6.5和16.1mg/L萘污水的7d净化率分别为97.1%、93.7%和90.4%。动态试验中,相同浓度萘污水7d后的出水净化效率分别为99.2%—99.9%、97.3%—98.6%和94.6%—96.7%。进水浓度分别为1.2mg/L和6.5mg/L萘污水在水葫芦净化塘中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5d和7d,水葫芦净化塘动态过程的净化效率高于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简讯     
日本的一项污水净化装置日本公开专利1981—54191号发明是活性污泥法净化生活污水的装置。参见附图。1是收集处理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处理槽。是借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 d灌水/4~5 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 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原理、管理、效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d灌水/4—5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氧化塘是一种经济的污水净化系统,但由于停留时间长,需要大面积水面,故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但在氧化塘中放养水生植物吸收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可以加速污水净化,提高生物氧化塘净化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采用凤眼莲、水浮莲、革命草、槐叶萍、细绿萍(U.K.)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壤吸附、士壤生物净化作用及其他净化作用,对污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自净的机理及途径作一简要综述。为污水土地处理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化工厂等十几个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通过沟渠汇入汉沽污水库,污水中含DDT、六六六和汞等多种有毒物质。水库中氮、磷等元素非常丰富,藻类生长旺盛。该污水库是个简单的氧化塘,天津市环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污水库水质分析数据及库中浮游生物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污水库有相当强的净化能力。本文主要报导小球藻富集DDT的能力,为研究污水库中生物净化,为污水库管理、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污水的效应,并对其净化污水的机理以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菖蒲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研究了土壤、粉煤灰和土壤及粉煤灰3种基质构建的菖蒲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探讨了进水流量对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粉煤灰基质构建的菖蒲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的TP、TN、NH4+-N、浊度净化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9.7%、85.8%、99.5%、99.3%;用粉煤灰和土壤基质构建的菖蒲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的COD净化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可达83.2%。因此,菖蒲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强,尤其适合广大中小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运用LCA方法分析污水再生处理的成本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全过程为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清单分析、当量计算和权重分析等一系列分析过程,计算出污水处理过程的投入成本及污水再生处理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得出污水在经过处理后,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环境正效益。该研究明确了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优化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人工湿地作为近 2 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廉价的替代方案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分析中 ,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组成、基本的结构设计类型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同时详细论述了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及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为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物总氮测定中两种消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组织中氮、磷的含量是考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经典的Kjeldahl(凯氏)消化法和H2SO4—H2O2消化法测定了人工湿地植物体中总氮含量,分析了两种消化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总氮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净化洗衣房污水可能采用的方法,对影响药剂法和泡沫分离法净化效果的一些因素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最后介绍了药剂法和泡沫分离法在洗衣房污水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随着污水的净化,产生大量的污泥。如制浆造纸工厂碱法草浆中段污水经过一次沉淀池后,每处理一立方米污水产生0.6公斤干污泥(主要是短纤维和薄壁细胞);经曝气池生化处理后,每除去一公斤BOD_5产生0.6公斤剩余活性污泥;再进一步以硫酸铝为絮凝剂进行化学处理后,每去除一公斤COD_(cr),则产生化学污泥0.9公斤。  相似文献   

16.
藻菌生物膜是一种高效共生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兼有藻、菌的协同作用,因此在降解机理上与生物转盘或活性污泥法不尽相同。就其高度集中的净化空间和净化时间而言,又异于氧化塘或氧化沟。生物膜上大量的菌来自活性污泥,它们对炼油污水主要毒物石油、硫化物、酚类化合物和氨(铵)氮化合物等的氧化分解,早已为众周知。在直观上,藻类是生物膜的主体结构。藻类对上述毒物的综合去除,截今虽极少报导,但氮磷、有机物和其它毒物的净化,资料却十分丰富。自Wahbeh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无动力人工湿地分散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等特点,以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3户典型家庭为例,采用无动力人工湿地系统分散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比较冬、夏两季人工湿地对居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无动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明显,冬季生活污水COD、TP、TN、氨氮、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1.83%、97.20%、83.52%、55.34%、71.79%;夏季COD、TP、TN、氨氮、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52%、93.99%、83.22%、75.15%、65.04%。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TP、TN、氨氮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或一级B标准,COD可以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标准,但人工湿地对COD及氨氮的去除受冬季低温影响十分显著,且出水SS不能达到GB 18918—2002相关标准,建议增加拦截设施或在冬季设置保温措施以提高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是利用介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来处理污水。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和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及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对污染物去除将成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倪林  朱建文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174-176
试验研究了EM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不同EM投放量以及EM对不同性质的生活污水净化效率及选择性,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
水生植物类型及生物量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水生植物类型和生物量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效果的影响,选取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3种水生植物对宜兴市周铁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净化。实验对不同植物分别设置4个生物量梯度以及无植物的对照组,考察不同植物和生物量对尾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效果存在差异,总氮净化效果(30 d)受植物类型影响显著(P0.05)。粉绿狐尾藻对总氮和硝氮净化效果(30 d)最好,分别为95.28%和98.50%;苦草对氨氮和总磷净化效果(30 d)最好,分别为95.30%和95.80%,且苦草生长有利于降低亚硝氮的产生量。不同生物量对尾水净化效果影响较小,空心菜、苦草和粉绿狐尾藻去除总氮的最佳生物量分别为157.50、460.80和1 120.00 g,去除总磷的最佳生物量分别为157.50,609.40和590.00 g。不同生物量对空心菜生长存在影响,高空心菜生物量到后期会衰败,而低生物量处理组在实验周期内持续生长,造成高生物量净化效果低于低生物量,建议使用空心菜净化污水时,使用低生物量处理,且在其达到最大生物量(610.00~880.00 g)之前进行收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