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抽样编码,以《扬子晚报》为研究范本,选取了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国事访问、雅安地震后慰问灾区和"习奥会"三个时期的相关报道,从新闻目的、议题设置、形象塑造和报道体裁四个方面来分析习近平主席及其夫人的媒介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83年至2011年这28年间的所有关于农民工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析农民工媒介形象传播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大众媒体在报道中所能采取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5.
邻避问题激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危险设施选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核设施则是邻避设施中负外部性等级较高的一类设施.通过分析各行业邻避问题的九因素分析框架引入核设施邻避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核行业和值得借鉴的非核行业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了影响邻避问题的核心要素包括程序公正、企业与政府公众形象、行业污名化倾向和补偿不合理等方面内容.核设施运营单位应在这些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和措施以减小邻避问题对核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境遇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的"盲流"到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经由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让受众对农民工的理解不断加深。本文重点关注2006年之后的农民工形象塑造的变迁,揭示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新闻报道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8.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的大背景下,媒体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报道也不断增加。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在媒体的报道过程中所塑造出的大学生创业者形象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二维测量框架理论,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网"24小时新闻"对复旦投毒案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新闻报道的时间框架和空间框架的建构及其变化特点,总结其报道规律。  相似文献   

11.
改进会议活动报道是党报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特别是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出台后,各级党报纷纷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本文试从新闻标题、主要内容、语言风格、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脸",晒晒各地媒体将"权威声音"进行"清新表达"的生动实践,并从机制探讨如何形成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改文风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12.
"悦读纪"、雨枫书馆的成功营销,使得女性图书市场已获得一席之位。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女性图书的市场开发,现以"大众女性+感性"的市场准则定位,出现了目标受众定位一致化、图书内容同质与跟风、文化内涵缺失等弊端。为此,本文在现有的女性图书市场开发中,结合长尾理论的受众分析,开发新的目标受众群——精英女性,培育负有责任与理性的女性市场,为探析我国女性图书阅读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找寻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青岛日报》"东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长达10天的100多条报道中,选取了10篇较为详细的报道,从间接信源的性质、信息量、报道内容、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来量化分析了《青岛日报》对该事件报道的可信度,结论是间接信源使用越多,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南方都市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关于彭丽媛的报道共4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板块、图片类型、议题内容、报道切入角度、文章倾向性、主体框架呈现、形容词话语分析七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探究都市报关于"第一夫人"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与人类对美的追求密不可分,但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一定的审美偏差。本文主要从社会新闻报道出发,认为在女性报道中更易出现此种偏差。在女性报道中,媒体大多聚焦于女性的性别特征或者女性的刻板印象,而并非新闻所需传达的信息本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框架建构,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梁志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底层女性形象。通过分类可以发现她笔下的底层女性形象具备底层性与命运苦难性的共性。梁志玲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表达了对底层女性的理解与悲悯,透露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