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文章内容简析:《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节,通过对文章动词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父爱子之情。或者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正>我每日必读几份报纸,尤爱副刊文章,从中颇获裨益。学生早恋已是老话题了,今年在《广州日报》的副刊"每日闲情"上连续看到两篇有关早恋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一篇是《高中老师写给早恋男生的一封信》(2014年5月27日《广州日报》),另一篇是《初二女儿收情书》(2014年6月14日《广州日报》)。我将其推荐给一些老师和家长,他们感叹若早一点读到这样的文章就好了。而今,学生早恋呈现低龄化和多发之势,用常规方法教育很难奏效。而这两篇文章却跳出了老套,做了新  相似文献   

4.
<正>成长,是一个包含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话题。成长的路上,不是只有风和日丽、花香鸟语,也会有暴风骤雨、霜雪满地。让孩子们坦然地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雨,并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人生力量,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这也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课堂训练目标则是"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教学设计篇目的选择来自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九年级上册《最忆少年时》中的四篇文章,分别是《谁是  相似文献   

5.
<正>《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结论"能平均分成3份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要每份尽可能接近,每份多‘1’或少‘1’是保证找到次品次数是最少的。",很多教师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都会感到学生在理解这一结论时很困难。于是,我们在借助天平"找次品"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该问题进行了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节好的课,就如放风筝一般,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扶摇直上,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校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一课一练、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在备课时该如何进行课堂练习合理设计呢一、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其实就是要保证学生每节课学有所得,所以我们设计课堂练习应明白当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在这节课中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要针对这些知识进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授《说"木叶"》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如何筛选、确定关键词、关键句把握全文  相似文献   

8.
<正>从教10多年来,听过的课近千节,每节课都让笔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但记忆中有两节课给印象最为深刻:一节是一年级的《小猫种鱼》,一节是四年级的《放弃射门》。这两节课同样出现"意外",但教者处理方法不一,效果各异。《小猫种鱼》的执教者基本功很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可是在最后一个教学生字的环节中,却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师:"谁能用‘种zhòng’组词呢?"生:(纷纷举手)"种田、种地、种小麦、种西瓜、种稻谷……"师":对!真棒!"这时一个男孩突然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曹丕论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小学是学习写作的基础阶段,本文再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若益于同仁教学分毫,则我至为欣悦。一、让读书与习作桴鼓相应在读书与习作结合方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学生每读过一小段时间的书以后,我会抽出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可长可短,然后说一下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是否发生过与自己读过的书中的类似的事,又该怎样写,一般是先交流后写。这其实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文章。在内容上,其哲学思想成就巨大,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和系统化。在文风即行文形式和风格上,它们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这二篇文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特点。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行文形式和风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只有这种文风的大众化,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既不具有解释世界,也不具有改造世界的作用。现在,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哲学思维"的问题,还有着其它原因。解决这个文风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一堂语文课,老师需要讲什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些基本的要求。1.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努力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相似文献   

14.
<正>《圆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第二节的内容。从单元编排上看,第四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三部分:认识圆、圆周长、圆面积,本课时既是对圆认识的继续深化,又为圆面积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周长"知识体系编排上看,本课时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主题】《梅花朵朵开》(教师用Excel制作的可操作动画)【案例背景】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却没有适合教学的教材来作为教学指导,所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都由教师自己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来自主进行编写,因此,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用来训练学生手眼协调的动手操作实践课。培智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正>朋友在自己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有绝望的感觉》,阐述了他在一所中学组织班会的无奈、悲哀甚至绝望。这是一个善于思索、颇有见地的班主任,也是我一向敬重的朋友。他在文中说,那天,他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我们为什么爱说脏话"。朋友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视频、有故事、有文字,内容颇生动。但上课不久,就有两个女生看着手机频频笑出声,  相似文献   

17.
<正>"三疑三探"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这种能力通常是在"运用拓展"这一环节得以真正体现。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编题、学会展示至关重要。怎样引导学生学会编题呢?本人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如下体会:一、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积累词句知识,夯实基础1.积累优美词汇,掌握词汇辨析的技巧在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后,我顺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中指出:"学习训练语言,发展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语言表述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技能。学生要驾驭它,一方面,要大量地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习得祖国的语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适时的、循序渐进地点拨指导。通过有效的说、写训练,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长足的进步。我结合课例来说说我的语言训练,来谈谈语言训练的四个"一"。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文笔优雅,气韵充实,意境悠远。写出了荷兰  相似文献   

19.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一节失败的初一历史合作学习课感受到了合作学习中的不作为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处于一个组的学生并不一定都在合作;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训练;小组合作中适当引入奖励和竞争机制;合作学习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