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父母对你的爱家,带给你的是什么感觉呢?若不是那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度过一个无聊的夜晚,我也不能深刻体会到家带给我的温暖和浓浓的爱。(开篇巧设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天放学,我和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听到了一个让我窃喜的消息:爸爸妈妈都要出去吃晚饭,决定把我一人留在家里。幻  相似文献   

4.
<正>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想写好、写活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写谁?为什么选他/她?他/她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开头简单引出习作对象。这个习作对象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且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二、详写习作对象的突出特点。可是几个生活事例,也可是对习作对象周围人的采访,还可分别列举理由。要求:事例得当、主次分明、逻辑清晰。三、结尾抒发情感,总结全文。要求:照应开头,点明题目,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往往重视指导、重视写作、重视修改而很少重视读者的作用。近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了"五读递进"习作法,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产生共振共生的作用,促使儿童习作语言的发展。"五读递进"习作法:"一读纠偏""二读分享""三读引导""四读提升""五读共生",能充分发挥学生、老师的多元作用,使学生在习作之后自觉纠偏,乐于分享,接受建议,修改完善,真正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具体地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使习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习作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体验,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本文主要从习作素材、习作指导和习作点评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习作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与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习作,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习作评价怎么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检验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适当地应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灵活、耐人寻味,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能够洗涤人的灵魂,提升智慧、激发情怀,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倾诉,它能跨越国界,感染精神,给人力量,其价值无可限量,难以言喻。教学中教师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深研穷磨,带学生到音乐欣赏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感受、喜爱音乐与体会音乐,并且培养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从说话写话到习作,对刚迈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更是一个飞跃。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观察积累、活动体验、诵读感悟、习作指导和评价这几个方面,让小学中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习作。  相似文献   

16.
习作讲评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习作讲评课目标庞杂,主体单一,方法笼统,效果甚微。本文尝试从变"设法挑刺"为"赏识激励";变"漫天撒网"为"重点捕捉";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演一台戏"等方面重点突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让习作讲评课上出实效,彰显智趣。  相似文献   

17.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包括: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规则化生活状态的交互影响,儿童生活体验的率性与基本分析判断能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改进指导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学段目标不明,任意拔高,降低学生习作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习作"。为了降低学  相似文献   

19.
扎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习作的动机,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236-237
<正>不少学生在两节作文课上,往往是冥思苦想了一个多小时,在最后三十分钟时脱离实际、生编硬套、胡编乱造,诸如自己的父母去世、自己身患重病等。这看似荒唐的事就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更甚者有的小学满分作文也是这样"打造"出来的。身为语文教师,这实在是我们的悲哀啊!可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呢?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