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56年华县8级大震死亡人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料记载1556年陕西华县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这是否可信?有人曾提出质疑;为什么这次地震造成如此之惨的亘古横祸?不少人曾进行过探讨。笔者在主编《陕西省志·地震志》一书过程中,全面查阅了有关华县地震的历史史料,对此数字亦表示疑虑,本文即是对华县地震中死亡人数及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早的地震史料汇编出现在班固(公元32-92年)著《汉书·五行志》里,共收编上自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下至汉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的地震(含山崩)16次。此后,历代正史,如《后汉书》、《晋书》、新、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全都有地震史料汇编。自宋代以来的一些大型类书,如《太平御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地震历史资料发掘工作的深入,地震资料大为丰富。本文就是在《江苏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内部)基础上,参照即将出版的《江苏省地震志》部分内容,探讨江苏——上海地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而尝试评议江苏省重点地震监视区。一、江苏——上海地区历史地震空间分布特征 1.概况李善邦教授于1960年整理出我国第一部《中国地震目录》,其中江苏——上海陆地M_s≥4 3/4级地震有11次,经修订、增补及1960年后发生的M_s≥4 3/4级地震有11次,共22次(见表1)。  相似文献   

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Gorshkov(1937)所汇编的前苏联大陆最早的地震区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类图之一。这是最早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图,因为它标识出了潜在地震危险地区:不仅已知历史地震的地区,而且还根据较早地震地区推断“地质相似区”。1957、1968和1978年的正式建筑规范采用了一些成功的地震区划图。许多年以来,苏联领土的所有地震区划工作均是在E.F.Savarenskiy,S.L.Solviev和M.A.Sadovskiy指导下,地震与地震工程部门委员会指挥和协调下进行的。该机构出版了一部有关震源、方法、结果和参考文献方面的完整的说明书(ICSEE,1980)。Bune等(1974)和Reisner(1985)阐述了影响地震区划实践的思想史。通过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与10年或20年后观测的进行比较,使得地震区划的定性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Mokrushina和Shebalin,1982,1991)。分析了各个地区和整个区域的预报错误、  相似文献   

5.
<正> 据文献记载,胶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共发生5.5级以上地震六次(表1),是地震较为频繁的地区。其中最早的公元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和公元1064年(宋庆历六年)两次地震因文献记述简略,地名又多变迁,后人对震中位置很早就提出过不同看法,今综合所见资料,提出个人意见,供同行们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盐城、扬州、无锡、镇江、张家港、连云港、启东、常熟、江阴、宿迁等15个城市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细砂和粗砂等七类新近沉积土共计275个原装土样历时3年的自振柱试验研究,给出了长江下游地区七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 G/Gmax和阻尼比λ与剪应变幅值γ变化的平均曲线的拟合曲线、包络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由于未见报道其他研究者对长江下游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力参数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加深对该长江下游地区各类新近沉积土动力特性的认识,并对该地区各类工程建设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且有利于推动长江下游地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 盐城地震台地处苏北中原。台站位置是:N33°22′03″,E120°07′40.6″;地磁房建于第四系覆盖层上,磁房是用磁化率较低的石灰岩砌成;仪器房年温差<30℃,日温差<0.5℃;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地磁场Z分量观测始于1979年,工作一直正常。 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前及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展前盐城台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变化皆有异常变化。异常的主要表现是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滞后,通常在盐城这样的纬度地区,地磁Z分量极小值出现时间是11时到13时。但是从1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最早试图确定哥伦比亚地震震中区的工作是Lozano在1906年做的(Ramirez,1933)。他把地震分为三类:强、中、小烈度事件。在1922年,建立了哥伦比亚气象台,它拥有一个由3个台站组成的小台网,从此开始了哥伦比亚仪器观测记录的历史。1941年,在波哥大杰弗里亚纳大学建立了洛斯安第斯地球物理研究所,它管理着几个私立研究所资助的地震台。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8),地震台增加至七个。然而资金缺乏总是影响每个大地震监测计划的执行。这个台网记录的资料和现有历史记载的使用,对由Ramirez对Estrada(1977)所编制的地震危险性图的提高非常有用。Espinosa等在1985年编制了最新的地震危险性图,已按总统1984第1400号令编入建筑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 1987年3月,在江苏省盐城、扬州、淮阴出现了地震谣言流传,涉及到全省三十多个市、县,流传面广,持续时间长。地震谣言使部分群众情绪紧张,人心惶惶,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各级地震部门在地震谣言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辟谣措施,经过两次高潮,历时五个多月,到8月底才基本平息。  相似文献   

10.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1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中国的地震区划工作开始于1920年(翁文灏,1924)。在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承担了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到1954年底,他们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750个地点的烈度作了评定。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地震工作委员会,来检验和批准各种工程场地的烈度评定。当时,由第三历史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查阅了8000多册历史文献,找出15000多条地震记录,最后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以此为基础,李善邦编制了《中国地震目录》。1957年采用地震上限概念和以下两个原则编制了第一代全国地震区划图(1:500万)(李善邦,1957):(1)某一地区过去发生过的同样强度的地震未来还可能重现;(2)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区应经受类似的地震烈度。该图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但并未用于工程实践。理由是:(1)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期限,所得出的高烈度地区范围较大,其中有些地区因缺乏地质研究资料而显得不可靠;(2)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抗震建筑规范。然而,在1966年前,为了建设,采用一致的方法确定了95条铁路沿线和2719个场地的烈度。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S.S.B),直属国务院领导。从那时起,中国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1)国家地震局进行全国?  相似文献   

1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据历史记载,保加利亚记载地震已有2400年的历史。该国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高地震活动部位,有记载以来,常遭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地震活动性有两个主要源:a)来自周边国家(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地震;b)以SE—W和SE—NW走向为主,确定一级线性构造的局部断层(图1)。地震危险性的若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等震线图及其副产品——最大预期烈度(Grigorova,1977,1979)。对核电站、热电厂和一些工业目标已进行了场地评定研究工作,但其结果不宜公布。1988年完成了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新的地震图和建筑规范(Christoskvo和Sokerova,1988)。发表了对一新工厂场地评估和地震危险性谱分析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年4月22日7时52分27.9秒在江苏省东台县琼港附近的海域(北纬32°49′,东经121°04′)发生5.0级(Mn)地震,震源深度为24公里左右。到5月22日为止,一共记录到9次余震。这些余震分布在主震震中西南侧,深度为13—18公里,最大震级为3.1(M_L)。尽管这次地震震级较小,震中又在海域,但有感范围较大,北至盐城地区的阜宁县,西南至常州市,西至扬州地区的宝应县,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将武当断块及邻区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了公元前159年以来中强地震的时、空、强活动图象特征。试图探讨中强地震活动以及主震发生前小震分布与武当断块构造及其区域孕震系统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并对断块周缘的中强地震发展形势作了一些初步讨论。资料来源,主要根据《中国地震目录》(1977年)、《湖北省地震目录及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84年)、《河南省地震历史资料》(1980年)、《四川地震目录》(1975年)、《陕西安康地区地震目录》(1979年)、《陕西商洛地区地震目录》(1980年)和部分县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1965年的建筑规范是最早的新西兰地震危险性评定,它将新西兰划分为三个区。所确定的区界没有作严格的分析,而是通过考虑过去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所记录震中的离散性、近代的地面破坏证据以及一般地质而确定的。所建议的地震系数是根据Skinner(1964)早先所做的工作,采用1940年的Elcentro以及其它一些海外地震记录而确定的。在70年代,对一些大的计划,进行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地震危险性研究。采用经验统计法,根据MM烈度(Smith,1976b)和地面峰值加速度(Matuschka,1978)编制地震危险性图。80年代,地震危险性研究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均有增加。采用MM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速度和谱加速度这3个参数(Matuschka,1980;Peek,1980;Mulholland,1982;Smith和Berryman,1983;Matuschka等,1985)来编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你们好! 《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一书已于1982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建议《灾害学》杂志对该书作一简要报导。因为《灾害学》是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刊物。世界屋脊的历史地震史料是极其宝贵的。也因为构造地震特别是特大地震又发生在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区,特别是历史地震更为世人所罕闻。我提此建议,这也是一个地震战线“老兵”的理解,请斟。  相似文献   

17.
<正> 从《江苏省志·地震事业志》的篇目结构设置,到完成初稿乃至送审稿的全过程的各重要环节,我基本上参与了,初稿和送审稿我也仔细审读过,加上我又参与审定全国十多部地震志书稿,全面情况较熟悉。给《江苏省志·地震事业志》以客观地评价,我想是可以做到的。我总的认为,该志书编篡工作是很成功的。从结构上讲,篇目设置和分类安排是合理的;从资料和内容及其逻辑上讲,是严谨的、科学的;从体例上讲,是符合新志书专业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李庆岭  李金波  马志峰 《灾害学》2007,22(1):98-101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对熊耳山地貌、裂谷以及崩塌遗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认为,熊耳山裂谷及崩塌是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的产物,属典型的地震灾害遗迹。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正> 为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地震科学技术水平和予测予防能力的提高,根据国家地震局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关于联合创办一个本区地震科学技术刊物的决定,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地震学会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地震学刊》现同大家见面了。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包括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市)地处长江、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记载、研究、观测地震较早的地区。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在本区各省市相继建立地震队伍以来,在  相似文献   

20.
贺明静 《灾害学》2007,22(2):141-141
这是笔者在实地考察时收集的地震碑文。一则是记述1303年山西洪洞-赵城8级地震在陕西省蒲城县震情的《重修蒲城县廨宇记》,过去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这次地震在陕西省的地震灾害只有朝邑县(今大荔县朝邑镇)“县厅倾圯”一则。这则碑文证明蒲城于当时“屋宇垣牖倾倒尤甚”,所受破坏不低于朝邑;同时也提示我们,至少在蒲城以东的韩城、合阳、澄城、大荔等地也有可能找到这次地震破坏的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