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某岛礁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规律。方法 在某岛礁进行海洋多区带腐蚀试验,利用表面微观形貌观测、腐蚀产物分析、质量损失测试及点蚀深度测量等手段,对比分析铝合金在不同海洋区带中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结果 5083铝合金在某岛礁海洋全浸区带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最大,大气区带中的腐蚀速率最小,在潮差区带的腐蚀速率介于二者之间。试样在海洋不同区带主要发生局部腐蚀,大气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大,而潮差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小。在不同海洋区带,铝合金腐蚀产物和附着物的混合物中均含有钙元素,大气区钙元素含量远低于潮差区和全浸区,潮差区和全浸区铝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和附着物混合物中主要含有CaCO3、CaSiO3和Al2O3。结论 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差别较大,潮差区和全浸区材料表面附着大量污损生物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Q235钢在模拟自然环境下失效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Q235钢在薄液膜条件下的大气腐蚀过程,探讨了液膜厚度、Cl-和腐蚀产物对Q235钢失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厚度会影响O2的扩散过程,并进一步影响腐蚀速率;C1~环境下,Q235钢腐蚀产物分成2层,外层为多孔疏松层,内层主要为α-FeOOH和γ -FeOOH组成的锈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3种典型耐候钢在江津大气环境中暴晒1 a的初期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户外大气挂片、腐蚀质量损失、SEM、XRD、电化学等方法,研究Q355NH、Q460FRW、Q690的腐蚀速率、锈层形貌、锈层物相和锈层电阻,并与Q345碳钢进行对比。结果 耐候钢和碳钢在大气暴晒初期的腐蚀规律是一致的,Q355NH、Q460FRW、Q690和Q345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50 9、0.053 6、0.047 8、0.055 mm/a,Q690的腐蚀速率最小,约为碳钢的87%。耐候钢和碳钢的锈层都主要由α-FeOOH、γ-FeOOH和Fe2O3组成,耐候钢的锈层更致密,裂纹更少。Q355NH、Q460FRW、Q690的锈层电阻值分别为821.3、1 005、1 080?·cm2,碳钢为101.68?·cm2,耐候钢的锈层电阻值约为碳钢的10倍。Cr和Cu元素在耐候钢的锈层中富集明显。结论 耐候钢的腐蚀速率低于碳钢,3种耐候钢的耐蚀性顺序为Q690>Q355NH>Q460FRW。Cr和Cu元素在...  相似文献   

4.
海工钢在热带海域长尺试验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得A517Q海工钢长尺试样在热带海域的腐蚀行为。方法通过贯穿海洋大气、飞溅、潮差和全浸区的长尺电连接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试样在飞溅区的腐蚀速率最高,潮差区高潮位部位的腐蚀速率大于低潮位。全浸区上部的腐蚀速率高于其下部。各区带试样的腐蚀形貌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三亚海域的海浪飞溅冲刷作用较大,水温和气温较高,导致A517Q长尺试样的飞溅区腐蚀严重。大量的海生物附着,Cr,Mo,Mn,Ni等合金元素的添加,减缓了全浸区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l~-作用下AerMet100钢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和微区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开展盐雾腐蚀试验,对AerMet100钢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分析。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通过SKP测试,得到试样的表面电位分布,通过Gauss拟合,对试样表面扫描开尔文电位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erMet100钢在盐雾腐蚀试验过程中的腐蚀行为从点蚀开始,逐渐发展为均匀腐蚀。腐蚀产物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疏松,内层致密。由于腐蚀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铁的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因此,内外层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的Fe、O元素;内外锈层中均含有少量的Cl元素,表明Cl~-参与了腐蚀反应过程;内外锈层中Cr、Co、Ni等合金元素的存在,使得锈层具有离子选择性、致密性,加速了锈层的产生。未腐蚀的试样表面电位分布比较均匀,集中程度较高,即电位差较小,总体电位差为152 mV,有少量表面活性点随机分布,此时试样表面阴极和阳极分布不规则。盐雾试验3天后,试样表面电位正移,分布趋于分散,电位差增大,总体电位差为270m V,产生较为明显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由于吸附在试样表面活性点附近的Cl~-破坏了表面的氧化膜,腐蚀情况逐渐发生。盐雾试验6天后,试样表面电位进一步升高,分布更为分散,电位差略有减小,总体电位差为180 mV,由于腐蚀产物层的不断扩展,试样表面已经分为明显的较大面积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结论 Cl~-的侵蚀作用破坏了基体表面的氧化膜,使得AerMet100钢的腐蚀在夹杂物处发生。腐蚀产物能够阻碍Cl~-的渗透,对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在安徽省内H1、R1及T28三个站点自然环境下暴露1年后的Q235、40Cr及镀锌钢,开展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及腐蚀层形貌的研究,探讨其大气腐蚀机理。方法采用称量法计算腐蚀质量损失,通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法观察腐蚀层表面及截面形貌,用电子能谱仪测试微区成分,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腐蚀层的物相构成。结果 Q235、40Cr的大气腐蚀产物为Fe OOH、Fe3O4、Fe(OH)3及FeSO4,镀锌钢则为Zn O及Zn SO4。Q235、40Cr腐蚀层表面分布着绒球状的α-FeOOH及片状的γ-FeOOH,镀锌钢大气腐蚀层致密,但T28站点镀锌钢表面形成点状的腐蚀坑,腐蚀防护能力降低。结论同一站点三种钢腐蚀速率大小次序为40CrQ235镀锌钢,站点R1钢的腐蚀速率最大,站点T28的腐蚀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DD6高温合金在650、800、950℃等3种典型温度的燃气热腐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DD6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结果与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腐蚀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650、800℃时,合金的腐蚀速率较小;当温度为950℃时,表面腐蚀产物明显剥落,腐蚀程度明显增加。在650℃下,DD6合金的腐蚀层较薄,主要为Ni O、Al2O3等氧化物。在800、950℃下,腐蚀层分为2层,外层由2部分构成,最外侧为一薄层Ni O和Co3O4等的混合物,次外层为相对疏松的Ni O,内层为Al2O3和Cr2O3构成的相对致密的腐蚀层。腐蚀层下方的基体中,出现了γ’相退化区,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内硫化现象,加剧了热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8.
浸水率对低合金钢海水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计算不同浸水率试样的平均腐蚀速率,并与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测量不同干湿循环后试样在海水中的开路电位、极化电阻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不同浸水率对低合金钢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不同浸水率试样的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锈层组成。结果干湿交替条件下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比全浸条件下增大1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150 mV左右,极化电阻增大2个数量级;且随着浸水率增大,腐蚀速率减小,自腐蚀电位无明显变化,试验初期电阻增大,但是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结论观察腐蚀形貌和锈层组成,全浸条件下以FeOOH为主,干湿交替条件下出现较多的Fe3O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H36钢在西沙海域不同区带的腐蚀行为。方法通过在西沙海域不同区带进行暴露试验,回收后进行腐蚀质量损失、形貌及产物成分分析。结果试样在不同区带的腐蚀质量损失与周期之间遵循幂函数变化规律,飞溅区试样腐蚀速率最快。大气区试样发生较轻的全面腐蚀,飞溅区试样表面可观察到大量明显蚀坑,全浸区试样发生不均匀全面腐蚀。不同区带腐蚀产物均以稳态的α-FeO(OH)以及铁氧化物为主,飞溅区试样腐蚀产物中,稳态物质含量高于大气区,全浸区试样腐蚀产物中含有钙镁沉积物。结论 AH36钢在西沙海域不同区带腐蚀速率快,飞溅区腐蚀最为严重,腐蚀产物生成及转化速度快,腐蚀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碳钢和耐候钢加速腐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Q235碳钢和09CuPCrNi耐候钢的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实验所得到的锈层结构的XRD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γ-Fe2O3、γ-FeOOH和α-FeOOH是构成锈层的主要腐蚀产物.锈层中最终形成的稳定的α-FeOOH腐蚀产物所占比例和分布都将影响耐候钢的耐蚀性能.耐候钢中的Cr可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同时Cr在缺陷处沉淀析出,可以加速锈层中缺陷的愈合,从而可抵御大气中水气及其有害离子的侵入,防止基体金属进一步腐蚀.因此,增加耐候钢中的Cr的含量将有助于提高耐候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监测中有关分析空白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对《海洋监测规范》论证过程中提供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样品检出限应高于样品空白的2倍,测定限应高于样品空白的3倍。亦即,一般情况下样品的测定限应高于空白值的3倍,若样品的测定值低于空白值3倍时,测定值将不可靠。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刍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现有的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模式作了评述,从各种污染物对生物毒性作用分析,各种综合评价模式均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考虑了生物毒性和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提出了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初步模式,并以大连湾,锦州湾为例计算并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海洋生物体中的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也了解大亚湾海洋生物体As含量的背景水平,1993年大亚湾15个测站采集了海洋样品,对其As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鱼类,甲索类,头足类和贝类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5×10^-6,4.70×10^-6,2.28×10^-6和5.57×10^-6,表现出明显的种类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多年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环境质量发展的趋势,指出随着沿海经济及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深入发展,近岸海洋环境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未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重点是近岸水域,尤其是各类入海污染源及其邻近海域,监工作必须由近海向近岸及重点海域转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桥梁全寿命周期考虑,通过对包覆防腐、涂层防腐、密封胶与涂层联合防腐等常用防腐技术的防腐材料、施工工艺和防腐时效等进行了综合经济对比分析,得出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具备防腐蚀材料先进性、施工质量可控性等优点,是桥梁钢构件连接螺栓的最优腐蚀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海洋环境中有机锡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海洋环境样品中有机锡 分析技术。对有机锡样品的采集,保存方法,分析预处理程序及最终检测方法作了系统概述。重点介绍了以色谱法为中心的对锡高灵敏,高选择性联用分析技术,从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等方面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结合国内外污水海洋处置趋势分析,针对甸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阐述排海工程在保护近海环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就海洋自净能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海工程的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开展海洋生态效应和污水海洋处置规划研究以及开拓资金渠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据实测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研究伶仃洋水文特征,主要污染物入洋负荷量与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伶仃洋受地形,径流,潮汐等的综合作用,水动力条件十分复杂,不同水域有不同的水文特征,伶仃洋水下地形滩槽相间,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以径流沉积为主,东部以潮流冲刷为主,伶仃洋盐度,含沙量和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分布基本与水下地形 走势相吻合,伶仃洋水环境质量变化经历了四个过程,目前水环境质量较好,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基次是活性磷,氮磷富营养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情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日本实施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的状况。日本开展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基本始于1970年代的初期或中期,监测地域覆盖河口、沿岸、港口和近海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监测调查、公共用水域水质调查、广域综合水质调查和化学物质环境实态调查;海洋污染调查和放射能调查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水下采油树腐蚀防护技术现状,从采油树腐蚀环境、材料选择、阴极保护及涂层防护方面系统地探究了水下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对采油树的服役环境、服役要求及材料性能等进行了探究,并对常见水下采油树的材料316L、25Cr7Ni4Mo型双相不锈钢、30CrMo钢及Inconel 625等进行了分析总结.阴极保护方面,主要探究了牺牲阳极在采油树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涂层防护方面,主要对国内外水下采油树重防腐涂层现状、标准及种类进行了综述分析.腐蚀失效方面,对其失效原因及失效分析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探究.最后,就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材料选择、阴极保护、涂层防护及腐蚀失效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