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霞山观海长廊,夕阳斜照,微风吹拂,红树摇曳,鹭鸟归巢……游客们拿着手中的手机、照相机记录这眼前的美景,鹭鸟丝毫没有感觉被“惊扰”。这幅“人来鸟不惊”画卷背后,是湛江市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为引领”,湛江掷地有声地提出,发展的前提,必须“绿”字当头。2022年,湛江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93.1%,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全年,湛江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6天,优良率为92.1%,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二,连续4年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2019年一季度,湛江全市空气综合质量指数稳居全省前列,排名第三。近年来,湛江持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湛江蓝"成为振兴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邓婷  范永敬 《环境》2024,(2):52-54
<正>冬日的韶州大地,天蓝、地绿、水清,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是韶关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23年韶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98.1%,全省排名并列第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4%,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7;臭氧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8.7%,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23个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河流(省考以上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排名全省第2,  相似文献   

4.
《环境》2023,(2):29-32
<正>全年空气质量AQI达标率95.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同比改善4.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0%,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5个国考断面和2个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国考断面水质改善情况排名全国第4、全省第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0.3%,2021年度生态振兴工作全省第2;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湛江空气质量排名一路领跑全省,这不仅得益于湛江的优越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湛江在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不懈追求。今年1至9月,湛江空气质量排名一直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国众多城市因空气污染叫苦不迭之时,湛江空气质量一路领"鲜",被誉为"最适合洗肺"的城市,天然"大氧吧"成为湛江特有的城市名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守住蓝天碧海,让市民们继续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今年以来,湛江市环保部门进一步改革创新、攻坚  相似文献   

6.
正"排名前三:黄坡、大山江、赤坎水厂(塘口取水口);排名后三:罗屋田桥、文部村、排里。"鼓励先进,督促落后。湛江发布全面攻坚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行动"一号动员令",对湛江全市纳入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状况进行月度排名。"要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开展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加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  相似文献   

7.
《环境》2021,(1)
正2020年以来,湛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1—11月,在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湛江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中向好,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二,其中PM_(2.5)平均浓度值为19微克/立方米,优于欧盟标准,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并被省综合评定为"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8.
郑秀亮 《环境》2020,(3):40-41
正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3,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四位,珠三角第一。PM_(2.5)年日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二,珠三角第一,并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_(10)同比下降4%,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四、珠三角第一。2019年,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交出优秀答卷,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升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郑秀亮 《环境》2020,(8):60-62
正今年1—6月,肇庆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13,同比上升4位,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排名第11,同比上升10位,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1位。"肇庆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与我市推动建筑陶瓷企业‘煤改气’,助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肇庆市委书记范中杰表示,肇庆把推动建筑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着力推动全市陶瓷行业"煤改气",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产业也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23,(2):36-38
<正>“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退休后随女儿定居惠州的杨华元对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与杨华元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组散发着幸福味道的数字:2022年,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达Ⅱ类,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9个省考断面达标率100%(优良率94.7%),劣Ⅴ类比例为0;惠州市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0位、全省第6位,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均居于珠三角第1;全市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100%。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6,(10)
正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五,珠三角9市排名第一;2014年全国第五,珠三角第三;2015年全国第三,珠三角第一。今年上半年,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8.9%;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6.1%,全国第二,珠三角第一。如此骄人的空气质量成绩,竟来自一座石化名城——惠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全市GDP为3140亿元,较2013年2670亿元增长了17.6%),全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2.
树立机遇、创新和发展意识 ,全力以赴完成国家下达的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确保年内实现“一二二”环保重点目标 ,7月 1 0日至 1 2日 ,江苏省召开全省环境保护局长会议 ,为推动全省治污达标重中之重工作增温加压。根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要求 ,到今年年底江苏省要实现“一二二”环境保护目标 ,即 :“一控”、“双达标”和“两水体变清” (太湖流域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 ,淮河流域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 )。今年上半年 ,全省各地全力推进“一二二”环保目标工作。到 6月 30日 ,全省有治理任务的污染源基本完成了治理任务 ,全省 1 3个省辖市也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从今年一季度起,生态环境部每季度开展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排名。在5月7日首次通报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状况中,中山以-54.70%的变化幅度排名广东第一,全国第三。-54.70%的水质变化幅度是中山水质改善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山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24条主要入滇河道水质和主要污染物超标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对盘龙江水质影响。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主要24条入滇河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劣Ⅴ类水质断面明显下降,由70.8%下降为8.3%;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占比逐年上升,由0%上升为41.7%。滇池流域整体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断面超标率逐年下降,CODCr、总磷、溶解氧三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下降了83.3%、45.8%、33.3%,LAS已不再是污染因子;但氨氮、总磷、CODMn等仍是入滇河道水质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盘龙江水质逐年向好,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是盘龙水质改善的影响因子,但不是决定因子,相应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完善优化排水系统、防洪调蓄、河道管理能力提升是水质向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6,(12)
正2016年11月,江门市在媒体上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潭江流域"河长制"水质情况通报》,首次公布"河长制"考核结果,并以"标红"和"标黄"突出显示的方式,对排名靠后的河长、段长发出水质恶化预警,其中排名倒数后三位的段长被直接点名批评。有落后就有先进,在本次考核中,有些河段也取得令人欣喜地的好成绩,位于江海区的北头咀支渠就是其中之一,排名位列第三,改善成效显著。"其实在江门的几个主城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定位,以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分析了生态功能改善实现的关键点,包括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三江源地区水质和水量,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等,运用“原因—效应—响应”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功能改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将全省72.25%的国土面积识别为生态空间,布局上涵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各类保护地等,实现了对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②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针对河湟地区生态需水保障问题,对湟水河干支流32个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指标;同时,划分了9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以实现水量保障和水质改善.③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青海省“三线一单”共划定563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重点管控单元将工业园区和矿区划为独立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矿区开采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显示,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可支撑青海省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21,(1)
正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们迎来了美好的一天,迎来了崭新的2021年!坚韧不拔铸就辉煌。2020年岁末,历经三年奋斗,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5%,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创2013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5.9%,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等昔日重污染流域水质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水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海南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对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流域“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主要污染物浓度、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判其污染变化特征,并采用均值GM(1,1)模型(EGM)预测“十四五”期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水质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南渡江、万泉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上升至96.3%、100%,昌化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三大流域CODMn、CODCr、氨氮、总磷浓度年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年均值均低于Ⅰ类标准限值,“十三五”期间除氨氮浓度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波动,上升幅度为6.7%~23.8%;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均小幅下降,下降幅度为0.03~0.04,主要支流综合污染指数自上游到下游呈波动上升的空间变化特征。EGM预测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干流和绝大部分支流水质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19.
陈晓铭  黄伟 《环境》2023,(2):39-41
<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汕尾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以压紧压实生态保护责任为依托,在2019年度、2020年度获得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等级的基础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PM2.5在全省率先达到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三阶段目标值,地表水国考断面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100%优良,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编制了“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并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计划”共确定了 15 90个项目 ,总投资 12 34亿元。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截污导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引水工程等。“计划”的总目标是 ,到 2 0 0 5年 ,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的情况下 ,淮河干流水质进一步好转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标。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辽河全流域水体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