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钢渣热闷工艺循环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渣热闷工艺产生的"高蒸发(70%)、高碱度污染(pH13)、高温水(75℃~90℃)"为主要特点的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工程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钢渣吸附除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玲  邓雁希 《四川环境》2005,24(6):5-7,13
研究了钢渣的吸附除磷效果并进行机理探讨。结果表明:钢渣采用0.5g,即可在25℃下、2个小时内,将100ml的磷浓度为10mg/L(以磷计)的模拟含磷废水的磷浓度降至0.5mg/L以下,达到磷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钢渣吸附平衡时问为2小时;钢渣吸附除磷的机理主要是沉淀、吸附(表面络合反应),并辅以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一个冬季脱氮除磷效果好的人工湿地系统,选用钢渣、沸石及耐低温常绿鸢尾,构建两组潜流人工湿地(CW1,CW2)。冬季(8~12.3℃)条件下,考察两者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钢渣—沸石—鸢尾人工湿地(CW2)对生活污水中的NH~+_4-N、TN平均去除率为95.46%、95.68%,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人工湿地对TP及COD平均去除率为75.71%、55.22%,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标。低温条件下,CW2仍保持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且能耗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秸秆和玉米叶为吸油材料,分别经50,100,150,200℃热处理后,进行模拟溢油吸附实验,确定不同温度下热改性材料的吸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热改性后的农作物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较短,当温度低于100℃时,热改性后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为5 min,随着温度的增加,饱和吸附时间减小,在温度达到150℃和200℃时,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缩短到4 min和3 min。秸秆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00℃时,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反而下降。不同温度热改性后的玉米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洗浴后的落地废水经过简单的物理过滤,被收集在落地废水池中。经污水潜水泵、通过除杂物过滤器,送入废热热量回收器,释放废热热量,其温度由30℃降至18℃。又经过热泵的蒸发器再次释放热量,其温度降至7℃左右,最后这些废水被排入下水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开展了金属/复材混合结构壁板热变形的测试方法研究,针对混合结构从常温20℃到-55℃的热变形行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测试技术获取整个温度历程的热屈曲变形参数,揭示了飞机温度包线下混合结构壁板的热屈曲变形规律。结论:结构离面位移变化是结构屈曲失稳的表现,壁板结构在降温过程中虽然产生屈曲失稳现象,但是结构仍可恢复至正常状态,并未产生后屈曲现象,结构变形的变化斜率在-15℃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珊  孔令飞  习璐  张沛 《环境技术》2024,(2):127-131
为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纵切自动车床热误差的影响,本文以RTS20瑞士型纵切自动车床为试验载体,通过环境温度变化误差(ETVE)试验装置,开展了恒主轴转速(5 000 rpm)变环境温度、变主轴转速(0~8 000 rpm)变环境温度的热误差试验,对环境温度对热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主轴转速下,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着车床结构各部位的温升,进而影响热误差;在随机主轴转速下,主轴轴承等温度测点的温升受转速变化的影响,热误差的增长与关键测点温度具有相同变化周期,但不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即温度快速升高时热误差并不一定也正向增长;空调开启后各测点温度有明显降低,最高降幅可达3℃,热误差随之也有明显降低趋势,最高降幅达6μm。  相似文献   

8.
苟能亮 《环境技术》2022,40(1):92-97
针对雷达导引头外部气动加热温度高,内部组件集成度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隔热设计方法。通过选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设计气凝胶-空气双隔热层,有效地增加了传热路径的热阻系数;通过设计半圆定位装配法,将雷达主机与弹架之间以凸台环抱的方式实现点接触连接,大幅减小接触热桥面积。结合数模仿真和实物试验加以验证,在工作时间300 s内,环境初始温度为55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导引头外部温度达到450 ℃,内部的雷达主机的温度为79.5 ℃,满足导引头内部组件的工作环境要求。这种隔热设计方法有效地实现雷达导引头的热防护要求,并对小空间高模块密度设备的隔热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油基钻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提出采用低温热脱附的方式 对其进行处理。通过钻井液油水固相分离装置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对低温热脱附处理工艺进行模拟研究,选用 热重分析仪及气相色谱研究油基钻屑热解失重规律以及回收油总石油烃分布。结果表明:低温热脱附处理油 基钻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处理温度,其次为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影响最小,350℃处理温度下,即可将油基钻屑 热脱附残渣含油率降至0.3%以下,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油基钻屑中含水率的增 加有利于提高低温热脱附效果,原料含水率在5%~10%时热脱附效果及经济性最好;低温热脱附回收油品质 好,和原料总石油烃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选取某三级海域A平台钻井过程中离心机出口的油基钻屑开展电磁热脱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对钻屑干渣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备运行参数:脱附温度300℃,脱附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干渣含油量可达到0.84%。根据参数优化结果对现场应用进行指导,结果表明:一次性进料1 t,实际脱附温度300~320℃,脱附时间40 min,实际干渣含油量1.30%~1.70%;A平台电磁热脱附设备运行86 d,共处理油基钻屑1 116.40 t,平均处理量12.98 t/d,最大处理量21.70 t/d;油基钻屑在海上平台进行热脱附处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建议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增加预加热模块,为确保处理后尾气连续达标排放,建议增加尾气实时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天津文化中心实际要求和地源热泵换热孔设计为例,按照规范进行原位热响应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地源热泵单孔的换热能力和导热系数。试验结果:试验条件下35℃工况,每延米排热量约为73W;试验条件下7℃工况,每延米取热量约为33W;钻孔平均导热系数为1.3W/(mk)。  相似文献   

12.
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发、沈阳市环保局推荐的城市医疗垃圾热解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理医疗垃圾。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该项目采用热解 -氧化工艺 ,垃圾进入一段炉后 ,炉底点火形成一定的火层作为热源,通过控制燃烧速度使火层上部的垃圾在500℃下缺氧热解 ,热解气体进入二段炉在1000~1100℃下烟气停留时间达1 5~2s ,在过氧条件下充分燃烧净化 ,一段炉热解后的残渣在过氧条件下燃尽。二、技术关键1 焚烧工艺流程的优化 ;2 焚烧设备的指标化设计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技术指标1 一段炉温度 :500℃~800…  相似文献   

13.
高效燃料电池日本大阪气体公司和富士电机公司共同开发输出功宰500KW磷酸型的高效燃料电池。已在西岛制造所正式运转。该电池发电效率40%,并附设废热回收蒸汽(约160℃)和温水(约55℃)二个系统。能量输出包括废热回收的综合效率可达80%,是一理想的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保产业》2004,(6):44-45
由山东日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山东省环保局推荐的RMQ系列煤炭气化供热站适用于北方冬季区域性集中采暖与夏季制冷;工业锅炉的煤气化改造;气化装置可单独组成热站或冷站用于各类工业炉窑改造。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混合空气在封闭的炉膛中由下向上通过灰层预热到300~450℃后与炭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产生大量的热量,氧化层温度控制在1200~1250℃。同时氧化层上部还原层煤炭被加热至700~1000℃,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混合空气中的水蒸汽在还原层与炽热的煤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成为煤气的主要可燃成分。随着热量由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电气设备负荷-设备温湿度-室内环境参数-室外气象参数”的数值分析模型,本文揭示了江苏地区采用标准化方案建设的110kV模块变电站内部实际热湿环境问题现状和产生机理,确定了多因素影响下内部环境热湿传递过程规律及气流组织分布。结果表明中午12时至下午18时由设备损耗发热导致室内温度具有明显滞后现象,电容器、主变压器损耗发热量周期分别为48h和24h,与损耗发热量变化对应的室内温差分别为3.6℃和5.8℃;研究发现露点温度范围在(23.0~26.0)℃,温度控制阈值应高于露点温度以避免设备凝露;自然通风形式下热羽流现象导致设备上方空间存在积热区,同侧下进上出的通风形式导致气流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回路立式热解焚烧炉对某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焚烧炉的二燃室温度能够达到850℃,烟气停留时间超过2s,燃烧灰的热灼减率小于3%。在废气排放口测到的数据表明:常规烟气的各种有害气体成分含量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二噁英的含量不仅满足我国标准的要求,也远远低于欧盟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污泥热干化所需能耗较高,而传统的太阳能干化周期较长,采用集热式太阳能干化能够有效降低干化成本,提高干化效率。为了获得该方式下低温干化床污泥干燥特性,设计了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了在不同污泥层厚度、翻泥频率、干化床温度等条件下污泥干化床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干化床单位面积的干燥能力随着污泥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污泥层的最佳厚度为10 cm;在干化过程中,翻泥能够促进污泥内部水分的扩散与蒸发,为节约翻泥能耗,以12 h的翻泥间隔为最优;温度对污泥干化速率的影响明显,水温70℃时其干化速率明显高于50℃、60℃时,但是需要较多额外辅助能源,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适宜采用60℃作为干化床温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上海某垃圾焚烧厂飞灰热分离处理后灰渣的无害化特性:减容率、减重率和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飞灰的减重率和减容率就越大,飞灰的减重率的变化可以分为650~1 050℃时缓增和1 050~1 350℃时剧增两部分,减容过程主要发生在熔融温度在1 205~1 250℃,其中1 150~1 250℃就减容了58.4%.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飞灰的减重率和减容率的增幅都不大,分别由20 min的11.3%增加到300 min的17.7%及20 min的6.90%增加到300 min的16.7%.相对于时间而言,温度是影响飞灰热分离的主要因素.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大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除Cr外,经不同温度(≥650℃)和时间(≥20 min)热处理后,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低于原灰,但都达到了国家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先将剩余污泥进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其后测定生物化学甲烷势(BMP)来研究热水解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厂剩余污泥经低温热水解处理可使污泥固体溶解和水解,从而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最适宜的热水解条件为70℃,24 h,此时剩余污泥TCOD去除率由18%提高到30%,热水解处理后沼气产量提高6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上层为变换催化剂B113下层为新疆伊犁南台子煤粒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CO变换反应与煤热解的耦合作用。考察了CO变换反应水气比、煤热解温度对耦合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耦合热解所得各项产物的特性。结果表明,水气比为1.0、热解反应温度为650℃时耦合热解获得最高的焦油产量,焦油产率为16.36%,比氮气气氛下的焦油产率增加了6.66个百分点,比氢气气氛下增加了4.49个百分点;耦合热解可以得到更低硫的半焦,在终态温度为750℃时耦合热解脱硫率为92.28%;热解气体产物中氢气、甲烷、C2-C4烃类气体含量增加;焦油的羟基数量减少,脂肪烃和芳香烃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