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能源消耗、有机废气污染、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玩具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性。通过几家玩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指出注塑机能耗高、有机废气污染严重、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是玩具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塑机的节能改造,有机废气源头控制,以及清洁能源替代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清洁生产措施。并从注塑机变频器的使用,注塑机炮筒加热方式的改造,注塑机余热的回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注塑机节能改造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SIM/SCAN同时扫描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机动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及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种类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燃油中检测出多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多为中国优先控制的空气有害物质;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系物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柴油中主要含有烷烃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有机食品是指生产环境未受到污染 ,在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化学合成物质 ,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不采用其他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 ,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可供饮食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食品外 ,还有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 ,统称为有机产品。有机食品的基本条件 :一是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或采用有机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意义重大。通过有机生产提高稻谷价格的方式,推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可以达到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的目的。然而,从非有机到有机生产有一个转换期,这期间稻谷无法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所以,政府须给予一定的价格补偿才可保证农民利益和生产的持续性。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有机转换期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状况,以及现代规模生产方式下的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分析对比和核算,得到结果如下:1哈尼梯田地区有机转换期水稻种植直接投入高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总投入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最大,而单产低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2哈尼梯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偏向于在城市生活和务工,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常规农业收入,使农业机会成本较高;3有机转换期的稻谷价格补偿至少2.84元/kg才可保证有机转换期农民收入稳定,从而达到保护哈尼梯田景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有机农业 控制农业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organicfarming)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其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中国的有机农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龙江省于1995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实施有机产品开发,目前有机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的第6大产业。本文论述了发展有机产业对控制农业污染的意义,以及黑龙江省有机农业、有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项红  曾杰忠 《环境》2005,(Z1):42
主要介绍了几种有机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根据有机污泥的特点,对几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提出了适宜有机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有机生活方式?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有机生活就是消费有机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其实,消费有机食品只是有机生活的一个方面。有机生活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包含着关爱自身,保护环境,甚至是为人处事乃至对外面世界、环境等方面,客观地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机生活通过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是人类持续健康的保障。通常来说,有机生活方式就是消费有机产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8.
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等途径在自然界中传播,易对人体造成诸如肺结核、淋病、鼠疫等健康风险。目前广泛使用的灭菌方式包括紫外线、臭氧、氯气、电荷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其中电荷杀菌因具有无组织毒性的优点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相比传统的金属离子杀菌材料具有抗菌效能优异、不产生耐药性、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其杀菌性能受分子大小、烷基链、反离子类型、电荷密度等因素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类型、结构特征、杀菌性能及影响因素,抗菌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80.8%~94.1%。不同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200~2000μm团聚体中,且>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以2~20μm粒径的最低,<2μm和20~50μm中有机碳的活性相差不大;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均为水耕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比旱耕利用方式下(果园和旱地)的高,但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由水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较大逐渐过渡到以旱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比例较大。由于供试样品中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最大、固定的有机碳最多,可以考虑将2~20μm团聚体作为土壤固定有机碳的特征团聚体。这些结果可为我国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固体废物的几种处置方法,分析其优缺点,指出在经济条件好、固体废物有机含量高的地方,应以焚烧和热解的方式处置;在经济条件差、固体废物有机含量低的地方,应以填埋的方式处置.  相似文献   

11.
有机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秋芳  叶华仙 《福建环境》2000,(3):34-35,37
从降解有机农药的有效菌株的分离、筛选及构建,微生物及其酶类降解有机农药的方式、途径和类型等方面,综述了有机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有机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的三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初步分析新疆有机水稻种植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情况,为今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有机种植方式下,重金属、农残含量要低于常规种植方式,而有机质明显要高于常规。有机水稻种植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环境质量,有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江可  贾亚男  杨琰  陈坚淇  禹朴家 《环境科学》2024,45(5):2840-284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团聚体有机碳的关系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对西南岩溶区估算土壤碳汇潜力、改善石漠化问题和土地利用管理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西南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组分、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选取次生林、柚子林、水田、花椒林和旱地这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0~3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壤团聚体组分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后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次生林、柚子林和水田表层(0~15 cm)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为63.32%、52.38%和47.77%,显著高于旱地(23.70%),下层(15~30 cm)土壤趋势相同;次生林、柚子林和水田土壤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平均质量直径(MWD)显著高于旱地.表层土壤中,次生林和水田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层土壤中,只有水田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大团聚体>微团聚体>粉黏粒.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而粉黏粒组分则有消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GMD、MWD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储存土壤有机碳,适度发展林业和水田耕作有利于提高西南岩溶区土壤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危害及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情况,重点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水体、大气、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总有机碳(TOC)是土壤、沉积物以及降尘等固体样品的重要指标,对其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13 C)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能会对测定值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酸处理方式、干燥方式等方面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TOC含量和#13 C值测定的影响。其中酸处理方式选取了盐酸酸化/分离、红外碳硫坩埚、Ag杯直接酸化等三种方式,干燥方式包括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研究结果显示:酸处理方式对TOC含量测定的影响很大,Ag杯和盐酸酸化/分离未去除残留酸液两组实验所测得TOC含量明显大于其他组,其中降尘样品TOC的损失量可达20%。这种明显的差异可能是样品酸处理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损失所造成的。对于#13 C测定来说,该两组实验所测得#13 C相对于其他组略微偏重,其中地表土壤样品偏重约为0.8‰~2‰。另外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测定的TOC含量和#13 C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对本次实验所选用样品的有机碳分析影响甚微。综合来看,对于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DOC含量高的样品,使用Ag杯的酸处理方式相对比盐酸酸化离心分离酸处理方式能更大限度的保留DOC,使TOC含量和#13 C值的测定较为准确可靠,同时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厦门某公司研制生产的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由于其产品技术在国内、国际都处于领先水平,产品标准被国家环保总局、环保协会认定为行业内最高规范。该公司研制的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可将96%的餐厨垃圾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及能量达标排放,4%的残余物用于有机肥进行果蔬栽培,整个处理过程无公害,不存在二次污染利用生化技术对有机垃圾进行处理,是当前国家提倡的垃圾处理方式,符合循环经济的潮流。不仅如此,使用微生物处理机每处理1t餐厨垃圾的成本,与填埋垃圾相比,至少节约80元以上的处置费用,而且随着技术的提升,成本还将降低。高科技“清洁…  相似文献   

17.
喷涂工程会形成大量游离的有机废气,这是空气中可挥发性污染物的根本来源,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等有机污染以及PM2.5污染的产生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策略与行业标准,而在整体的体系环节内如何做好喷漆废气的处置成为了研究热点。等离子体处置方式由于其使用便捷、处理效率高、无等次污染等特性而广受关注。但是在客观层面上也存在着能耗较高、能源转化率较低的客观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应用效果。为此,本文系统总结等离子体联合光催化的处置方式在喷漆废气处理过程当中的具体原理以及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治医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环境污染,推动医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全面调查VOCs的排放源头、排放方式、防治措施,对比分析了各种末端处理技术的优劣,确定了医化行业有机废气(VOCs)防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城市垃圾生产有机复肥是比卫生填埋更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有机复肥的生产流程及有机复肥的养分配方,并指出了我国利用城市垃圾生产有机复肥过程中还存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论文以乔木、灌木、草地和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两种栽培模式的黄土台塬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有机碳(SOC)和颗粒有机碳(PO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和POC在0~100 cm土体中均存在差异,尤以0~40 cm深度突出,其中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整个剖面上可积累更多的SOC和POC;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变化均小于粗颗粒有机碳(CPOC),在0~100 cm土体中,CPOC敏感性指标分别为SOC、FPOC和POC总量的2.66~13.56、3.75~5.99和2.58~4.17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与POC极显著相关,耕地SOC与POC相关性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最大。因此,CPOC和FPOC均可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于土壤影响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