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掌握科学合理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法 (5)爆炸的风险管理 爆炸通常是指物体在瞬间分解或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热和气,并以巨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或气体压力超过其盛装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现象.一般可将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三种,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采取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只有前两种,所以我们只对前两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6爆炸极限6.1爆炸极限的定义和单位可燃物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可燃气体的爆炸...  相似文献   

3.
粉尘爆炸的特点、危险性评估及防护(续)陈爱平(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粉尘爆炸的防护防止粉尘爆炸的主要对策首先应该是排除形成粉尘/空气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和杜绝点火源。此外,现代人们更重视厂房或设备等非敞开系统的粉尘爆炸控制问题。1.惰化处理为了防止粉尘...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为对象,通过TNT当量系数法和BLEVE火球热辐射模型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后果一般随距离增加而降低;(2)沸腾液体扩展蒸汽云爆炸(BLEVE)的事故后果比蒸汽云爆炸(VCE)严重;(3)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环境风险后果计算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同时其计算结果能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空分装置可能发生设备爆炸的部位及形成爆炸的原因,指出碳氢化合物(尤其是乙炔)的积聚是导致空分装置爆炸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空分装置爆炸的安全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进行防雷装置的检查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陈小云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它的危害性极大,能严重损害建(构)筑物,伤害人畜,烧毁电气设备并引起火灾,产生过电压而击穿电气绝缘后引起火灾和爆炸。我国有不少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在30日以上。为了防止雷电事...  相似文献   

7.
爆炸事故已成为化工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之一。研究化工装置中的热与爆炸问题,主要是指:燃烧热爆炸、反应(氧化)热爆炸、热分解爆炸、热爆炸、外加热爆炸、热气化爆炸、自催化热爆炸、暴聚热爆炸等。  相似文献   

8.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在油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库由于储存物料的易燃易爆等特性,一般构成重大危险源,易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FEI),对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确定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影响范围,并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设施制定防范措施,给出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经安全措施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减少,事故危险等级降低,事故影响范围缩小,为油库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打雷是一种大气中激烈的放电现象。打雷时,出现耀眼的闪光,发出震耳的轰鸣。打雷的时间短(一次雷击时间约6O毫秒),电流大(可高达几万~几十万安),电压高(可高达数十万~数百万伏)。化工企业如果没有可靠的防雷装置,建筑物、设备装置或人体遭到雷击,那将造成火灾、爆炸、触电死亡等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灾害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人身防雷与触电急救常识。打雷时,不要接近避雷针和避雷器。遇有高低压线被打断刮落在地时,不能走近断线地点8米地段(以防跨步电压触电),更不能用手去拿断线。应守护现场,以…  相似文献   

10.
分析蒽醌、萘酐和苯酐生产线的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蒽醌和萘酐(1.8-萘二甲酸酐)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基本相同,苯酐也与其相似,而且3条生产线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也雷同。为此本文对这3条生产线从气化(油招)、氧化(熔盐)、冷凝捕集3个主要环节叙述怎样预防火灾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庆石化总厂化肥厂尿素装置曾经发生过的3次尾气爆炸(燃烧)事故,对尿素装置尾气的爆炸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高压密闭水温度是影响尾气组分的主要因素,提出稳定高压密闭水温度、防止尾气爆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次爆炸事故的启示绍兴市劳动局姚鹤翔1994年3月27日下午3时58分,我市某助剂总厂(乡企)抗静电剂(SN)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造成250多平方米的厂房倒坍,4人死亡,8人重伤,直接经济掼失100多万元的重大事故。事故经过3月27日下午3时左右,该...  相似文献   

13.
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七版),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合成橡胶厂DMF抽提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评价结果给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降低生产装置的危险陛。  相似文献   

14.
化工装置中的热与爆炸问题(续)南京化工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崔克清(续上期)在热作用下很多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不仅会产生大量气体,而且产生高热,这种热分解过程往往会导致爆炸。对于C、H、O、N类爆炸物,热分解是由最不稳定的那部分链断开,生成分子碎片和气体分...  相似文献   

15.
三氯化氮及其危害(续一)张维凡,刘君汉(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三氯化氮的危害1928年7月7日,纽约索尔瓦伊销售公司(N.Y.SolvaySalesCorp)编号对166#的1吨液氯钢瓶爆炸,同月13日编号为108#的1吨液氯钢瓶爆炸。两起同样的...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火灾事故,介绍了“工厂火灾、爆炸场所危险度综合评价法”,“道氏法”(三版)是该法的基础。分析了“道氏法”(三版)的不足,提出了固有危险和现实补偿的综合性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例。该法能用于评价企业危险设备、装置与场所的火灾、爆炸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7.
1事故描述 2007年10月29日13时左右,位于美国艾奥瓦州得美因市的巴顿溶剂公司化学品灌装厂发生了火灾和一系列的爆炸事故。最初的爆炸发生在约1 m^3 手提式钢桶灌装乙酸乙酯(一种可燃溶剂)的过程之中,见图1。  相似文献   

18.
TBP型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逐步取代了MOA(氧化锌避雷器)和SiC(碳化硅避雷器),广泛应用在6~35kV电压等级变配电设施上,由于内部绝缘受潮和串联间隙的位移,运行中爆炸事故常有发生,分析了爆炸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发生爆炸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1爆破地震效应的实质爆破地震效应是指炸药在介质中爆炸后,于一定范围内产生的地震现象。炸药在介质中爆炸后,在介质中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当冲击波传播至离爆源10~15R(R为药包半径)时,其传播速度接近声速,波头压力降低,冲击波转变为介质中的应力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在离开爆源更远的地方,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速,幅值很低,作用时间增加,此时应力波转变成介质中的地震波。爆破作用引起的地震波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随机波,一般情况下,为了研究的方便,假定介质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弹性体,介质质点作简谐运动。因此,介质质点…  相似文献   

20.
改进工艺促进安全生产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曹海鹏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电石湿法生产乙炔,进而合成氯乙烯单体。乙炔气在空气中极易爆炸着火,从1961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公司发生了多起爆炸着火事故,共死亡2人,重伤10余人,给国家和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