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利用废旧塑料和木材废料制造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中应用了一种可有效联接塑料和木纤维的特殊分子。由于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成为世界研究的重点。各国科研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将塑料与各种天然纤维相混合制造新型材料 ,因为这类产品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但由于塑料具有亲油性 ,而纤维等却是亲水的 ,如何将两种不同类型材料粘合在一起 ,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难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研究所的梅斯特及其同事发现 ,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接枝共聚物分子 ,可将塑料…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发明利用废塑料和木材制造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了一种有效连接塑料和木纤维的特殊分子。废弃塑料已越来越多地被回收再加工成其它产品。目前,不少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将塑料与各种天然纤维相混合而制造新型材料,因为利用这一方法制造出的新材料,往往在耐用性和弹性等方面性能更好。但由于塑料具有亲油性,而木纤维等却是亲水的,如何将两种不同类型材料粘合到一起在技术上有相当难度。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研究所梅斯特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接枝…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塑料废物的数量和占整个固体废物的百分数都在增长。但是,即使到一九九○年,塑料废物的数量也不会增长到足以使回收各种塑料的分离系统不能应付的程度。这是制造化学师协会(MCA)准备新版的塑料废物研究一书所做的结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般固体废物和特殊的塑料废物的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岸带系统微塑料污染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作为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分别从陆源、海源以及岸边垃圾堆放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岸带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从化学组成成分、形状结构和颜色确定微塑料种类;从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探讨微塑料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危害;同时分析了我国海岸带中微塑料粒径大小及分布。并且指出,需要从加强调查监测,提高社会认识,大力回收废弃塑料以及加大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开展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全面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海岸带微塑料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18-118
新工艺研发过滤器可用于海水淡化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集合渗透震动”的新方法来制造多孔纳米材料,可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在水资源过滤、发光设备制造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实验中,辅料被陷落在主材料的成分中,产生了一系列微小爆裂,由此和外界连通而释放出被包在其中的辅料成分,给主材料打开许多小孔。  相似文献   

6.
环球扫描     
<正>《科学·进展》2017年7月19日未来30年,人类制造的塑料垃圾是现在的4倍多!今天,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的30年里,会产生以往4倍多的塑料垃圾。研究人员收集研究了50年代后塑料大规模生产以来所有的数据。该研究小组在报告中称,到2015年,人类制造了83亿吨的垃圾,但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9%被循  相似文献   

7.
近日,巴西巴拉那理工学院的8位科研人员共同研制成功一种回收塑料复合包装材料的新方法,使强化塑料包装材料的分类回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美国最近研制出新型循环再利用塑料,可在室温环境下及标准制造压力下进行循环再利用制成的新型塑料,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据悉,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要加热到2 0 0℃或是更高温度时才能够充分软化,以进行再塑形。这种方法除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外,还会破坏塑料的聚合体链,最终降低塑料的强度,使其不能进行循环再利用。但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妮·梅斯等人在硬度较大的聚苯乙烯和另一种比较柔软的塑料的混合物中找到了一种新型物质。在标准的制造压力和室温下,这种混合物软化成一种可以被塑成各种新形状的透明塑…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自2004年被英国科学家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土壤作为微塑料的重要聚集地,随农田灌水和翻耕等农业操作的进行,微塑料污染范围和积累量不断扩大并对陆生植物产生多种毒性,且由于其粒径小、难降解和吸附能力强的特点给土壤微塑料污染治理带来了较大挑战.从微塑料的直接和间接毒性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结合时产生的联合毒性这3个方面综述了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微塑料存在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诱导植物产生氧化应激、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导致植物生长和植物组织代谢受阻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基于当前研究阐述了微塑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降解机制:微塑料的物理和化学降解主要通过改变微塑料的粒径大小和表面性质并产生中间产物;而更小粒径微塑料及其中间产物可以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这3种因素同步影响下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但该过程极其复杂和缓慢.最后,对微塑料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可为未来微塑料的陆地生态系统领域研究重点和污染控制提供资料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 ,他们研制出一种可以在室温及标准制造压力下进行循环再利用和再塑形的新型塑料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 ,要被加热到2 0 0℃或是更高温度时才能够充分软化 ,以进行再塑形。这种方法除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外 ,还会破坏塑料的聚合体链 ,最终降低塑料的强度 ,使其不能进行循环再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妮·梅斯等人在硬度较大的聚苯乙烯和另一种比较柔软的塑料的混合物中找到了一种新型物质。在标准的制造压力和室温下 ,这种混合物软化成一种可以被塑成各种新形状的透…  相似文献   

11.
正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研究发现,塑料污染已被储存到地质层沉积物中,自1945年以来,地质层中塑料污染呈指数级增加。在青铜和铁器时代之后,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期可能会被称为"塑料时代"。1909年,美国人贝克兰用苯酚和甲醛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树脂。历经百年的发展,塑料由于具有耐腐蚀性、耐用、防  相似文献   

12.
电脑是用金属、玻璃及塑料制成的,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都含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比如,用于电脑机壳的塑料上都涂有一层防火制剂,而这种制剂是有毒的。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大约  相似文献   

13.
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研究所的土肥義治副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组,使用廉价的1.4丁二醇,成功地合成了其硬度和形状可自由改变的微生物塑料。所谓微生物塑料,是供给氢细菌特殊的营养源,使在细菌体内生成的一种聚脂聚合物。其优点是:在土壤和水中会因微生物的作用而自然分解,  相似文献   

14.
陶氏化学公司和食品营销企业卡吉尔(Cargill)公司已经同意 ,投资 3亿多美元开发用谷物制成的商用塑料。双方未透露这笔交易的具体情况。据报道 ,陶氏化学公司和卡吉尔公司建立的股份对等合资企业卡吉尔—陶氏聚合物有限公司将向客户提供一种由天然植物糖制成的新型塑料 ,与传统  相似文献   

15.
“塑料王”的化学名称叫做聚四氟乙烯。由于它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和对化学作用的稳定性,以及优越的电性能、低磨擦系数等,因此在工业各部门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塑料王”的制品还有一种危险的怪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废旧橡胶车胎转换成用途广泛的塑料及橡胶复合材料。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开发出的这一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废车胎制成的胶末不易与其它材料粘合的难题。澳大利亚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采用特殊的化学方法对废胶末  相似文献   

17.
分析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时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含氯离子废水化学需氧量测定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用硝酸银消除干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晨雁 《环境科学》1990,(1):94-94
最近,英国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电化学氧化技术来代替焚烧法破坏有毒化学品。这种方法不但行之有效,而且大有前途。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在苏格兰当里(Dounreay)实验室所作的研究表明,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多氯联苯(PCBs)、农药和其它一些有害物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UKAEA研究人员提出的这种处理系统,其关键部分是一个含有溶解在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的电解池。后者用一种化学隋性的离子交换膜,如杜  相似文献   

19.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鲁栋梁  段克  谢铭梅  杨斌  黄伊婷 《海洋环境科学》2022,41(3):348-355, 364
聚乙烯(PE)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易与海水中的锌离子(Zn2+)吸附产生复合生态毒性,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不同海水环境因子对PE微塑料吸附Zn2+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探究了Zn2+浓度、微塑料的投加量、盐度和pH等对3种不同目数的PE微塑料吸附Zn2+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3种不同目数的PE微塑料对Zn2+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4 h;吸附能力为30目<100目<500目,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428 mg/g、1.454 mg/g和1.498 mg/g;盐度(0~10)对吸附量的抑制率为7%;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加,3种目数PE微塑料的最佳投加量均为0.1 g。Freundlich模型为最佳等温吸附方程,3种目数PE微塑料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2(p < 0.01),说明存在多层化学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最佳吸附动力学方程,3种目数PE微塑料拟合相关系数 R2均大于0.991(p < 0.01),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 ?G < 0, ?H > 0,说明PE微塑料对Zn 2+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