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旧中国没有职业安全 有资料表明,旧中国由于战乱、生产力落后等诸多原因,广大劳工的劳动条件非常差。尤其是东西列强在其国内劳工地位、劳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争先恐后来到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开矿办厂,敲骨吸髓,糟蹋中国劳工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2.
国际劳工标准与职业安全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元 《劳动保护》2002,(10):72-74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事国际劳工立法,即制订和监督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标准对全体成员国的劳动立法和制订劳动政策起参考与指导作用。国际劳工标准是在全体成员国的三方(政府、雇员、工人)都派代表参加的国际劳工大会(每年的6月份在日内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属于新兴的事物,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在劳动法学界,日本、台湾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之为劳动派遣,而我国大陆称之为劳务派遣。劳动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工、派遣机构和要派机构,分别对应大陆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劳务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对劳动派遣或说劳务派遣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  相似文献   

4.
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模式的研究,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统计下来有十几种之多,多数设计是采取一种统一的模式处理劳动争议。实际上,劳动争议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是否应该采取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黎 《劳动保护》2003,(4):26-28
(一)劳动关系三方原则(三方合作、三方关系、三方交往)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通行的做法。国际劳工组织区别于其它国际组织就是三方性(政府、雇主组织、工会组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制定和通过公约和建议书,公约和建议书又叫国际劳工立法、国际工会立法和国际劳工标准,内容涉及与工作相关的一切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2005年第9期刊登胡旭东、王立祥的《解除劳动合同起纠纷,历时4年仍未了——这起劳动争议该不该受理》一文。该案经过仲裁、一审,二审后,劳动者又重新起诉,后又经再审,再审后劳动者又重新申请仲裁。这中间还经过信访。程序之复杂恐怕是无人质疑的。而其中涉及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是否有效,劳动者在未工作期间究竟是支付工资还是生活费,经济补偿金是否要支付等实体问题更是复杂。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样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仲裁委还是法院,都在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柳州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十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柳州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引发的震动,也不可避免地给柳州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柳州市劳动保障局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在就业、医疗保险、劳动者维权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柳州模式”。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先后获得劳动保障部授予的集体一等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集体二等功,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几年间,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多的荣誉呢?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在劳动保障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老劳动”——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崔宏局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部委传真     
尹蔚民提出以体面劳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看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00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发言,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切实加强社会保护、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以及积极深化交流合作,以体面劳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薪酬通常看起来是干活拿钱那样简单明了。我付出了劳动,就应当给我相应的报酬。从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入手,撩开干活拿钱的幕布,让我们进入到薪酬大世界的内部去看一看,那里面却是一台充满了矛盾冲突,有着复杂机制,并且不断变化运动着的大戏。曾经有人形象地说:“中国过去的工资制度复杂得很,外行看不懂,内行记不住也说不清。”后来改革了,变得更多样化了,有人又说: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者建立劳动关系时所订立的合同。劳动契约是劳动关系的核心.一切劳动关系均建立在劳动契约之上,并由此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在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后,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劳动争议不但数量逐年增多,而且主体和内容也增添了许多变数。及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福建省的情况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发展动态及其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劳工标准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国际上争论不休的议题。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WTO的多边贸易规则谈判中,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的劳动标准和劳工状况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也因此更加引人注目,成为新千年WTO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焦点。一、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基本劳工公约)与社会条款劳工标准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政策和基本要求,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职业安全卫生和童工、女工保护和强迫劳动等一系列有关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问题。国际劳工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工标准.狭义而言是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一系列公约和建议书的总称.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社会推动世界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主要力量。它的产生对世界范围的人权保护和民主政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劳工标准被广泛认同.呈现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多元发展态势。特别是国际  相似文献   

14.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泰国劳动部劳动保护和工人福利局负责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劳动关系、劳工福利和劳工发展。该局设有四个部门.其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处和国家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研究院是专门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进行职业安全执法监察,管理劳工工作安全,对企业安全人员实施培训。  相似文献   

16.
崔国璋 《安全》1996,17(6):31-34,24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崔国璋(中国工运学院)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立足点是预防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因而,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仲裁作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一个主要救济途径,其地位日益突显。但由于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并未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劳动仲裁部门、社保机构与仲裁机构职能交叉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样的劳动争议问题,如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可能对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维权结果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目前缺乏制度界定的前提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承担的行政职能出现了一种仲裁化的倾向,这就引发了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遣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9.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3年时间里,我除了读书学习,还参加了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劳动法律部。受部里的指派,免费代理了一桩劳动争议案,但没想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业余生活几乎都奉献给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案件。为了它,我和我的当事人在3年的时间里,不断进出法院,从一审到二审,然后到再审一审,再审二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根据劳动关系的特性与国际惯例,解决劳资纠纷最好的办法是创建一种机制或提供一个平台,促使双方沟通而达成一致。这种制度仅仅依靠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条文是存在局限性的,因为法律本身刚性多于柔性,在追求公平、公正结果的同时,在很多时候却不能重新激活已消亡的劳动关系或修复破损的劳动关系。而调解解决纠纷则更多的体现柔性。因此强化调解,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我国的现行体制中,虽将调解作为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但未规定为必经程序,从制度上首先就忽略了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使解决纠纷的渠道过于单一与狭窄,不能起到及时、快速、简便化解纠纷的作用。尤其是目前调解渠道单一、资源短缺,立法时应予以完善。要整合资源,重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