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镀污泥与粘土混合制砖重金属浸出毒性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电镀污泥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红砖和青砖,并对其样品进行浸出实验,研究重金属的浸出状况及金属Cr的氧化还原规律,探讨利用电镀污泥制砖这一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静态污泥脱水槽,是用于过滤难以脱水的电镀沉淀污泥,使之固化成型,达到污泥堆积、运输等要求. 该槽系采用石膏、促进剂、水和硬化剂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浆.通过模子浇注成矩形石膏槽.由于石膏的多孔透水性能,在  相似文献   

3.
电镀重金属污泥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金平  杨骥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39-141,146
简要综述了目前工重金属污泥近几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状况,包括固化,填海等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铁氧化体法固化电镀污泥重离子的湿法、干法工艺流程,以及用污泥生成的铁氧体为原料,可生产颜料、油漆和磁性探伤粉等较高档产品。  相似文献   

4.
电镀重金属污泥的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镀重金属污泥经425号水泥固化后;其中混凝土:污泥为40:1或50:1样本的强度(28d)可达275号水泥的标准,且对Zn、Cu、Ni、Cr离子的固化效果好;在体系中添加粉煤灰及水玻璃,其早期的固化效果或产物强度低;混凝土:铁氧体污泥(湿法合成,FeSO_4·7H_2O:污泥=4:1)为30:1体系中,固化效果与稳定性均好,且产物强度可达325号水泥标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江苏省及各省辖市电镀污泥产生现状,并对电镀污泥产量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江苏省电镀污泥产生情况呈现地区分布不均、产生规模小和行业集中的特点。利用灰色模型对全省及重点地区产生量进行预测发现,全省未来6年电镀污泥产生量增长率为8.32%,到2020年将达到23.94万t,低于2014年江苏省电镀污泥核准处置量39.92万t。  相似文献   

6.
黑臭河涌底泥治理有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理2种方法,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部分黑臭河涌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河涌底泥通过生态清淤、重金属固化稳定、板框脱水、泥饼制砖利用的处理方法。实际工程案例表明,生态清淤可有效清除黑臭河涌内源污染,使水质得到改善。淤泥在底泥处理厂集中进行筛分、调理、脱水,泥饼含水率为40%、重金属和有害成分含量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标准限值,可作为制砖原料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电镀污泥为原料,在温度为200℃、晶化时间为4h的条件下研究水热法合成复合铁氧体.结果表明,通过投加氯化高铁和沉淀剂可将电镀污泥中的Zn、Fe、Cr和Ni固化、稳定在铁氧体晶格之中;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此复合铁氧体主要为Ni/Zn铁氧体.通过选择NH4HCO3作为沉淀剂,可将电镀污泥中的氢氧化铜络合生成[Cu(NH3)4]2 ,铜萃取率可达80%以上;并可通过调节含铜分离液的pH值在5.4~6.4,生成碱式氯化铜转入固相,铜回收率在98%以上.复合铁氧体的磁性较强,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且重金属浸出毒性低于美国TCLP(Toxic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的毒性鉴别标准值.因此,水热法合成复合铁氧体是实现电镀污泥资源化与自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镀污泥中含有多种高品位的金属元素,以铜和镍的湿法回收利用为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电镀污泥中重金属元素铜、镍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镀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我国电镀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现状及主流的电镀污泥利用处置技术,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探讨了电镀行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堵点和盲点。2017年我国电镀行业共产生226万吨电镀污泥,除黑龙江和天津外,其他各省区市电镀行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足。针对电镀行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非法转移倾倒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产生者责任延伸制、鼓励电镀行业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推进危险废物精细化以及物联网智能化过程管控、完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标准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镀污泥质量、微波功率、干燥时间及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镀污泥质量为50 ~ 150 9,微波干燥时间为2~6 min,微波功率为120~ 700W,电镀污泥料层厚度为5~25 mm的试验条件下,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功率、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电镀污泥质量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太湖淤泥和自来水厂污泥为原料进行烧结砖的制备研究,干原料经混合加湿搅拌,制成4 cm×4cm×4cm的砖体试样,干燥后放入马弗炉中焙烧;测试了砖坯的含水率、干燥收缩,烧结砖的烧失量、烧成收缩、表观密度、吸水率和抗压强度,并利用XRD和SEM分别测试了烧结砖的矿物成分,和微观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淤泥含量导致砖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降低,烧失量、烧成收缩率和吸水率上升;淤泥掺量减少到60%,成型含水率为23%,经950℃高温煅烧后,所得砖体质量较好,强度满足MU10等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豁免限值的计算方法,并以选取的重庆市15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污泥为例,计算获得重庆市电镀污泥贮存环节豁免量限值。结果显示,以重庆市15家电镀企业贮存点的环境参数统计值建立的电镀污泥贮存豁免管理量反推计算场景中,在暴露点和释放点处有害物的浓度分别为0.009 5 mg/L(致癌效应)、1.2 mg/L(非致癌效应)和0.11 mg/L(致癌效应)、13.63 mg/L(非致癌效应),并以此计算得到电镀污泥豁免管理限值为0.847t/a,即企业电镀污泥年产生量小于0.847t其贮存环节可以豁免管理。  相似文献   

13.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美国EPACMTP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电镀污泥为例,评价了其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参数少且计算简单;电镀污泥中的污染组分(Ni、Mn和Cr6+)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中处置所引起的目标敏感点处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0.20×10-4和0.81×10-1,两者均小于美国标准中非致癌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表明该电镀污泥进入上述填埋场引起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不明显;就该电镀污泥填埋处置对目标敏感点处产生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而言,其可以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动修复增强技术去除电镀污泥中重金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电动修复技术去除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Cu, Pb, Zn , Cr, Ni)的效率,采用污泥预酸化处理及阴极pH值控制处理2种途径进行强化,反应过程中电压为32V,处理时间为7d,结果表明,电镀污泥酸化pH值至4.5时,污泥中重金属的可移动性明显提高了,依次为Cr>Ni>Zn>Cu>Pb;污泥预酸化加阴极pH值控制处理能使电镀污泥中Zn、Ni、Cu和Pb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硫化物态转化为可溶离子态,转化量大小依次为Ni>Zn>Cu>Pb,且该处理Zn、Ni、Cu和P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02%、68.38%、39.22%、21.37%;但污泥预酸化及阴极pH值控制处理都不利于Cr的去除,对照处理Cr去除率为77.83%,污泥预酸化处理去除率降为40.65%,污泥预酸化加阴极pH值控制处理降至12.80%.  相似文献   

15.
含砷废物资源化产品中砷的浸出特性与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我国某地2种含砷废物(污泥和废渣)为研究对象,用EA NEN 7371实验方法分析其不同资源化产品(烧制砖、免烧砖和含砷水泥等)中As的有效量浸出特性,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含砷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含砷污泥进行烧砖处置后,其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15%左右升至60%~70%;含砷废渣与水泥进行混合粉磨共处置后,含砷水泥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4%以下;含砷废渣制成免烧砖后,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10%左右. 表明含砷污泥不宜进行烧砖处置;而含砷废渣可根据含砷量,在控制掺加比例的条件下与水泥熟料共处置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烧砖.   相似文献   

16.
ICP-AES测定电镀污泥中的金和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含贵金属电镀污泥的样品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直接测定电镀污泥中微量金、钯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金、钯的检出限分别为0.015和0.018 mg/L,加标回收率为94.0%~104.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方法可用于电镀污泥中微量金、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焚烧温度对电镀污泥后续处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的电镀污泥回收有价金属工艺基础上 ,提出了焚烧预处理新技术 ,成功降低了电镀污泥的含水率 ,使其体积及重量都大幅度的减少 ,并同时提高了焚烧渣的重金属含量。当焚烧温度适宜时 ,焚烧对电镀污泥的酸浸过程的影响很小 ,重金属的浸出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钠化氧化法回收电镀污泥中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温焙烧-钠化氧化法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重金属铬,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污泥与碳酸钠之比、水浸时间、焙烧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找出最优的操作条件为焙烧温度650℃、污泥:Na2CO3为1:1、水浸时间1.0h、焙烧时间2h。试验表明回收铬的质量可达到污泥质量的8.34%,铬回收率可>90%。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类危险废物毒性大,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处置面临了较大压力,文章对飞灰、电镀污泥和制革污泥3种典型危险废物重金属的基本理化性质,包括重金属含量,浸出毒性,热特性等作了分析研究,为飞灰、电镀污泥和制革污泥的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为其处理处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酸浸条件的选择是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电镀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关键。以盐城市某企业含铜镍电镀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酸浸条件对重金属铜镍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浸出效果优于盐酸和硝酸,其最佳浓度为1.5 mol/L;污泥粒径越小,其重金属浸出率越高;升高浸取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浸出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15及45℃条件下,1.5 mol/L的硫酸溶液对粒径为100目的电镀污泥中铜、镍2 h后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59%和9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