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慕庆国 《生态环境》2011,20(12):1970-197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经济和能源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发展离开能源的基础,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经济和能源应该协调发展,社会才能稳步前进。发展低碳经济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之一。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影响到开放度不断加大的我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煤炭及其他矿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在我国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在接受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影响的同时,要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模式,避免消极影响危及我国经济的长期、根本利益。应该在这个大前提下,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方针,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应包括如何解决在人口已经高度密集,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的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实践问题。低碳经济和能源资源的协调发展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碳排放水平、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科学教育、资源环境、工业发展7个准则层以及30个指标层设计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合两阶段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构建融合多指标信息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低碳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行政等级、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2)我国城市低碳发展力度受相关政策影响,科学可行的政策对于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强大导向作用以及推力,促使其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近年来天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天津产业结构的“高碳锁定效应”仍较明显。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天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一是加强增量控制,产业增量向第三产业倾斜,逐步“减工业化”;工业增量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逐步“降重工业化”;严格限制新增高耗能产业项目,从源...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谈起,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呼应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天津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较高,能源消费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过高,经济发展对高碳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天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指向"脱钩",即经济发展逐渐降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战略核心在于能源消费要从源头上逐渐摆脱对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经济发展要逐步摆脱对高碳产业和产业结构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新加坡城市发展过程,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四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化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发展提出了以低碳生态为规划导向、以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和绿色发展为建设目的、以完备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参与为管理手段,以"两型社会"为发展目标的建议,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低碳农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描述气候变化、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土壤碳汇、森林固碳、资源循环利用等影响和促进作用,深入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农业领域内开发高效循环生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固碳减排目的。由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之一,它是一个复合技术体系,涉及了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突破,改造、提升低碳农业技术,改变农业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状况,实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最后提出发展现代的低碳农业产业经济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认为提倡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建立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第一,生活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终点,最终消费而不是生产才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根本原因;第二,生产虽然为生活消费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生活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并具有决定意义;第三,全球已有70亿人口,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巨大,在发达国家已占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领域;第四,从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碳排放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生活消费的碳排放比重将呈上升的趋势。可见,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低碳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为此,首先要科学地界定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低碳生活方式尚无公允的定义,研究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作者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一个复合系统,为此,突破单一角度的研究方法,探索性地运用系统论整体的综合分析方法,指出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生产方式紧密关联,同属于低碳经济大系统,并以生态环境为载体具有开放性。其本质属性是低碳排放。其内部结构具有价值层面、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在价值层面,它体现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在目标层面,它将环境质量纳入生活质量之中,以可持续性为终极目标;在操作层面,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这种多属性的内涵,使其具有较宽的外延域。正确认识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有利于把握宣传和推行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树立生态价值观,建立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控制气候升温。这些见解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水平、农业碳汇效应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确立综合指标评价值及设定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等级评价标准,以此为科学量化评价农业低碳发展水平提供一个简便工具,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农业决策者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0年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与低碳农业发展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处于从较高碳发展水平向中碳发展水平迈进的阶段;“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水平”成为广东农业低碳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与全国其他9省区比较,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综合指数属于中等偏下的位次。由此可见,当前广东省高碳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为阻碍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而坚持现有耕地的有效保护与合理拓展有效耕地面积,并因地制宜地提高农地的复种指数,对增强广东种植业的碳汇效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4):F0004-F0004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作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和世界各国低碳发展指标的强力约束,研究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和关联性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交通体系、消费方式、碳汇发展和制度创新等。尝试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我国一些主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潜能,以期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促使我国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渐进式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类型及其演进过程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基于现实利益和基本国情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渐进式路径进行了论证,并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低碳发展的五步走战略,明确了渐进式低碳发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pressures of climate change, many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adapt to a low-carbon economy.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of major countri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We then argue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batement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China should be balanced.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 face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find an approach to solve the issues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should include new technologies and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reform-oriented policies. These guidelines can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and energy use,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and renewable energy, enhance the potential of carbon sinks, and develop advanced technology to perfect 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要面对能源消费、热岛效应、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建设低碳城市。具体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困境,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构建了"MOCIC"分析模型,最后从政府、企业、居民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同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前沿领域的碳交易市场也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碳汇交易研究和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福建建立海峡两岸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政策机遇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构建闽台农业碳汇交易中心的规划设想,并结合规划设想提出了要加强碳汇农业理论与节能减排技术、低碳农业发展规划与综合评估体系、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监测及其认证体系等农业碳汇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Low-carbon development is an essential measur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w-carbon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ize and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counties of China, the applicability and fairness of county-level low-carbon standard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is count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rends of county-leve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defined the peak value of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low-carbon standards, and proposed a fair county-level low-carbon standard based on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suggest tha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policie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will tend towards a stable range. Additionally, by referring to predictions results of the peak value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it was determined that,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targets, China’s county-level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should be set within the range of 2–4 tons. Besides setting low-carbon standard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develop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innovate management models to achiev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simultaneous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