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铁路格拉段货运环境特殊性及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货运环境特殊性和格拉段铁路货运的突出特点,指出了影响格拉段铁路货物运输持续、畅通的主要原因,即铁路货运能力和货运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对青藏铁路货物运输影响极大的公路集疏运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探讨保证格拉段货运安全的对策,提出了做好包含货运量的空间分布,铁路运能、公路集疏运能力和客运需求的时间分布,年度到发货运量计划的货运量的时间分布计划;以在格尔木设立大型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强有货运作业车站的仓储能力;进出藏适箱货源集装化和适当增加车站线路等措施,并构建格拉段铁路的货运安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行8年来污水处理经验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进水水质特征、主要设备的处理工艺的合理性。格拉段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相差很大,沿线小站每年内水质变化波动幅度大于最大的拉萨站,并在6-10月出现3~5倍的峰值。MCR设备的混凝沉淀预处理单元设计合理,中段MBR单元要增设供气与生化处理时间调节措施,后段活性炭过滤的作用不大。针对青藏铁路沿线存在的实际污水水质水量偏低,特殊情况下污水量会剧增等问题,采用将连续进水改为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投加载体和使用高效菌等措施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方式。研究结论对青藏线的后续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通过沿线青海及西藏的地震情况和西大滩断裂带、昆仑山垭口断裂以及不冻泉断裂带的多年观测数据和青藏铁路线路的实际穿越段的地质特点,可以看出,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断裂大量发育,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活动断裂给青藏铁路的工程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产生和诱发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一旦在铁路下方沿活动断层形成移动冰丘,将导致铁路路基隆起和铁轨变形。断裂运动不仅孕育了地震,还诱发了不均匀冻胀、构造裂缝、移动冰丘等地质灾害,影响线路工程的安全,增加维护费用。笔者着重4方面分析地震断裂活动对青藏铁路的危害性:断裂活动导致路面变形和工程破坏;断裂活动与非均匀冻胀造成路基强烈变形;构造裂缝带及其工程危害;冻土地区的地震和断裂与保护冻土的工程措施产生矛盾,给出了设计和施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从铁路的勘察设计、施工组织、施工过程中采用各种措施将地震以及断裂活动对铁路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4.
既有内燃铁路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限制,环境保护标准较低,铁路沿线的规划控制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后续电气化改造工程无法完全克服这些不足,为其环境保护验收留下了客观困难。此外,电气化改造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时序上大多相隔时间较远,为环保验收增加了一定困扰。通过分析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在环境保护验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     
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其中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5公里。这是对极限的挑战,对生命与健康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后,对青藏铁路沿线进行了考察。总书记走进车站值班室,仔细察看列车控制、通信系统,关切地询问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叮嘱职工们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注意保重身体。总书记又顶着烈日来到驻地,弯腰走进帐篷,同几位年轻技术人员拉起了家常——从什么时间参加工作、承担过什么建设任务,到高原生活是否习惯、医疗有没有保障、伙食是否可口。总书记还来到食堂,亲自察看那绿油油的蔬菜是不是水灵,冰箱里的肉、蛋是不是齐全……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全国广大各族劳动人民,都关切地注视着青藏铁路建设,关切地注视着建设者们的安全与健康。所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这个了不起的事实,与那向天边延伸的铁轨,一道构筑了人类史上的奇迹。向所有为之做出努力的人致敬!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客运和货运需求的快速增长,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将大幅提高。既有铁路穿越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增建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在施工及运营期对地下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大郑铁路工程实例,论述了改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保护区地下水和地表区域的环境影响,及存在的环境风险。并针对受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无法避绕保护区的情况,提出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阶段所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142公里的“钢铁巨龙”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沿线是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这个区域非常敏感,生态环境可以简单概括成6个字:独特、原始、脆弱。整个生态结构简单,受干扰易退化,且自然恢复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8.
铁路工程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铁路工程项目有效实施,必须前瞻性地考虑其实施及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从决策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对其开展战略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是促进铁路基础设施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是实现铁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铁路工程决策进行生命过程及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铁路工程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以保证从源头上控制环境影响及促进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青藏铁路为例,在探讨青藏铁路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战略环境评价的影响矩阵,明确青藏铁路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大气和水的直接和次生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建荆州至岳阳铁路在君山区约有46.52 km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从植被生产力及碳贮量和景观生态体系质量两方面介绍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然体系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分析和预测了工程建成后保护区自然体系生物量、碳贮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自然体系的稳定状况。认为荆岳铁路的建设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影响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基于青藏铁路“快速通过高原 ,减少站点布局 ,减少定员 ,减少劳动强度”的原则 ,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并根据青藏铁路站点分布和自然条件情况 ,提出了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环境因素信息 ,并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将各种安全信息传送至调度中心和维修部门 ,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救援指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藏铁路特点及运营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的重要性。结合青藏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在充分利用青藏铁路各信息系统及通讯网络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建设具有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3I)功能的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提出了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功能,结合青藏铁路生产作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系统实现的信息流程、体系结构,并开发了原型系统。系统将青藏铁路多源信息整合并结合GIS技术以直观的电子地图、图像等方式展示出来,实现了救援预案管理和智能化查询、匹配;并通过应急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事故现场视频、图像实时播放及指挥调度与事故现场间的语音双向通讯;同时可建立事故数据库,为统计报告和事故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根据具体工况条件,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既有铁路噪声预测和验证,并利用验证的预测方法进行改造后铁路噪声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与既有铁路实际监测值相比,改造后噪声值昼间降低0.4~3.4 dB(A),夜间降低2.0~4.8 dB(A),说明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沿线噪声敏感点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敏感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该区域既有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经验总结及铁路客运专线特点,确定了西成客运专线秦岭山地环保选线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对西成客专西安北至汉中段不同通道方案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涝峪经佛坪(AK)方案避开了秦岭山区集中连片的保护区域,引线及越岭隧道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少且线路短顺,对秦岭生态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唐拉段地质灾害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主要对青藏铁路唐拉段沿线分布的热融滑坍、热融湖塘、湿地、沙害、危岩、落石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分析 ;研究了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对地质灾害的诱发和加剧的可能性 ;提出了施工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闻遍天下     
《现代职业安全》2006,(8):42-43
青藏铁路再创奇迹:6万多人次农民工无一例高原病死亡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透露,截至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建设累计上场农民工61,000人次,全线未发生一例农民工高原病死亡事件。青藏铁路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占建设者主要群体的农民工与建设职工享有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同时强化医疗保障。自2001年开工以来,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其中工地卫生所115个、工地医院23个、医疗救治站6个,平均每10公里一座医院。同时,青藏铁路沿线还建立了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大直径盾构泥水始发段保障邻近既有地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营运,依托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3#~2#盾构区间始发段施工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始发段大直径盾构掘进引起邻近桥梁结构的变形规律,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直径盾构始发施工时,在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盾构工程对邻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高原旅客列车车厢供氧现状,选择6列高原旅客列车进行车厢内供氧状况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格拉段列车内氧分压为(12.90±0.69)~(15.03±0.58)kPa,同一列车各车厢间氧分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海拔升高使车厢内氧分压平均下降0.1 kPa/100 m。高原铁路列车的供氧设备制氧效率不高,必须重视高原旅客列车供氧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运输组织的特殊性及安全保障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及其对运输安全的不利影响 ,这种特殊性对青藏线建设和运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核心 ,设计和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是青藏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中的关键。笔者从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 4个层面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提出青藏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架构及其功能 ,强调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规划型行车组织管理模式 ,以保证青藏铁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隧道盾构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变形控制,考虑隧道收敛模式和复合地层主要影响角的影响,以双线圆形盾构隧道斜交下穿既有机场高速公路为例,构建圆形隧道地层主要影响角计算方法,改进传统Peck公式,分析盾构斜交角、盾构坡角和隆起偏角的共同影响,引入地层损失率几何修正系数,并利用叠加原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斜交下穿既有机场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依托实际工程对预测模型的工程适用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预测模型的整体精度相比Suwansawat等预测模型提升44.15%,可预测施工影响范围内任意点的地表沉降值,相比现有模型更适用于解决双线盾构隧道斜交下穿施工的地表沉降预测问题,可为类似工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青藏铁路中多种不利因素对轨道电路参数的影响 ;提出了在青藏铁路不宜采用现行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而应选择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理由 ;给出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与此同时 ,就人们关心的无线传输列车控制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题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