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形式。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区域分布及差异特征,并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一些开发区二次创业、解决土地节约化利用和自然资源制约问题的优先途径;按照园区内行业类型和组织方式的差异性,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三类;重点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结合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重点分析了2006—2008年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物控制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受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阶段限制,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各项指标达标率呈波动性发展,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最近相继建设了几个示范园区,本文从生态工业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在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划分出4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并指出不同的工作重点,最后就“十五”期间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推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黑色区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最近相继建设了几个示范园区.本文从生态工业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在推进生态发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划分出4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并指出不同的工作重点,最后就"十五"期间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推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也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着重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遵循综合性、可比性、科学性、典型性、系统性和客观性原则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低度均衡型、相对薄弱型、相对均衡型;相比而言,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中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地区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不能照搬一种模式,精准分析区域特点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方案的必然选择。以浙江省文成县为例,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合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规划方案编制总体框架,围绕文成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对其生态文明建设中空间格局、产业发展、环境质量、宜居生活等方面的限制性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关于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要求,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指标体系;针对限制性指标,提出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制度、文化和生活建设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并对规划实施的效益及规划目标可达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列举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范例,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技术和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中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为区域一并评中有关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内容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同处于淮河流域和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区域水环境敏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文章研究从流域层面协同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区域协同推进的原则、目标和创新机制,建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共建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类差异化管理机制、生态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市场化创新机制等五大机制,为中国东中部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富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我国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前提条件。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领域推进生态文明的主阵地,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综合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相关经验,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难点,阐明该类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步骤以及现阶段核算范围、框架,以期为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滨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滨海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进行了凝练总结,主要归纳出“守护碧海蓝湾提升海洋生态资产模式”“顶层设计助推滨海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模式”“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海洋生态环境模式”4种典型模式,并以问题为导向,从区域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制度保障、文化融合等方面,提出了陆海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通过将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理论相结合,有效实现能流物复。西方国家有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比较域外几个典型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发展模式(建设体系)、建园推进方式、工业共生类型(建园主题)和管理方式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有益的镜鉴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环境敏感地的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促使人类开发与建设活动不断侵占坡地、优质农田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了众多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特点,对环境敏感地进行分类,划清区域未来开发与保护的界限,对实现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环境敏感地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以及环境敏感地在苏州全市域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性程度为出发点,将苏州市环境敏感地划分为生态功能敏感地、地表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和潜在灾害敏感地5类,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为苏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投融资和运营管理角度分析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行状况,总结其特点,分析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投融资及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采取政府主导投资和运营管理的园区类型、行政监管的方式、管理主体对出资人意愿的落实、专业化运营的体现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案例,从生态活力、生态环境、生态效率、社会发展4个方面选择了20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江苏省2015~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类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发展潜力进行了探讨,验证了该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2015~2016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率成效显著;13个地市中,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贴近度最高;3类区域中,苏南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最优。  相似文献   

17.
马妍 《环境》2006,(Z1):115-117
在园区提倡生态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促进园区建设向生态文明健康方向发展,提高园区范围整体的生态文明素质,塑造新型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本文提出从决策管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素质四个方面进行生态工业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 《环境》2022,(5):10-13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经两次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这是第三次。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曾晓东 《环境保护》2013,41(5):38-40
人类正在经历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历史阶段,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定位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三亚市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针对三亚市区域特征,分别从制度、环境、经济等层面识别其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绿色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局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等;在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三亚市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优越的生态资源,提出“山海河城”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革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环境改善、理念宣传、特色构建六大方面的具体任务措施。“山海河域”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为将三亚市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