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月29日,吉林省政府颁布了《吉林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非法行为举报、核查及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12350"安全生产举报特服电话24小时受理举报,同时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举报专用信箱、电子邮箱和传真,并在本部门网站设立"安全生产网上举报"专栏。举报电话接听、传真接听、信函拆阅以及电子邮箱和网上举报专栏管理,必须由专人负责并进行登记,专项承办。进一步细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文摘     
<正>环保部:上半年民众举报大气污染违法最多10月12日,环保部通报,今年1至6月,环保部"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共受理群众举报696件,涉及大气污染问题的案件占受理总数的77.6%,大气污染仍然是举报首因。从地区分布来看,中东部地区举报集中。今年上半年举报数量前四位的省份是:河南(88件)、江苏(61件)、广东(59件)、山东(45件),四省举报量之和占全国的36.4%。相比2014年同期,河南、江苏两省举报量基本持平,广东省举报量上升了90.3%,山东省举报量下降了38.4%。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他们累计接听群众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近6万次,受理查处群众举报投诉问题超过1.6万件,解答群众咨询超过2万件;2012年以来,他们已发展出了一支由2542人组成的火灾隐患情报信息员队伍,并累计排查发现火灾隐患超过2000件;2013年以来,他们完成了19个高风险地区、34个中风险地区、63个低风险地区的调研和评估任务,并形成了1个综合分析报告以及116个专项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是大年初四,电话一声不吭,笔者心里不免有点发毛。春节放假第一天,笔者就把"12350"举报电话转接到手机上。按照往年经验,越是春节这几天,安监局接到的有关烟花爆竹的举报就越多,可今天都正月初四了,举报电话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丁点儿消息。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12350’现在可火了,现在每天都会接到举报电话,只要发现问题,保证有人及时告诉我们。"近日在榆树市采访时,安监局局长谢士吉这样告诉记者。让群众熟知"12350""要想发挥‘12350’举报电话的作用和功能,就必须让群众了解‘12350’用途,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副局长许永欣说。据悉,自2012年10月开通"12350"举报电话之后,当地就一直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宣传"12350"的功能和作用。为不留死角,无论是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还是安  相似文献   

6.
<正>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群众举报监督作用,畅通媒体舆论监督渠道,早在去年2月,吉林市便开通了市(州)级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今年4月,吉林市安监局积极与联通公司协调,在全市所辖14个县(市、区)开通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并坚持24小时接听,实现安全生产人人关心,时时、处处、事事监督。今年4月,12350接到群众举报,吉林市合肥路一处桥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责成安监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核实确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定该桥拆除重建,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市委书记坐镇安监局长牵头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1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首次出台了一项专门举报安全管理不用心、不尽心干部的《特别规定》,鼓励集团基层职工公开监督、勇于举报,并设立多个举报电话、信箱,以及书面、口头、短信、网络等多种举报方式。举报事实一经查实,责任干部就地免职,同时重奖举报人。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10,(4):10-10
<正>"我们在这里也发现一些居民或者一些从业人员,他们举报很职业,我们把这些人逐步固定下来,成为我们的VIP,在这方面我们想有所动作。"近日,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张家明在谈到隐患举报问题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正>2月20日,吉林市安委办通过当地各主流媒体和官网,正式向外公布了"12350"特服电话,为的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监督。"12350"特服电话受理中心设在该市安监局,随时负责受理本市辖区内的举报投诉。此特服电话受理有关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等诸多方面的举报投诉,本市辖区内的公众可免费  相似文献   

10.
9月4日,融安县安委办接到举报电话称位于顺风加油站旁边的废旧收购点,违章搭建钢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接举报后,县安委办及时联合公安局、消防队、市容局、国土局、安监局等部门执法工作人员于9月5日上午前往核实,  相似文献   

11.
<正>6月5日,延边州安监局"12350"举报电话响起——"我要向你们反映个情况,龙井市开山屯大蒜四队靠中朝边境线附近有一个铁粉加工厂,你们快去看看吧,那厂子破旧不堪,设备老化不说,用电线路也很混乱,接线头裸露,厂房破旧……为了经济利益,那的老板根本就不管工人的死活,粉尘、噪声非常大,严重影响工人健康……"举报人还说:"如果你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不知道这个厂子的地点可以随时联系我,但要给我保密。"接到举报的是延边州安监局法规处的魏靖华,他立即将举报事项呈批表送到局长办公室,延边州安监局局长纪凯奇看到汇报后,立即批示由延边州安监局副局长辛时秀、综合处进行调查处理。辛时秀副局长批示:"请转交龙井市安监局调查处理上报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2月18日,吉林省安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期出台的《吉林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举报、核查及奖励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情况。省安监局副局长张沛霖称,目前全省80%的安全生产暗查暗访线索都是通过群众举报获取的。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吉林省制定出台了《办法》,对举报受理范围、受理原则、举报方式、奖励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信访举报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对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63条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目前,绝大多数的省、市、县等都设立并公开了各自的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有的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也有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举报电话难打或无人接听,宣传力度不够,少有人举报,缺乏严格的相关制度以及举报没有处理结果等。如何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举报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严峻形势下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正>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可见悬挂和张贴的新安法学习贯彻标语,令人目不暇接,向人们传递着新安法的正能量。据了解,为将新安法宣贯工作推向新高度,二道区将201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确定为新安法宣传周。12月1日——新安法施行的第一天,二道区的国贸商都、晨宇购物中心、长春劳动公园、东站十委、吉林亚泰、亚泰小学、延安医院等地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营造着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为宣传新安法,二道区精心策划,统筹推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在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的有力指导下,高度重视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工作,牢固树立"群众举报无小事"的意识,逐步建立举报投诉受理查处机制,按照"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究其必严"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力做好举报投诉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数字播报     
1万4955件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接到安全生产举报信息1万4955件,已核查1万3586件,核查率95.6%;查实9071件,查实率66.8%;兑现奖励金额98.3万元。其中,事故举报信息1567件,已核查1539件,核查率98.2%;查实858件,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为船谋发展,安全做帆可远航。近年来,二道区委、区政府突出抓好安全稳定与和谐,紧紧围绕争创"平安企业",大力夯实基础建设,确保了驻区企业平安发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长春市二道区成立了以区安监局局长为组长,区商务、发改、公安等部门为副组长的二道区创建"平安企业"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创新机构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总工会要求设置职工举报电话和信箱为了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浙江省总工会决定设立违法案件职工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在浙江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安全生产情况非常不好。有的企业违反国家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法律、...  相似文献   

20.
元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长春市二道区安监局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长春市吉星车用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李忠森部长将一面绣着"文明化执法给企业保驾,人性化监管为企业护航"的锦旗递交到长春市二道区安监局局长李永军手里,以感谢二道区安监局同志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他们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事情还要从去年初说起,为规范危化企业安全生产,长春市二道区安监局组织对全区22家危化企业开展了大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